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规划与设施设计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规划与设施设计探究

余平祥

广西金格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政府养老保障财政收入政策有所缺失,采用多渠道、多方法推进与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新兴产业市场萌芽发展阶段,也应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对我国产业比重进行优化处理。与传统社区相比较,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规划与设施设计在服务对象上具有特殊性,应该准确掌握与了解政府制度与实时政策条款,从而缓解我国养老问题。《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养老压力逐年增加,国家、企业及个人明显感到养老负担沉重。在社会经济还未完全发展的状况下,我国已经提前进入老龄化时代,但是国家及相关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措施还有待完善,经济支持也相对薄弱。基于此,本文针对国内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规划定位不全面、硬件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以及对养老社区的基本情况、居住模式、建筑设施设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建设标准、空间布局等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规划;设施设计

1.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原则

1.1 结合区域城市的地形特征

在对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的地势特征。如果地势相对平坦,就可建设为平坦的空间。反之,如果地势崎岖,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建设。所以,在对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该要观察其地势特征与地理结构,从地势特征着手研究,对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进行科学设计。由于在养老社区公共建筑的整体设计环节中,地势作为影响空间建设的关键因素,会因地形特征而制约养老社区公共建筑的整体性。因此,需要按照地势特征进行合理规划,使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设计与地势特征相融合,依照地势特征进行丰富且具有层次感的设计,以多元化的设计方法对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进行建设。

1.2 以当地气候特征为准进行规划设计

因为我国各城市气候特征有所差异,所以相关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设计也有本质区别。如果在季风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或是热带草原气候等地区开展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设计,应该重点关注排水问题;如果是在热带沙漠性气候的干旱地区,需要对阳光进行遮蔽。因此,在对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进行建设时,需要融合建筑特征与当地气候进行综合考量,为养老社区公共建筑建设提供保障。

1.3 以保护与发展文化景观为原则

城市文化体系自身具备独立性与完整性特征,但是近年来,国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化规模也不断扩大,使城市文化体系遭受严重破坏。养老社区公共建筑作为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应该要充分展现区域的文化内涵,以增强老年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实现对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养老社区在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区的服务群体定位不全面

近年来,选择在养老社区生活的老年人大都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且接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一线城市养老社区中的大部分老年人的身体都较为健康,但从本质上来讲,养老社区并没有真正解决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问题。为提高养老社区的建设质量,应该对养老社区类型进行系统地划分,对老年人身体状况及生活习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构建完善的养老社区运行体系,并将其当作是构建养老社区的关键问题。在对养老社区进行规划建设时,应将青年群体纳入其中,以增强养老社区的发展活力。

2.2 社区硬件设备不完善

将创新型建设思想融入老年社区建设中,构建完善的配套设施是优化养老方式的有效措施,也是老年人选择这种社区养老生活方式的关键依据。但依旧存在养老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现象,阻碍了养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2.3 养老社区内服务设施的均质化

老年社区具有福利性,良好的服务是其发展的保障。服务内容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年龄、文化、收入等因素进行分类。然而,目前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并未考虑这些因素。为有效降低投资成本,服务设施通常趋于同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同质的服务设施不但没有降低成本,还会造成设施浪费现象,难以满足老年群体对社区生活质量的实际需求。

2.4 缺乏专业化服务意识

缺乏具有专业型技术服务工作者是制约养老社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整个社会养老设施体系的一大空白。不仅国家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科技型人才,在养老服务事业运行发展中也同样需要高新人才。此外,构建养老社区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仅依靠国家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动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大部分开发商片面追求利益,忽视了老年社区的服务属性,导致社区无法正常运作。

3.优化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设计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

养老社区公共建筑作为主体活动形式,以特定的内容与形式存在。由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积累的异质性特征,针对具有不同需求和服务的特定价值观规范有所缺失,规范方式过于固化。所以,要想实现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良好发展,应该重视对法制法规的科学制定,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与优化,实现对养老社区公共建筑体系的革新,从而保证我国养老工作顺利开展。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数量持续增加的前提下,养老社区公共建筑建设的需求量也有所增加,所以应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养老社区公共建筑建设。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将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时效性、实用性、整体美观性加以展现,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3.2 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设施设计策略

3.2.1 养老社区庭院规划与设施

对于养老社区来讲,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所以应该为老年人构建舒适的生活休闲空间。对养老社区进行系统化构建,使老年人有足够的安全感。院落中间的人行道采用通水防滑的大理石板,人行道两侧的鹅卵石用于提示有视力障碍的老人。在安全方面,院落总体规划中基本保留了草坪,避免老人在院落活动时摔倒造成二次伤害,提高了社区公共建筑规划与整体设计的安全性。

3.2.2 养老社区文化长廊规划与实施设计

老年社区文化长廊采用开放式设计。左边是一个直通书架,右边是一个开放空间。老年人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喝茶看书、陶冶情操,满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在这个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中,栏杆的高度应避免老人摔倒,大跨度的梁柱结构提供更广阔的视野空间。同时,在座椅的设计上,可选择两边都有扶手的方圈椅,为老年人日常娱乐提供便利。在设计环节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养老社区建设的经济性、环保性与实用性,还应该将其优势特征充分展现。

3.2.3 养老社区连廊规划与设施设计

随着老年社区规模不断扩大,养老社区连廊的作用得到了体现。连廊分为半开放式与露天式两种类型,这两种连廊规划设计可以方便老年人在不同天气下安全出行。同时,在对露天式走廊进行研究设计时,所有走廊交接处都没有落差,为坐轮椅或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出行提供便利,还可在走廊一侧加入落地灯设计,为老年人夜间出行照明。

3.3 注重空间布局,体现人性化

提高养老社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根本途径就是不断地发挥其价值。养老社区公共建筑价值观是原始生态民族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年人对民俗乡情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民俗学本质上是指特定年龄阶段的老龄化人口日常生产及生活价值观的取向,他们的行为已经形成稳定的偏好。原始生态民族文化的存在只是这种选择的传统保护因素,它也是可以建立和实现原始生态文化价值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为老龄人口创造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满足老年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3.4. 公共服务设施对综合养老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

综合养老社区融合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势特征,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类型与内容更加多样化。综合养老社区不仅可供老年人居住与生活,在构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时,还按照老年人的生活习性,以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为根本目标,能够实现老年人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对公共服务设备设施进优化建设,为老年人创造更多沟通交流与健身娱乐的公共场所。

4.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养老社区是新时期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可以解决传统家庭养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在老年社区公共建筑规划和设施设计过程中,应结合老年群体的实际情况,采用规范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以适应新时期老年社区建设要求,为老年人提供更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任远.多方位构建社区整合性养老服务体系[N].中国人口报,2020-12-18(003).

[2]刘杰,孙凯,师科峰.养老社区的智能化设计解析[J].城市住宅,2020,27(11):11-15.

[3]温泉.医疗养老空间规划与功能需求关联性研究[J].居舍,2020(2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