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业煤气安全防护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冶金企业煤气安全防护探究

傅玉斌

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  224631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钢铁工业也取得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冶金企业已经基本构建了自动化的煤气(回收与利用)体系,煤气作为冶金企业燃料的重要组成部约占冶金企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为冶金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能源成本,充分利用好作为副产物的煤气,对企业本身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煤气在冶炼、生产、回收过程中,具有较大或重大的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不加以重视会导致出现生产安全事故。

关键词:冶金企业煤气安全防护

引言

冶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很多的安全风险,尤其是煤气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了冶金企业重点关注的方面,中毒、着火、爆炸是煤气的三大特性,只有实现对煤气的有效控制以及安全管理,才能够确保冶金企业安全且高效生产。现阶段,在行业竞争日渐激烈的过程中,各个冶金企业均将煤气的安全利用放在首要位置,积极采取安全管理措施。每个冶金企业都应该从自身的生产实际情况出发,来推进企业安全管理的全面创新。

1冶金企业在煤气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第一,冶金企业在开展煤气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可参照的相关标准并不多,而且由于大部份企业历来重生产、轻安全的态度,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还没有逐步落到实处,未充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造成大部分煤气隐患被忽视。在操作时面临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不乏冒险、逞能、侥幸、盲目蛮干等不安全行为。第二,在对规章制度进行制定时,完全照搬照抄,并未结合自已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导致工作效果不尽人意。

1.2缺乏健全的安全保护措施

现阶段,冶金企业在实施煤气安全管理时,仍存有当初安全设施设计缺陷、安全技改投入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问题,而企业并未第一时间解决这些问题,造成后期工作很难顺利开展。随着时间推移,设备设施不断老化造成的隐患也不断增多,而冶金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决定了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为事故发生创造了条件。立足于冶金企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煤气安全保护措施都是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事故教训基础上不断补充。同时,对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未加以重视,盲目删减应有的防护用品数量等。

1.3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

应急救援问题一直都是大部份企业的软肋。目前,虽然从表面上看,各家企业在检查过程中都能拿得出一本装订精美、内容丰富的应急预案,但是在对应急预案的联动反应检查中,现场人员手忙脚乱、问题百出。更有甚者,答非所问,毫无头绪。究其根源,在于企业的决策者及管理层并未从思想上真正重视企业的应急管理,企业纯粹是为了手续完善,才请第三方机构代为编制了一本应急预案,然后束之高阁。部份企业甚至预案中的成员都已离开企业好几年,仍然在预案中担任重要职务。根本没有通过实战演练去检验预案的符合性,通过评估不断完善更是无从谈起。有的企业即使演练了,也与预案上的分工和流程大相径庭。而煤气造成的事故危害(中毒、爆炸、着火),无一不是争分夺秒且需要快速正确作出反应,稍有不慎即可引发较大、重大的生产安全事故。由此可见,一个经过千锤百炼、不断完善,适合自已企业使用的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2冶金企业煤气安全防护探究

2.1“三同时”管理

企业在新建、改建、扩建煤气相关项目时,必须将使用、贮存及输送等环节的安全设施与主体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煤气项目的设计单位必须有与之相符合资质,并且按规定做好预评、安全专篇和验收,从源头上开始规范。

2.2煤气防护站建设

建立煤气防护站,并配足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检测检验设备和防护用品,形成强有力的紧急救护体系。建立健全煤气安全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各类煤气生产和使用的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奖罚分明,责权利明晰,并且要一丝不苟的坚决执行。

2.3生产运行管理

加强对煤气生产运行系统的管理,煤气系统的上下游企业及煤气管网的生产波动都会对煤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冲击。因此,要重点对工艺生产指标监控,防止超压、超温、超限等异常工况发生。要采用先进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管控,如DCS、SIS系统。

2.4设备设施管理

按能量转移的事故致因论,必须强调煤气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坚决杜绝煤气泄漏。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程度,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水平。企业现场各类煤气安全的防护设备和设施必须齐全,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效验,以确保其灵敏度和安全度。个体防护作为应对事故的最后屏障必须配备到位,例如煤气报警器、防毒面具、呼吸设备、防护服等,以确保人员的安全。建立健全煤气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确保煤气设备设施正常维护、检查和检修。

2.5煤气作业人员管理

煤气作业作为特种作业之一,其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因此,凡冶金企业从事煤气生产、储存、输送、使用、维护检修的作业人员均纳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煤气作业人员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2.6危险作业管理

冶金企业应建立煤气危险作业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相关资质、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签发人员等。煤气危险应包括煤气设施内检修、煤气设施内、外部动火及带煤气作业(抽堵盲板、开闭眼镜阀等),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包括作业程序、作业监护、应急救援等),要注重对煤气危险作业安全措施的落实。同时,在有交叉作业的过程中,要加强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

2.7应急救援预案管理

冶金企业应制定煤气中毒、着火、爆炸应急救援专项预案,企业各班组应有针对本作业风险的应急救援现场处置方案。并根据预案每半年或季度组织相关应急救援演练,通过演练来检验预案的适宜性。对演练过程认真评估,发现不足应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改进、完善。从而提高全员事故风险意识及应急救援能力。

2.8双重预防管理

煤气安全管理需要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企业应根据煤气生产、输送、使用、储存等环节来明确设备设施的责任主体,做到管理无盲区。各主体单位采用LEC、MES法等对煤气各环节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定级和定期隐患排查,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安全管控措施。冶金企业煤气管理更是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观念,建立健全煤气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将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2.9标准化建设

冶金企业要注重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要把煤气安全生产标准化当作一项长效工作,要有保障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推进安全生产水平提高过程,也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结语

总而言之,煤气安全是冶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当前,尽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好转的态势,但煤气事故的一再重复发生暴露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企业安全管理不善、事故应急救援不当等问题。只有充分吸取血的教训,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加强对企业员工安全培训,不断增强安全意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高事故应急能力。企业强化领导责任、加大安全投入,落实目标考核,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和每位员工,就一定能够有效防范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法》、《安全工程师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