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探讨

王霞

深圳市宝安粮食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等问题日益严峻,低碳城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作为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如今,打造低碳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在城市规划中以低碳理念为重要导向,以低碳思维和低碳技术来发展城市经济,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城市的可持续良好发展。基于此,从低碳城市的构成出发,从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绿色建筑规划四个方面,对低碳城市视域下的城市规划进行相关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理念;路径

引言

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绝大多数城市都把核心工作放在如何发展经济方面,反而对生态保护有所忽视。在这种情况基础上,导致城市的生态破坏日益加剧,给环境带来了巨大损失,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完善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目前各地区建筑工程必须关注的问题。实际施工当中,因为会受到诸多外部条件影响,健康生态城市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施工工艺落实不到位,这都会给生态健康城市的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健康生态城市建设深入研究是有必要的,相关的技术和规划人员必须在这一方面加强重视度,彼此来推动中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去规划生态城市,城市规划中落实健康生态城市规划的意义究竟如何,健康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需要遵循哪些,还有哪些要考虑到的因素以及当前城市规划当中健康生态城市规划的现状,下文会一一作出阐释,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健康生态城市的规划具体对策给出明确建议。

1低碳背景下城市规划现状

低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未能理顺上下位规划关系。在我国城市生态规划发展过程中,一些工作属于非法定规划,因此,优化法定规划和各类上下位规划的关系非常重要。如果城市在生态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没有优化上下位规划体系,自成体系,则很难将独立的规划类型作用发挥出来,甚至还会降低其发展水平。目前,生态规划内容没有与城市规划之间协调发展,生态指标的规划工作和城市指标规划工作衔接不够。在城市规划方面,没有与生态规划技术和方法之间有效结合,城市生态规划忽略了对各类城市规划工作的指导。其二,过于片面地强调目标导向,没有满足城市生态发展需求。城市规划过于注重宏伟蓝图的规划目标,没有关注生态空间和各项指标是否完善,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形成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体系。低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没有与法定规划融合衔接,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精细化管控工作。一些地方针对城市生态规划的立法和法律保障不够完善,不利于推动低碳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其三,没有明确生态规划发展定位。我国城市生态规划覆盖范围较广,不仅需要专项性的生态规划,还要采用综合性城市生态规划方式,提升其发展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基于低碳背景的城市规划工作存在内容繁复庞杂的问题,部分城市生态规划对于其内在的完整性考虑较多,没有充分分析实施过程中的策略、路径、步骤、机制等问题,不利于达成城市生态规划成果目标。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现规划与行动的协调发展,落实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提升其发展规划水平。

2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路径

2.1帮助区域合作与城乡和谐发展

首先,针对现阶段城乡之间有着很大不同与差异的问题,需要找到正确、科学的乡村发展道路,尤其要避免高能耗、高污染的错误发展模式。在未来,可以发展与乡村联系密切的小镇,并将小镇作为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帮助城乡在经济、生态等各个方面共同协调发展,快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其次,改变传统的重视城市、轻视乡村的错误认知,新建成的生态城市与已有的城镇都需要向着生态城镇转型的方向发展,只有将乡村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对象,才能够真正的将生态发展的目标实现。最后,技术创新也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能够把生态理论应用到规划建设过程当中来的基础和支撑。所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应用相关的技术,帮助生态城市建设由单一的功能向着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和前进。在能源方面,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并且正确的引导清洁能源的运用;另外,在交通方面,鼓励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这样不单单能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帮助绿色交通更好地发展。

2.2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生态文化的融入

在城市规划中,为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势必要建设各式各样的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生态文化的融入,一方面,应开展好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诸如对道路绿化,对自然公园、水域公园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另一方面,还应开展好对其他生态设施的规划工作,包括对建筑物、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等,并且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应保证不同设施之间的有效衔接。例如,就自然公园与公共交通系统而言,可通过在公园中规划建设林荫大道的方式,实现两大系统的有效融合,抑或在一些相对复杂的道路上,通过在环路中心规划建设公园,推进道路与绿化环境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对于一些拥有丰富水域资源的城市而言,可通过对水域设施的利用实现公园建设,以此提升整个基础设施的运行质量。

2.3完善整体规划工作

完善城市整体规划工作是健康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心,为了让这项工作更好地落实,城市建设人员必须对生态系统当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考虑到然后利用共生原则,对各要素加以管控,以此来保证城市的综合生态治理与修复。在工作开展当中,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各重点要素,规划好城市中的生态保护动机,结合各区域分批建设,融入信息化技术,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打造生态健康城市模型,然后提取要素。健康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根据公园强势特征,对园林工程合理布局,保障城市中的不同产业、居民居住还有基础娱乐公共设施的布局合理性,保证城市各产业都能与城市空间兼容,提高城市的功能特性。具体的建设工作上施工人员要改变当前的城市发展格局,打造智慧城市,用5G等一系列新型技术完善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而且施工人员还要对生态价值多加关注,寻找如何能转化经济的方式,为保障转化顺利进行,建设人员要打造科学完善的生态价值体系、包括优化生态市场交易机制还有保护生态资源有效利用等等。同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借助于公园景观不断建设和完善生态城市。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属于最新的模式,此种方法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共生方面,并且凭借着自身强大的优势与特点,在各个国家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占据关键的位置。虽然说我们国家对生态城市的分析和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但是相关工作人员并不会有“畏难”的工作心理与态度,对于城市规划转型当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必定会认真的分析,之后制定出完善的解决方法,结合城市发展的情况与特点,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帮助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获得更好、更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璐璇.生态文化视角下城市景观规划探析[J].大观,2019(10):49-50.

[2]张雷.“生态城市”角度下的城市规划[J].城市地理,2017(14):108-109.

[3]刘长青.城市规划中的健康生态城市规划探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