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施工过程危险源分析及安全管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高层住宅施工过程危险源分析及安全管理探讨

李博

中国地质大学

摘要:为适应于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满足城市地区的人口居住要求,需提升城市空间的应用率。在这一背景下,城市中高层住宅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与其他类型的建筑工程相比较,高层建筑工程的难度高,建筑技术以及建筑管理都较为复杂。大量的高空作业与交叉作业,使得建筑建设施工的过程具有危险性。为保证施工过程顺利,需重视安全管理的工作。实施有效的施工过程危险源分析,有助于提升建筑建设过程的安全性,更好地适应于安全管理需求。基于此,本文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层住宅;危险源分析;安全管理

引言:高层住宅工程的建筑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技术的应用难度大,为满足建设效率要求,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交叉作业,同时工程建设的许多作业需要通过人工作业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建设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为提升建筑建设的安全性,需实施高水平的施工安全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分析,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一、高层住宅工程施工的特点

首先,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长,建筑整体的层高较高,且体量大,这就意味着需要应用更长的施工时间。就当前的现实状况来看,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周期一般会超过两年。在长期正常的施工、管理环境下,施工人员会由于工作的习惯性产生适应心理与安全心理,出现安全意识的麻痹。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施工人员不遵守安全管理规范,未正确使用安全设备等问题,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其次,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复杂,存在着许多交叉作业的环节。负责某环节工作的人员,对衔接环节或者其他交叉作业环节的危险性认识有限,未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安全防护,容易造成事故。

二、高层住宅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分析

在危险源分析中,需结合现实的高层住宅危险事故状况,全面了解危险源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类。施工人员高处坠落、下落物品造成的物体打击、机械应用不当对机械设备与人员的伤害、基坑坍塌等造成的事故较为常见。

1坠落与坠物事故

在高空住宅的施工中,需完成大量的高空作业,这些作业的危险性较高,尤其是各类临边作业,危险性更为明显。近年来,高空坠落是常见的高层施工安全事故,施工人员在工作中不慎坠落的事件,占整体高层建筑施工事故的41%至53%[1]。此外,高空坠物造成的施工事故也并不少见。建设中的建筑形态并不完整,容易发生高空坠物,受到引力以及高空坠物速度的影响,质量较小的物体从高空坠下就能产生一定的危害。建筑工程中的各类材料普遍体量大、重量重,坠落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或者严重的设备、物品损坏。

2火灾事故

在高空的环境中发生火灾,会产生较大的危害,尤其对于在建阶段的高层建筑的来说,火灾救援的难度高。在一般状态下,建筑物10m高处的风速为5m/s,在30m高处的风速为8.75m/s,在60m高处的风速为12.35m/s,在90m处的风速为15m/s,风速增大,势必会加速火势的蔓延扩大[2]。另外,由于电梯井以及其他管道井等上下贯通通道的存在,火灾蔓延的速度快。为了减少高层建筑施工中火灾事故的出现,需保证建筑的建设符合消防规范,根据建筑实际施工状况,实施消防安全防范。然而,由于安全意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人为不当行为带来了消防隐患,如在建筑现场应用明火、堆积易燃物等。

3自然因素引发的事故

自然因素引发的建筑安全事故,主要与天气或者气候相关,在地理因素、气候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某些区域容易出现强对流天气,高空强风或者大量持续的降雨等,容易带来安全事故。例如,在强风出现后,高层建筑容易产生振动与摇晃,这会影响到高空作业的环境稳定性,也会给作业人员造成心理压力,进而导致安全事故。

三、高层住宅的施工安全管理策略

1、实现全面的安全预防部署

在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中,需重视预防控制的原则,提前了解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全部危险因素,并做好预防的部署工作。首先,需要编制并应用符合高层住宅工程建设施工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各类安全事务管理负责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进行说明,并根据制度内容设置合理的考核标准,实施考核控制。其次,需要对高层住宅项目建设的环境、工程技术、工程目标特殊性进行研究,安全管理制度具有普适性的特点,制度内容中往往对于具体的环境因素未能考虑。融合具体的工程因素,把握好安全预防的要点,并做好提前的准备。另外,还要应用预先策划的方式,融合工序以及施工衔接要求等,明确各阶段的安全管理重点。

2强化高空坠落风险管控

在高空坠落的事故中,坠落人员生还的可能性极低,容易造成死亡事故或者严重的残疾。同时,坠落事故还会产生间接的危害与影响,如,在坠落后破坏地面的工程设施,或者造成其他人员受伤等。因此,在高层住宅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中,需要将高空坠落预防作为安全防护的重点,实施有效的风险管控。首先,需要根据高空作业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应对各阶段、各类型高空作业的安全管理需求。尤其要重视高空临边作业,可通过装置防护网等设施,降低坠落的风险。其次,在高空作业中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与安全管理。在人员管理中,要求参与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按照安全规范,穿着安全服并且佩戴好安全帽。在环境安全管理中,需要对预留的孔洞、后浇带位置,要在位置处设置明显障碍与提示信息,避免人员通过危险区域。另外,也要避免出现高空坠物的问题,须规范应用各类施工设备,及时将应用过的物品收放入工具袋中,避免零件坠落。

3规范施工中的技术、设备管理

通过严格的技术、设备管理,也能够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首先,在技术的管理中,需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根据技术规范应用技术,规范的操作能够有效降低危险。为保证技术的规范性,需做好技术人员的筛选以及提前的技术训练[3]。其次,需进行规范的设备管理,尤其要重视大型设备的应用管理。一些大型设备应用的周期长,高强度的工作会使得设备部件状况发生变化,这就容易引起安全事故。为此,要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查,确保设备状态符合安全管理要求。

4进行持续的施工安全教育

施工安全教育影响着参与施工人员的安全观念,需结合各类事故的危险性以及施工周期,安排各个阶段的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并进行有效的安全宣传。首先,在参与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所有人员都需要通过安全培训以及安全考核,未通过者不能进入到施工的现场。同时,要根据各类技术以及阶段性安全管理的要点,展开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宣传,确保每一名施工人员对作业的风险、影响、责任有着明确的认识[4]。其次,需要在施工现场宣传张贴安全标语、海报等,塑造出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这会对施工人员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促使施工人员更为警惕。另外,在安全巡查中,需指出各类的安全问题,要求及时整改。

结束语:

在高层住宅的工程建设中,需要对安全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做好危险源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选择管理策略。首先,需要实现全面的安全预防部署,关注到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不可忽视各类的细节影响;其次,需要将高空作业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强化高空坠落风险管控;同时,还要关注技术与设备的管理,促进管理规范化,避免在技术与设备应用中出现事故。最后,要关注人员的安全意识,结合高层住宅安全管理的具体需求,进行持续的施工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康鑫.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11):176-177.

[2]施正伟,谢泽均,严文博.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探索研究[J].砖瓦,2021(10):128-129.

[3]李树帜.高层住宅施工过程危险源与安全管理探究[J].智能城市,2021,7(18):161-162.

[4]赵尤蕾.高层住宅施工过程危险源分析及安全管理探讨[J].四川建筑,2019,39(04):3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