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营林造林技术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营林造林技术要点

彭小艳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林业局,湖南省郴州市423600

摘要:随着民众环保意识增强,我们国家对于环保的注重程度逐渐提升,林业得到高速发展。森林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木材,还为人类提供了氧气,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化植物能够吸附一定的空气浮尘物,还可以装饰街道;乡村山林还可净化山区空气,人工营造林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以便于净化二氧化碳并且提高氧气含量,提高我国环境的质量,对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营林造林;技术要点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同时环境问题日渐突显,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在实施林业工程的过程中,需加强林业项目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质量。

1营造林工程建设的意义

营造林工程的实施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首先,能够有效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平衡。土壤中的水分会通过树木的枝条渗入土壤,避免土壤侵蚀。其次,能够净化空气,保护环境。树木既能作为自然的空气清洁剂,又能进行光合作用,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转化。在辐射危害的环境中,树木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以免对人类的日常生活造成损害。

2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营林造林技术要点

2.1健全造林管理制度

在实施造林工程中,需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需按照不同的工作环境,明确分工各部门工作,保证责任到人。加强对林业经营的监督和管理,以防止滥砍滥伐等违规作业发生。对个别有此类行为者,需依照有关法规予以处罚。同时,有关部门也要做好网上平台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将相关林业资料上传至各大门户网站,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基于森林资源管理的网上信息系统平台,是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网上信息平台的构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网络信息平台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存在大量数据丢失的风险,故需安装好防火墙技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在完善管理体系的同时,还需加强对质量的管理,采用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的应用中,员工需遵守工作要求和具体程序,充分考虑工作细节,保证工作效率。此外,要对当地的森林环境进行调查,以便为开展林业工作寻找切入点。对工作水平较高、工作效率较高的员工,应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要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员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2.2在林木苗圃培育中的应用

在以往苗圃培育的工程中,大都是通过人工种植移栽的方法,在苗圃中对树种的幼苗进行培育,当培育到一定阶段时,在裸根的情况下将培育好的幼苗进行移栽。在我国营造林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苗圃培育方式经常被人们运用。但是,由于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气候条件差异,导致各地域对营造林的培育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我国南方年降雨量充沛地区,苗圃培育技术通过裸根苗进行移植的成活率偏低。因此,营造林技术在苗圃培育中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第一,考察苗圃的培育环境。有效进行苗圃的培育,需确保树苗生长环境适合其需求,包括水利资源、土壤养分、气候条件等方面,拥有适宜树苗的自然生长环境是苗圃培育的基础;第二,重视苗圃培育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种植培育管理。工作人员需针对不同的幼苗种类,制定科学的幼苗培育方案。例如,通常在春季、秋季进行杀虫,定期浇水,幼苗成长阶段施加复合肥,冬季对幼苗根部采取保暖措施,而秧苗移栽时应同时携带部分原土,避免损伤幼树的根系等,同时对提高各类幼树在栽培过程中的成活率有重要作用;第三,科学挑选培育的种子质量。例如,在大面积进行苗圃培育前,可选择不同的种子进行实验种植,放置在温度、湿度等条件相同的培养皿中,记录各个种子的生长情况和存活率等信息,以此为参考数据,挑选出优良的种子。

2.3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要实现林业发展,提高营林质量,需根据市场需求,对优质林进行优化配置,以发展原料林为主,发展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同时,将造林与深加工相结合,不断提升森林产品的附加值。林产品产业化结构的优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相关工作人员需不断学习并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大规模的造林项目结束后,运用科学的技术进行管理,以提高森林的存活率,从而使产业结构达到最优。可以看出,造林对林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造林质量直接影响到林业的发展。因此,在发展林业的过程中,应加强造林工作,确定林业发展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目前,我国营林工作任务繁重,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营林建设面临诸多困难。相关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森林绿化的品质,持续地推动森林的经济效益,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

2.4加强造林技术研究,加大新材料、新工艺应用

利用现代科技促进林业生产兴林之路,按照“尊重自然、崇尚科技、敬天为民”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乔则乔,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种植,多种绿、种好绿、管好绿。同时,加大对抗旱型造林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力度,重点推广节水和集水、覆盖保墒等抗旱造林技术;在造林中,要加大各种可降解营养袋、蒸腾杀菌剂、生根粉等新材料、新工艺应用,进一步提高营造林质量的科技含量,推动国土绿化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5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对林地、林农的补贴政策,包括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良种培育的补助、森林的抚育补助等,造林投资标准也在逐年提高。但国土绿化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的公益性事业,仅靠财政资金无疑是“杯水车薪”,再加上大多数地方出现造林地落实难等问题,把一些困难地块列入造林范围,就现行的造林投资,明显不足。所以要在持续争取财政资金的基础上,通过推广合作项目,例如融合政府和社会资本的项目,充分运用绿色发展基金,撬动信贷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落实林业贷款贴息政策,鼓励申请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林业贷款等方式,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土地绿化相关产业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放大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效应,促进全省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6重视数据统计工作

在实施营林作业时,相关部门需对有关资料全面收集,便于后期管理。在林业设计、林业经营方面,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对员工的技术素质有了一定要求,首先,要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做好基础训练,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管理人员要对工作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对工作数据的有效统计。在实际工作中,防止有假数据,才能准确反映营林工作的真实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营造林建设质量,要加强林业工程管理,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提升营造林建设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正,蒋济隆.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河南农业,2021(35):39-40.

[2]包铁岩.浅谈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加强营林质量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5):233.

[3]姜国云.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分析[J].现代园艺,2018(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