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的对比分析

王亮华

上海信霖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都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形式。装配式住宅对比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虽然部分造价管控具有优势,但是整体上还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此,积极对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的对比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为装配式住宅造价管控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现浇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造价控制

装配式住宅与现浇筑混凝土结构住宅是当前阶段,我国主要建筑主要施工方式。二者在建筑施工中都有着不同的优势。当下装配式住宅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加上有国家政策的助推,装配式住宅发展体系进一步成熟,发展模式也逐渐完善。当然装配式住宅在实际发展中,同样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其中最惹人注意也是装配式住宅发展关注的便是辨识造价成本方面。对于建筑工程来讲,造价至关重要,造价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成本规划与资金利用,同时影响着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加大对装配式住宅与现浇筑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对比力度,深层次分析影响装配式住宅造价的影响因素,为装配式住宅造价控制水平提高提供更多参考,同时充分发挥出造价在建筑项目中的实践性价值。

一、工程概况

此次研究主要参考闵行区浦江镇浦江拓展大型居住社区39-01地块住宅项目,该项目以居住用地为主,用地范围集中在闵行区浦江镇,建筑总面积为88334.48㎡,出让宗地面积为30186.8㎡,容积率为2.0,建筑规划控制高度为60m。设计范围以住宅单体、设备辅助用房、地范围内的总体以及公建配套设施等为主,主打产品为高层住宅。其中13-14F高层住宅为8栋,19-21F住宅为1栋。目前3#楼属于可售住宅,7栋14F楼分别为5#、7#-10#、12#-13#楼均为可售住宅。1#楼配备菜场及部分设施,2#楼左半部分属于保障房。此次工程施工以装配式夹心保温剪力墙结构体系为主,外围墙体、空调板、内外剪力墙、飘窗以及阳台、楼梯等均采用工厂预制完成,现场装配,楼板以预制叠合楼板为主,如此一来,建筑工程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建筑资源浪费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渠道了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效果。

二、装配式住宅建筑的优势分析

    (一)进一步优化建筑部件,建筑结构更标准

装配式住宅,很多建筑部件以预制为主,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部件进一步细化,随后提前完成制作,这样就可以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线埋设等细节处理预留出更多空间,还可以避免一些常见的建筑施工问题,如管线直接暴露在外或者建筑构件不规则等[1]。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施工技术的创新,装配式住宅进一步缩短了施工周期,为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更多经济效益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提高建筑工程节能环保水平

建筑工程发展的同时,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尤其是城市化建设中,十分重视协调建筑行业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装配式住宅很好的提高了建筑工程节能环保水平。以装配式住宅施工作业环节来讲,大部分施工配件均提前预制,减轻施工现场环境处理压力,施工作业过程中噪音也得到控制,方便施工现场操作,缩短施工时间。施工完毕拆除后,装配式材料均具有二次使用功能,帮助建筑工程对现场材料有效回收,减少建筑资源浪费的同时,又能够将施工材料利用率提高[2]

(三)有效缩短建筑周期,减少成本与资源消耗

装配式住宅施工从很多方面减少了施工冗余细节,通过构件生产的方式去缩短现场施工时间,同一项目中的建筑结构,拆除的预制构件能够直接应用到下一个建筑中,整体的施工作业率明显提高,施工周期缩短[3]。施工周期与建筑工程成本与资源消耗有直接关系,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成本与资源消耗也能够得到科学控制。

三、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对比研究

(一)造价组成介绍

对比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必须对两者造价组成详细料及。

1、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

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的工程造价,主体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税金。其中直接费用则包括人工费用,即施工人员的费用、管理人员的费用,还包括期间费用,即建筑项目施工期间所涉及到的所有费用,如材料费、机械设备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间接费用以工程项目管理费用为主,贯穿所有阶段,间接费用所占比例最大,因为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所以造价控制难度比较大[4]

2、装配式住宅

装配式住宅同样涉及到直接费用,覆盖范围、类型均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相差无几。直接费用管理中需注意,因为装配置住宅部分构件以预制为主,因此为增加预制件生产、运输相关的成本之处,当然预制件类型不同,所消耗的成本也会存在差异,这方面需造价控制多注意[5]。装配式住宅造价税费方面,建筑企业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就需要对施工动态灵活调整,根据政府对税费的管控,去合理调整造价方案,抓住竞争契机,保证施工进度基础上,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二)预制率计算

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的预制率计算公式:

建筑单体预制率=

装配式住宅的预制率计算公式:

建筑单体预制率=

其中装配式住宅的预制率计算中,增加考虑构建类型的构建修正系数。计算工程中的“构件”以外围护、梁、楼板、楼梯、阳台以及内承重墙等为主。竖向构件在计算公式不能重复计算,梁、板重合部分体积同样如此。计算中将非承重内隔墙排除在“构件”范围之外,并且不计入到公式的分母中。外围墙体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承重墙,其二是非承重墙,预制率计算中都属于构件范畴。在此基础上,计算职工的体积主要指“构件外轮廓体积”,工厂制作的保温层与件重块等,均属于预制体积计算范围[6]。叠合构件的预制构件体积包含叠合现浇层部分,叠合楼板、免模免撑现浇板可以从现浇板整体厚度方面进行计算,随后得到预制构件体积。装配式住宅预制率初步计算中,在造价方面明显高于装配式住宅,随后对装配式住宅进行构件修正,并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参数对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预制率计算结果整理对比,详见表1、表2、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装配式住宅从剪力墙构建、楼板体积与部分成分等均得到减少优化。

表1-装配式住宅预制率计算结果整理

层号

层数

预制构件总体积(m³)

楼梯

楼板(含阳台)

外剪力墙

内剪力墙

阳台门

凸窗

PCF

平窗

合计

1

1

2

1

4.00

11.54

3-14

12

4.00

11.54

11.66

4.18

9.52

42.02

0.22

14.18

1226.56

机房层

1

合计

15

48.00

138.43

139.90

45.91

114.28

504.29

2.67

170.13

1242.10

表2-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预制率计算结果整理

现浇构件总体积(m³)

砌筑外围护填充墙总体积(m³)

总体积(m³)

剪力墙

楼板(含阳台)

楼梯

合计

外围护填充墙

54.00

27.33

3.25

38.86

4.00

69.73

47.14

2784.95

54.00

26.50

2.32

36.65

4.00

69.76

47.17

43.87

23.44

2.32

24.67

0.00

69.73

10.00

6.46

4.10

5.59

4.19

0.00

0.00

581.86

339.21

39.00

375.74

8.00

1407.03

214.28

(三)优化装配式住宅造价的有效措施

通过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对比可以发现,装配式住宅虽然在很多方面具有应用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建筑不足。装配式住宅目前正处于探索优化阶段,还需积极总结施工与造价经验,积极对造价管理进行优化。

1、建筑企业方面

对装配式住宅设计进一步优化,根据当前装配式住宅预制率方面的缺陷,因为影响因素多,所以预制率还有待提高。这方面对工程造价至关重要,积极从设计方面优化预制率,简化设计流程的同时,对装配式住宅施工中的满堂模板应用数量减少,提高施工效率,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在此基础上,提高构件重复使用方面的重视,使用重复率的有效提高,模具周转频率同样会明显增加,材料利用率提高。

2、合理控制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对装配式住宅造价控制非常重要,装配式住宅会应用到大量预制件,预制件由工厂制作完成后需及时运输至施工现场,造价中的运输成本明显增加。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从运输成本方面着手,有效节省运输成。加大与工作人员的沟通力度,做好构件放置处理,尽可能加快构件运输效率,有效降低预制件运输成本。

3、提高装配式安装水平

装配式安装操作,作为施工的核心,涉及到两方面成本内容,其一是人工成本;其二是机械成本。积极对安装流程进行优化,科学处理好安装细节,并且及时升级安装技术,通过安装效率的提高,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4、打造装配式行业产业链

装配式住宅造价管理的优化,还可以从行业发展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装配式住宅施工与管理等标准,以明确的法规去引导装配式住宅造价工作。打造完整产业链,将装配式与建筑行业设计、施工等紧密相连,打破独立性局限,以更完善的产业链去带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的对比,去重新认识装配式住宅。了解装配式住宅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明确装配式住宅对建筑工程发展的重要性。寻找更有效的造价管理方法,有效降低装配式住宅的成本,拓展装配式住宅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尹义松,霸虎,韩月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造价分析及降低措施[J].施工技术,2017,46(7):4.

[2]胡胜利,张勇.装配式建筑现浇层转装配层定位钢筋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8(S1):3.

[3]胡松,蒋伟,卜凡杰.某办公楼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现浇核心筒与装配式钢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方案及成本对比分析[J].建筑结构,2020(S01):4.

[4]丁顺龙,李建辉,梁小南.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技术及效益分析[J].建筑技术,2020(1):3.

[5]胡松,蒋安维.某装配式空心板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分析[J].建筑结构,2020(S01):6.

[6]潘从建,黄小坤,冯大斌,等.顶部现浇板对装配式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抗侧协调的影响[J].建筑科学,2020,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