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路径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路径浅析

张燕萍

永福县城市管理监察大队  广西省桂林市  541800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面对当前我国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各项先进的技术广泛地渗透至多个不同的行业之中。其中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作为我国长久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具有高度系统性、健全性、约束性的规划方案,为当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案。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土空间法规体系现存问题,其次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城市改造需求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模式,最后就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路径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改造;城市规划

引言

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的编制是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片区控规编制落实新要求,强调生态、健康与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要。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提升居民环境品质,完善绿地开敞空间体系,打造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健康的城市环境。

1国土空间法规体系现存问题

首先,现行的空间规划法律体系主要包含《城市和农村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矿物资源法》等20多部法规。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市层面,“多规合一”仍停留于通过提高行政效率来应对各种规划内容的重复与冲突,缺乏对部门权责交叉重叠的体制机制困局予以正面回应。由此,在发生矛盾的现有情形下,各部门间的责任冲突依然难以得到解决。其次,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的法律法规之间缺乏明确的法律附属关系,同时新制定的法规也未与现有法律体系的有效整合性。在实际规划管理过程中,法律法规的冲突导致各部门的行政过程中“各说各话”,难以切实解决空间冲突问题。例如,如何判定城镇开发边界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占用,如何判定用途管制措施的成效以及如何清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诸多空间规划的相关事项尚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和政策文件的支持。最后,现行法律法规大多体现行政管理协调的性质,公众参与度低,听证会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难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2我国现阶段城市改造需求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模式

2.1基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改造的空间规划

通过现代化的大数据平台,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实际发展状况展开综合性的信息调研与全面性的信息分析,不难发现,由于居民生活质量与经济水平的日益突出,为整个汽车行业、快递行业、物流行业带来了不可小觑的动力支持,使当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逐步趋于体系化、健全化、系统化。但是与之而来的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当前阻碍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由于出行的汽车数量超过了城市道路的承载量,导致交通堵塞问题的发生频率居高不下,为相关工作人员的空间规划提出了新挑战。许多地区已经确切地结合实际的交通状况,融入路网体系构建、城市轨道规划、高架桥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可是随之而来的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其所呈现出的实际效益微乎其微。针对此类现象出现,要求高层的管理人员积极地融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型设计理念,在早期路网体系的规划内容之上进行转型升级,将其与地面路网体系建设两者进行有机串联,使两者处于统一的发展整体之内,有效地拓展了整个路网体系所涵盖的地域,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机遇。与此同时,互通匝道和城市地面道路相互连接作为当前交通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选择城市内部相对空旷的地区加以再利用、再调节、再分配、再管理,有效地弥补了城市交通建设的漏洞。最后,通过设计多种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源源不断地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运量大、速度快、班次密、安全舒适的核心特征,科学地在城市内部道路规划方案中融入轨道交通建设,广泛地吸收系统化的技术,保证不同行车之间的间隔和正常的出行线路,为城市地区居民的实际生活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

2.2综合划定分区

在国土空间规划要严格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根据生态保护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个方面的相关指标,对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进行科学评判,结合不同的功能区划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国土资源通过环境功能区规划,建立健全的生态环保管理网络,形成持续开放的生态环保管理体系。由于农业生态环境发展,要对农业的主要生产功能范围作出适当规划,建立并重点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良草场和耕地,提高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要加强对都市农业的引导布局,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要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根据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为重要基础,严格落实新型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和乡村振兴政策的要求,对国土集约存量盘活,控制增量的思路,对国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2.3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

充分发掘空间优化潜力。有条件作为城市建设用地,但现状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规划需合理安排使用,提高建设标准,集约高效开发;对现状建筑质量较差的城中村、棚户区更新改造,提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策略;引导迁出不符合片区功能定位或者环境保护要求的用地。

3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路径

3.1提高地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的针对性

国土空间规划应运用新技术、新方法监测评估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并合理分析其诱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调整。一方面,加强对不同地方实施差异化的政策评价,落实中央政策精神,区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规避投机性的空间开发行为。另一方面,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监测评估中,需要甄别规划调整须解决的问题,明确调整规划实施机构或管控开发用途等方法与现实问题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规划须解决的核心问题,界定规划的空间治理事权边界。在划定“三条控制线”的基础上,也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及现实问题,加强规划的包容性、复合性和弹性。

3.2建立管网监控系统

为精准掌握区域管网的动态信息,提升管网运行管理水平,可按一定距离要求,通过安装采集传输设备和传感计量设备,在管网上设置多个监控点,通过设定各监控点位的温度、压力、流量、热负荷变化等报警限值,当出现被监控点位数据异常时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由此可以推断出管网的事故的发生点,为管网漏水抢修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3.3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国土空间规划系统的完善过程中,空间信息平台的建立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能够形成的社会影响力也相当高,在每一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都需要通过科学的思维、以科学的方式来完善。空间信息平台的建立还需要进一步把握好长远发展,并且对信息平台的功能不断完善。

结语

加强对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的重视所呈现出的实质性作用毋庸置疑,整个空间规划与未来活动空间分布信息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作为整个问题改进与方案优化的执行者、策划者、主力军,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之重,将土地利用、城市功能、环境保护三个重要内容进行有机涵盖,以此达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建设目标和实际的设计任务。除此之外,在规划阶段,要确切的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状况,对规划目标、实施手段、发展方向进行优化组合和关联配置,源源不断地展现该城市的核心特征。

参考文献

[1]冉晓娟.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路径探究[J].安徽建筑,2020(2):28-29.

[2]王多涛.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研究[J].农家参谋,2019(20):227.

[3]贾琦.试论国土空间规划设计与城市改造研究[J].名城绘,2020(4):313.

[4]彭坤焘,田旭.新时期空间规划转向与政策绩效提升路径[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5):27-33.

[5]王世超.新时期下的国土空间规划问题与对策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4):81,84.

[6]林坚,宋萌,张安琪.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分析[J].中国土地,2018(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