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0
/ 2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分析

 郝乐乐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义合中心卫生院  718002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共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项目实施对象,并根据实施方案的不同,参照随机分组中的红篮球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观察指标为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别具有差异性,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均升高,但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别具有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心病;负面情绪;生活质量

冠心病属于慢性心血管病,病死率较高,据报道,全球冠心病年总死亡人口数目达700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肥胖、心理因素等均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其中,心理因素尤为重要,其对冠心病患者的病程、预后等均会造成影响[1]。当前我国临床医护工作中,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的认识及治疗仍然不够,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冠心病患者预后,能快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本文拟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项目开展时间:2020年9月~2021年10月,选择我院共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项目实施对象,并根据实施方案的不同,参照随机分组中的红篮球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男、女分别为20、16人,平均年龄61.78±4.82岁。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9、17人,平均年龄62.33±4.62岁。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患者符合《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有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比上述资料,未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从健康宣教、指导用药、生活习惯等方面着手。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医护人员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关系,礼貌地称呼患者,适当运用眼神、微笑等表达对患者的认可。(2)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讲解有关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明确患者对疾病结果、治疗预期的想法,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3)护理人员告知患者积极的情绪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可自主进行情绪管理,通过从负性情绪产生、发展、改善等方面为患者进行科普,同时,护理人员需以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4)科室医护人员可邀请预后良好的患者现场传授经验,增强正在接受治疗患者的信心。(5)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一系列放松训练,该训练有助于患者放松身心,减轻心理上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如呼吸放松法、音乐疗法、冥想放松法、肌肉放松法等。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详细指导,可以借鉴真人视频等为患者讲解训练的原理和有效性以及每个动作要点,增强患者的主动性,告知患者需要学会且坚持。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负面情绪参考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予以评分,其中SDS 评分>72 分表示重度抑郁,63~72 分表示中度抑郁,53~62 分表示轻度抑郁;SAS 评分>70 分代表重度焦虑,61~70 分代表中度焦虑,50~60 分代表轻度焦虑[2]。生活质量参考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满分60分,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差[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方式为(X±S);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表示方式为[n(%)],若P<0.05代表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别具有差异性,P<0.05。

1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6

60.23±2.87

51.83±2.88

57.45±4.08

53.38±2.72

研究组

36

60.87±3.01

46.23±1.74

58.22±3.91

43.56±3.11

T

-

0.9233

9.9856

0.8175

14.2606

P

-

0.3590

0.0000

0.4164

0.0000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均升高,但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别具有差异性,P<0.05。

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分)

组别

例数

QOL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6

38.92±4.56

44.67±2.75

研究组

36

38.42±3.89

49.89±3.50

T

-

0.5005

7.0364

P

-

0.6183

0.0000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特别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36

18

10

8

28(77.78%)

研究组

36

21

13

2

34(94.44%)

X2

-

-

-

-

3.9839

P

-

-

-

-

0.0459

3讨论

冠心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发展快、难治疗等特点,因此,患者在接受长期的治疗中,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特别是对自身健康的担忧,表现为焦虑、抑郁、沉默等,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估,对冠心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作用[4]。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关键。常规护理通常是以患者生理健康为主,弱化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这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的改善会造成一定影响。心理护理通过评估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等,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促进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已有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可通过了解患者自身情况进而对其进行个体化干预,可有效促进病情恢复[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别具有差异性,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的QOL评分均升高,但研究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别具有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采取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凌,申铁梅,赖敏华,等.住院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专家共识[J].护理学报,2021,28(22):45-51.

[2]杜娟.心理护理联合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2,40(2):70-72.

[3]曹玉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2,20(4):180-182.

[4]张玉琴.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5):81-82+88.

[5]马延超,陶琳,易银萍,马梦维.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5):2360-2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