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提取物可预防奶牛乳房炎的研究

/ 2

蒲公英提取物可预防奶牛乳房炎的研究

赵金玉,张艺博,庞瑞雪

山东协和学院 商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7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牛奶以及奶制品由于营养丰富,有易于人体健康,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奶牛乳房炎的高发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危险剧增。

植物提取物防治奶牛乳房炎变得至关重要,尤其是蒲公英防治奶牛乳房炎,蒲公英大多成分都能有效防治奶牛乳房炎症。替代抗生素防治奶牛乳房炎。

关键词:奶牛乳房炎 无抗 蒲公英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产物,是蒲公英中含量较多的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主要包括木犀草素及其衍生物、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异鼠李素及其衍生物等。Wolbis等从蒲公英中鉴定出了木犀草素、槲皮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4-0-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等10种黄酮类物质。王亚茹等总结了木犀草素及其衍生物、槲皮素及其衍生物、香叶木素、橙皮素等32种黄酮类化合物。

总黄酮是一种潜在的可开发为抗奶牛乳房炎感染的新药物。 进一步研究分析了甘草总黄酮对金葡菌(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之一)主要毒力因子表达的影响。黄酮能清除心血管中垃圾和自由基,去除细菌,寄生虫,修复呼吸道组织和皮肤受损组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高含量黄酮类化合物能修护机体组织,促进新陈代谢,能够有效提高奶牛免疫力。

1.2萜类化合物

蒲公英属植物中的萜类化合物主要为三萜类和倍半萜类。

1.2.1三萜类化合物

蒲公英中的三萜类化合物主要为五环三萜类。研究表明,蒲公英含有的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癌、抗糖尿病性肾病、抗阿尔茨海默症等作用。Ageta等从蒲公英根中分离得到了蒲公英甾醇、a-香树脂醇、 羽扇豆醇、新羽扇豆醇和蒲公英羽扇豆醇及其酸酯。Katrin等从西洋蒲公英根中分离得到了蒲公英甾醇、伪蒲公英甾醇及其十六羟基衍生物金车烯二醇、款冬二醇。姚巍等从蒙古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蒲公英甾醇乙酯。Warashina等从蒲公英干燥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1-过氧羟基蒲公英甾醇乙酸酯、30-过 氧羟基-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等8种新三萜化合物。此外,蒲公英三萜类还包含蒲公英萜醇、齐墩果酸等。

三萜类化合物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毒杀老鼠血癌(P-388 murine leukemia)细胞活性、抗副交感神经作用、抗血清素活性、活化神经细胞生长能力等功能;比多醣体扮演着更重要的抗肿瘤活性调节角色。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为血压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而中风,三萜类化合物能有效的抑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的活性,进而降低血压。

1.2.1 倍半萜类化合物

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蒲公英产生苦味的主要成分。施树云等从蒙古蒲公英中分离鉴定出4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蒲公英苦素、isodonsesquitinA、蒲公英素B和倍半萜内酯。彭德乾等从蒙古蒲公英中分离得到了8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artecalin、 arsanin、 desacetylmatricarin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蒲公英中还含四氢日登内脂B、蒲公英酸β_D-吡喃葡萄糖苷、11β,13- 氢山莴苣素等7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姜醒等从蒲公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plebeiolide A、plebeiafuran等8种桉叶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

倍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NF-kB,MAPKs和STAT等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活化,下调TNF-α,PGE2,NO,IL-1,IL-6,IL-8等炎性因子的蛋白表达,进而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与释放而发挥作用。

1.3 甾醇类化合物

甾醇类化合物也是蒲公英的功能性成分之一, 其中花粉中含量较多。凌云等从蒲公英的干燥全草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豆甾醇和胡萝卜苷3种甾醇类化合物。王亚茹等发现蒲公英花粉中甾醇类化合物含量丰富,分别为花粉烷甾醇、豆缁-7-醇、 异岩藻甾醇、5a-豆甾-7-烯-3β-醇、 菜油-7,24(28)-双烯-3β-醇。Svoboda等研究发现蒲公英花粉中除含有大量的5a-豆甾-7-烯3β-醇和菜油-7 ,24(28)-双烯-3β-醇外,还含少量的谷甾醇和异岩藻甾醇。

以其特有的生物特性(抗炎、抗肿瘤等)在医药中广泛应用,可缓解奶牛乳房炎炎症,起到保护治疗效果。

1.4 多糖类化合物

多糖是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a-或β-糖苷键连接组成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淀粉、纤维素、果胶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多糖是蒲公英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之一,约占蒲公英干重的30% ~ 50%,其中根部多糖含量显著高于花、叶等部位,菊糖含量最高,约占根部的45%。叶尔达吐尔孙别克等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得蒲公英中的多糖含量由高到低为根>花>叶,含量分别为50% ,36.43%, 10.88%。

天然多糖进行化学修饰(硫酸化、羧甲基化、乙酰化等)得到的多糖衍生物比未改性的多糖表现出更好的抗菌性能。多糖抗菌作用机制复杂,除抑制细菌细胞黏附、破坏生物膜、使细胞膜细胞壁损坏或通透性增加外,多糖还作用于细菌核糖体,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细菌的物质代谢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等。

1.5 酚类化合物

酚酸类化合物也是蒲公英中含量较多的物质,目前已从蒲公英中分离得至的酚酸类化合物有对羟基苯甲酸、苯乙酸、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丁香酸、香英兰酸、绿原酸、3,5-0-二咖啡酰基奎尼酸、3.4-0-如啡酰基全尼酸、4,5-0-二咖啡基奎尼酸、3,5-二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等等。

结论:植物提取物主要是通过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影响乳成分合成、修复血乳屏障等几种途径来提升乳房炎奶牛的泌乳功能的。多酚、多糖和有机酸等能够明显提升乳房炎奶牛泌乳功能。Olagaray等(2019) 发现黄芩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增强奶牛泌乳适应性,与对照组相比,黄芩提取物使用60 d显著降低了奶牛体细胞数量和乳房炎的发病率,乳脂肪、乳蛋白和乳糖含量明显增加;黄芩提取物使用305 d全期泌乳量显著增长13%。姚橹等(2015)研究表明,杜仲提取物含有绿原酸、珊瑚苷、多糖及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给隐性乳房炎奶牛每天灌服20 g杜仲提取物,能够显著提升试验第12天牛奶中乳脂率和乳糖率。

参考文献

[1]侯荣荣,杜峰涛,邹星月,等蒲公英的活性物质及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19, 25(22):27-28, 53.

[2]国慧陈远才,王旭德,等药食同源品蒲公英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7, 34(9):138-142.

[3]邹世辉蒲公英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8):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