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年龄因素对肠道息肉发生相关的肠道菌群构成和多样性分析研究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基于年龄因素对肠道息肉发生相关的肠道菌群构成和多样性分析研究实践探究

王丽  ,邓大一通讯

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    外科   上海嘉定   201800

摘要目的:探讨年龄与肠道息肉患者肠道菌群相关性。方法: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肠道息肉患者均接受粪便微生物培养,记录并对比三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情况。结果:青年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最高,老年组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最高(P<0.05)。结论:年龄与肠道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具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年龄因素;肠道息肉;肠道菌群构成;多样性

    肠道息肉是临床常见、多发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恶变风险,因此如何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已成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阶段有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在肠道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年龄与肠道菌群二者间或存在相应关系。基于此本文将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8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肠道息肉患者按照年龄分组,探讨年龄与肠道息肉患者肠道菌群相关性,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肠道息肉患者中男:女=59:41,年龄范围21-87岁、平均年龄(42.45±0.98)岁。按照年龄将100例肠道息肉患者分为青年组(年龄45岁以下,n=24)、中年组(年龄45-59岁,n=33)、老年组(年龄60岁以上,n=43),三组上述一般资料各项数据对比结果均为P>0.05(即本次研究分组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肠道息肉患者均接受粪便微生物培养,指定同一名高年资、高职称临床实验室检验医师完成相关操作。具体如下:①留取约1g自然排出新鲜粪便置于厌氧罐中待用,注意应于留取样本后30min内送检;②粪便样本称取0.5g(液体样便0.5ml)按照10倍稀释法连续进行8次稀释(编号1-8的试管中分别加入4.5ml、0.9%氯化钠溶液);③取不同稀释程度的100ul液体分别接种至Lbs琼脂(乳酸菌)、BBL琼脂(双歧杆菌)、叠氮钠-结晶紫-七叶苷琼脂(肠球菌)、伊红美兰琼脂(大肠杆菌)等培养基上,在370C条件下对厌氧菌培养48-72h、需氧菌培养48h;④利用革兰氏染色情况、培养基菌落形态特征等鉴定菌株,经平板活菌计数法对其准确计数。

1.2.2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肠道息肉患者粪便微生物培养结果。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相关数据表示方式主要为(x±s)(即计量资料)、[n(%)](即计数资料),利用版本号为SPSS.26的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对各组数据实施t/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所得结果显示P<0.05说明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和肠球菌(Ecc)。

经分析可知,青年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最高,老年组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最高,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肠道息肉患者粪便微生物培养结果对比分析(x±s;cfu/g)

组别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大肠杆菌

肠球菌

青年组(n=24)

9.52±0.39★#

9.02±0.41★#

7.61±0.38★#

7.62±0.50★#

中年组(n=33)

9.14±0.27*#

7.98±0.33*#

7.90±0.44*#

8.05±0.66*#

老年组(n=43)

8.87±0.21*★

7.51±0.26*★

8.35±0.50*★

8.71±0.89*★

注:*青年组与之对比P<0.05;★中年组与之对比P<0.05;#老年组与之对比P<0.05。

3  讨论 

肠道微生态又称为“被遗忘的器官”,是人体中最密切的外环境。肠道菌群具体指在消化道定植的细菌,其种类超过5000种、总数100万亿个左右,具有营养调节、代谢、免疫屏障等作用。调查认为,我国肠道息肉患者发生恶变的几率在1.4%-20.4%,而肠道菌群失调与肠道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无相关性[1]。有研究显示[2],随着人体年龄增加,多个生理系统储备功能随之下降(不同程度),机体维持稳定内环境的能力降低,因此提示明确肠道菌群与年龄相关性,对防治肠道息肉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年龄肠道息肉患者粪便中微生物培养结果可知,青年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最高,老年组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最高(P<0.05),提示年龄与肠道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具有一定关系。但应注意本文由于受到篇幅、纳入样本容量、研究时间区间等因素限制,因此并未对肠道息肉患者年龄、肠道菌群相关性做多因素分析,提示还需今后实际工作中深入探讨二者相关性。

综上所述,年龄与肠道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具有一定关系,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于春霞, 傅力. 肠道菌群-运动干预防治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 36: 443-447.

[2]刘萍,郭珍红,董丽娜,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特点[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6,7(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