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蒙医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

佟青春

科尔沁右翼中旗坤都冷卫生院  内蒙古  兴安盟  029424

摘要: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中风”的范畴。它是指各种因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血黏度升高、组织缺氧、血管病变、自由基介导的脂质氧化损伤组织细胞等因素有关。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的类型,脑梗死的发生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75%—80%。因此加强对脑梗死的研究,对于降低人口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对蒙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治疗脑梗死方面的优势也逐渐体现。

关键词:蒙医;脑梗死;临床研究

1蒙医病因

蒙医理论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而导致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失调,琪素与希拉亢盛,突然上冲至脑,损伤脑部黑脉而破裂出血或堵塞继而引起白脉受损所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将本病发病机制归纳为:“是因众多外因所致体内三根(赫依、希拉、巴达干)失调,赫依与琪素相搏而引起白脉之海——脑之受损而致病”,而《蒙医内科学》又阐明:“萨病病因为黑脉硬化所致”,故蒙医认为本病以恶血为本,气血运行受阻,因瘀致损,有损而发病,病位在脑。中老年人多见,患病日久,体质虚弱,或年迈体弱者遭风吹受寒、劳累过度、兴奋至极等,均为诱发本病之因素。

2萨病的辨证分型及症状

蒙医学对萨病的辨证分型不统一。《四部经典》将“萨病”归属于“阿达病”范畴,分为嘎拉萨及乌笋萨;《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2002年版)将“萨病”分为“嘎拉萨、乌笋萨、赫依萨、希瑞萨”四种类型;《兰塔布》和《蒙医内科学》(2011版)根据病情将“萨病”分为“嘎拉萨、乌笋萨、赫依萨、希瑞萨、敖克特日贵萨”五种类型。现代蒙医学认为将“萨病”分为以上五种类型比较全面而科学。

2.1嘎拉萨

起病突然,病情较重,发展较快,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口干舌燥,主要表现为右侧肢体偏瘫,头疼,失语,意识障碍,血压较高,其蒙医三诊(脉、舌、尿三象)为脉象洪大,舌苔黄厚,尿黄,味大。

2.2乌笋萨

发病迟缓,病情较轻,病情发展较缓慢;主要表现为左侧肢体偏瘫,身体发凉及肌腱发僵,肤色苍白,头晕等症状;脉象迟缓;舌苔厚而白;尿呈灰白而气味、蒸气均小。

2.3希瑞萨

发病平缓,较轻,预后良好,双下肢瘫痪,丧失运动能力,腰背部疼痛,二便不利或失禁等。脉象滑弱,舌苔薄而白,尿色微黄且气味较小。

2.4赫依萨

发病急骤,反复发作,病情不稳定。多发生于夜间和清晨,口角歪斜,流口涎,四肢或双下肢肌肉松弛而瘫痪,伴有头晕、耳鸣、言语不利、多梦心悸,脉象为空虚,舌苔薄而白;尿色呈灰白且泡沫多。

2.5敖克特日贵萨

起病突然,病情危重,预后较差,有的患者四肢瘫痪而活动受限;有的患者食欲不振,皮下出血及淤青,九窍出血,血压下降而昏迷,有的患者血压升高,头疼,面色潮红,脉象弱或快、有停顿;舌苔薄而黄;尿色黄且量少。

3内治法

常乌云格日勒将84例萨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依据辨证论治法实行蒙医治疗,主方药:萨乌日勒、嘎日迪-13味、额尔敦乌日勒等。不同证型给以蒙药辅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P<0.05。萨茹拉将76例萨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西医组给予降颅内压、血脂、抗凝和改善脑血液循环等治疗。蒙医组采取分期治疗,在治疗早期实施解毒、醒脑和舒筋脉等治疗措施,根据萨病不同症状分型治疗,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治疗,对嘎拉萨型治疗主要是清热通脉,于晨起时指导患者口服珍宝丸,每次口服15粒,同时口服古日古木-13味散3g;午时口服乌兰-13味散3g、吉召木道尔吉12粒;晚间口服扎冲-13味丸13粒。对乌素萨型治疗主要是祛寒通脉,于晨起时口服珍宝丸15粒;午间口服玛奴四味散3g、孟根乌苏-18味丸13粒;晚间扎冲-13味丸13粒、阿嘎日-35味散3g。蒙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伊日贵等蒙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萨病),常规组采取单纯西医药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按照不同症型采用额日顿乌日勒、嘎日迪-13作为主要药物,并配合其他蒙药进行辨证治疗。嘎拉萨:早服用额日顿乌日勒15粒;午服用马日钦-13味散3g;晚服用扎冲-13味丸13粒。乌素萨:早服用额日顿乌日勒15粒添加查干汤3g;午服用孟根乌苏-18味丸13粒;晚服用扎冲-13味丸13粒。赫依萨:早服用额日顿乌日勒15粒、扎冲-13味丸13粒以及沉降-34味散3g。希瑞萨:早服用额日顿乌日勒15粒;晚服用别冲-15味丸15粒。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4外治法

格日勒等采用蒙医针刺对萨病恢复期进行头针、体针治疗,经自身对照疗效显著(P<0.05),精神状况、身体功能恢复取得明显的疗效(P<0.05)。包梅兰采用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萨病后遗症,对照组给予蒙医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6%,对照组为78.26%,P<0.05。忽日查采用蒙医针灸治疗萨病恢复期,选取萨病恢复期患者42例,分为针灸组和康复组。康复组通过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针灸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蒙医针灸进行治疗,结果针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康复组,P<0.05。

5内外同治

王春雨等观察蒙药配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萨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针灸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蒙药珍宝丸、嘎日迪-13、森登-4味汤、阿嘎如-35、萨丽嘎日迪等。嘎拉萨(火型)以伊赫乌兰十三味散为引子送服主药;乌素萨(水型)辅以那仁满都拉、萨丽嘎日迪;赫依萨(气型)辅以阿嘎如-35味;希瑞萨(土型)辅以查干汤、别冲;奥塔日贵(空间型)辅以苏格木勒-10味、如达-6味。以上药物均3g/次,以温开水送服。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周青梅等观察蒙医针刺疗法结合口服蒙药治疗萨病的临床疗效,蒙医针刺治疗1—3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14—21d。随症配合内服三子散、乌兰13味、扎冲13味丸、清血8味、珍珠70味丸、如意珍宝丸等药物辨证调理,显效率38.9%,有效率41.1%,无效率20.0%。结论:蒙医针刺结合口服蒙药治疗萨病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小红等采用蒙医综合疗法治疗萨病恢复期患者30例。对照组:早上:阿拉坦阿如拉-5,3g;阿木日-6,2g,温开水送服。中午:额尔敦乌日勒,15粒,温开水送服。晚:嘎日迪-13,9—13粒(酌情调节),温开水送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选顶会穴、黑白际穴、命脉穴、赫依穴、肩窝穴、肩前穴、肘窝穴、腕上穴、大腿穴、胫穴进行哈特嘎胡疗法(针刺),语言障碍选舌脉进行一次放血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为9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6结语

蒙医对萨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独特的治疗方法,蒙药额日敦乌日勒和嘎日迪—13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整体调节、抑制自由基、降低血液粘度、毒副作用小等独特优点。蒙药结合外治疗法对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对后遗症的康复方面均有优势。其中蒙医放血疗法对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都有很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合理运用蒙药结合外治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提高脑梗死疗效。

参考文献:

[1]包青虎.蒙医药治疗缺血性萨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民族医药,2018,18(104):248,256.

[2]常乌云格日勒.蒙医治疗萨病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49):159-160.

[3]伊日贵,赛音朝克图.蒙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萨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7):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