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探究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对策

曹光楠

费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临沂 273400

摘要:为保障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相关人员必须加强资源及土地管理工作,结合当下环境需求制定出相应的保护制度。若未落实到位,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影响下,为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合理利用相关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自然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对策

1自然资源发展现状

针对自然资源的概念较为广泛,其主要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被人们利用的相关资源,其产生条件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人们在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能够产生使用价值并有利于社会发展,可以在不同方面减少劳动生产率。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的资源。可再生资源也可以成为实物性资源,主要包括生物、土地、水资源等对人们经济发展道路上有帮助的生态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多数指天然形成的物质资源,其中包括金属矿物质、化石、燃料等。第三种资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等,此种资源在利用完毕后不会减少其资源使用量。

自然资源可以满足人们的当下需求,并可以为人们的生存、生活、生产等方面带来有利的影响,在满足人们各类实际需求的同时,实现生存环境的维系与优化。在此条件影响下,自然资源不仅包括以上三种资源,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都可以成为自然资源。如森林、土地、草原、湖泊、耕地等。对于当下自然资源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在人们的不断利用中产生了不同的问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足,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这样一来,导致生态系统及耕地资源无法稳定,耕地质量及利用率成下降趋势,从而对自然资源发展造成阻碍。

2自然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分配不合理

相关人员没有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导致土地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产生。这样一来,在长期的运作下,造成不可再生资源出现短缺现象。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地球上不可人为创造的资源,一旦被开发利用就无法恢复。需要通过其自行转化,在一定时间内不可再生、不可更新、不可创造的自然资源。其再生时间缓慢,超过人类的生长历程,在人类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几乎不可再生。所以,此种资源极为珍贵具有一定意义的利用价值,当下人们常见的不可再生资源有煤矿资源、土壤资源、石油资源、矿石资源等。有关部门没有根据国务院下发的耕地非农化需求进行转化,造成其无法满足财务税收及市场开发需求,使相关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遭受破坏影响整体生态资源。

2.2管理制度不完善

相关环境保护制度相对不完善,对于自然资源保护方面没有定向的法律法规,多数制度倾向于行业发展,造成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恶化现象产生。相关环境保护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没有相关条例可遵循,从而导致其在执法方面出现空白区域,城镇建设范围多样农业耕地,相关人员治理工作开展时仅凭个人责任意识,造成资源管理人员对此工作的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时出现冲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更有先进科学产物诞生,相关人员在环境保护工作上没有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协调工作,导致森林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产生。

3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相关对策

3.1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为保障内部资源的稳定性应加强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自然资源长期存储在山川、河流、土地内,其生长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经过长时间运转后形成了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态随当地环境而定并在形成过程中产生有利于环境要求的物质及气体,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不可再生资源的产生受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人们为保障生活质量,加大了荒地开垦的力度及相关工业建设力度,对相关自然资源无限制的开采使用,造成资源短缺现象产生。部分人员为谋取暴利大幅度破坏不可再生资源,造成其不必要的浪费。在长期的破坏下,阻碍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使资源利用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我国相关资源管理部门应加大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将资源开采区域进行划分,根据时间、空间、企业规格等制定相应的开采计划,落实农田建设、土壤质量检测相关保护工作,使不可再生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合规的利用。制定统一的耕地质量提升措施,这样一来,工程建设仅可在城镇边界进行开发,减少城市内部的资源使用情况。增加相关资源的使用途径及利用率,尽量将没有用尽的资源进行二次开发,避免资源浪费现象产生。实施生态保护红线计划,划分基本农田耕地,减少不必要的耕地现象产生。

3.2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当下大环境而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评估不足,所以无法采取出实效性、针对性强的优化措施,在资源使用、分配、回收上的工作无法准确进行。这样一来,不仅出现了相关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产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也得不到保证,使管理制度无法完善,造成环境及自然资源的浪费现象及不合理现象产生。

根据当下环境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及自然资源利用条例,使相关人员可以按照正确的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并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间的监管工作,合理规划粮食种植面积,根据相关地区土地环境要求引导种植作物并加强退耕还林的工作。

针对林业资源加强监管力度,将丛林进行保护将此区域进行划分,让人们在进入森林时就可以看到环境保护标语并禁止在丛林中生火,避免对林业资源的不必要破坏。为高效保护自然资源,设立环境保护监督队伍,根据不同时间点,安排相关环境保护人员在丛林、湖泊、田地中进行巡视工作。如保护区间较大可在其中设置巡查点,监督进入保护区域人员的实时状况,同时加强环保人员的监督工作,对其携带行李进行检测,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减少森林、海洋、耕地中的火灾产生概率。这样一来,使自然资源得到高效的保护。对于企业项目工程建设而言,需要根据当下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实施工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要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问题,合理分配自然资源的使用并实施新型资源的开发工作,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避免造成自然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因此,要落实环境保护工作并实施整体保护。

3.3制定废弃物处理条例

相关环境管理人员应增加废弃物的处理政策,根据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例如,粪便可作为肥料,由专业人员进行运输并在农业产地中使用,增加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整体产量,减少沙尘气候的产生。同时,要注意其处理方式,减少肥料中的传播性疾病产生,以此保障粮食安全。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等不可降解的垃圾,可由相关人员进行二次回收利用,将不再使用的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清洗、消毒、溶解,最后合成新的产物。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生活中的废弃物产生,还可以减少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减少耕地及粮食安全问题产生,以此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并在土地管理和自然资源利用方面提高了重视程度。对于当下自然环境而言,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内加强了相关企业的建设力度,从而导致自然环境被大规模破坏,相关管理人员没有做好本职工作,造成资源浪费现象产生。为解决该问题,需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工作并制定合理利用对策。

参考文献

[1]张钰钗.厘清自然资源保护的权责边界[J].中国人大,2021(21):44.

[2]李建平,艾文静.探究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4):157-158.

[3]罗国峰.探究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对策[J].低碳世界,2021,11(06):42-43.

[4]廖邦萍.勐腊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探析[J].绿色科技,2021,23(0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