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城市规划的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城市规划的应对

胡悦  ,夏成功  ,王修文

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 武汉市430000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在逐步增快,为了推动城市建设工作的高效发展,应做好城市规划工作,将城市规划工作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互结合,并采取高效的规划方式,制定出相应得到环境保护措施,对于当代城市规划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城市规划;应对措施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涵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面向环境评价过程的工具。通过在决策中实施有效的策略性环境评价,选择最环保的选择,并且如果未选择最环保的选择,则将采取必要的缓解措施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的规划环境影响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高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这一过程具有结构化、系统化和综合性的特点,规划应有多个可替代的方案。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将结论融入拟制定的规划中或提出单独的报告,并将成果体现在决策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通过论证项目的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优化环境质量的调整建议。同时针对环境影响因素,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减缓措施和管控要求,为管理者制定规划决策和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原则

2.1一致性

人们在长期的活动中对城市生态体系造成的各类因素影响是经过积累而成,在长久积累下致使我国城市生态体系产生突发性的影响与破坏。因此,环评工作要寻找更为有效的解决途径,并进一步的提高生态城市环境质量。同时由于生态环境体系结构过于复杂,应在规划环评工作过程中确保一致性,并提高对于长期潜在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方面的重视度。

2.2可持续发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对环境保护战略转变的一种有效促进方式。面对全球环境日益突出的大背景,我们一定要积极的转变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持续实施,进一步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流域、区域以及海域建设,开发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利用规划和此项要求完全相一致。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首先政府部门和建设单位可以从宏观层面、从环境污染的源头上注重环境影响,及时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控制污染,将污染程度降至最低,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环境。其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环境保护和促进发展两方面出发,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正确的产业结构、技术方法和排放标准,对工业企业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和布置,组建以绿色发展为前提的工业生态园区,使环境问题从源头得到根治。最后,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一起参与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形成环评机构分析环境影响,行政部门严格审批,环保部门监督管理,公众积极有效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多方共同保护环境的长效机制。

4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城市规划的应对措施

4.1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基础数据是评价工作实施的基本依托,若数据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不足,那么环评的效果自然难以提升。评价的指标是保证评价科学的关键,若评价指标的选取存在不足,那么评价的效果也难以得到保障。评价方法也是影响评价质量的重要因素,若评价方法不合理,环评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而为保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相关部门应有效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完善评价的指标,改进评价方法。应用科学评价方法进行环评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依据相关数据和信息,制定符合实际的方案。

4.2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

近年来,由于环保的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有关环境的公众集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减少政府、建设方和公众的矛盾,就必须要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使公众能最大程度的表达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及时充分多渠道公开信息

对于规划信息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切身利益或相关权益的信息,要及时、充分的公开,并且利用多种平台公开,使公众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规划情况。可以利用小区内的公示栏进行公示内容的张贴,使年级较大的公众可以方便的了解项目的信息;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通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用于项目的公示,使年轻的公众能够透过网络及时了解信息,提出意见。

(2)扩大公众参与范围

要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和受众,对于受环境直接影响的公众要做到全覆盖参与,对于受环境间接影响的公众也要按照比例进行意见调查,对于对项目感兴趣的公众的意见也要做好记录。

(3)延长公众参与的时间

确保公众有效的参与,就要使公众能够一直处于可参与的状态,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从项目启动规划时开始,直至项目结束,贯穿整个过程,并在结束后对项目进行监督,随时发表对于项目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4)增加公众参与形式

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公众参与工作,不拘泥于简单的问卷调查,要依据不同项目背景和不同公众情况选用不同的方式。对于生活受影响较大的地区,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和公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解答公众的疑问;对于社区管理较好的地方,可以以社区为单位组织调查,将意见集中反馈;对于持有意见的公众,采用电话访问,向公众解释原因,听取公众的建议。

此外,对于公众参与的结果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公众的意见要进行解答,公众的建议要进行分析和论证,好的可行的建议应采纳,并及时向公众反馈。

4.3提升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完善起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手段来为环评服务,进一步方便资料和数据的采集工作,例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系统(RS)合称的3S系统,在地形复杂或勘察难度较大的地方,应用3S系统可以更加便捷全面的获取数据。在对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时候不单纯的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可以充分利用针对各种环境要素开发的计算软件,例如进行大气预测的EIAPro A软件、进行噪声预测的Cadna/A软件等,不仅可以简化计算量和计算过程,还可以细化各种背景数据对于预测值的影响,使预测结果更具精准性和严谨性。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为规划部门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人员提供有关土壤、流域、水环境等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以供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进行和累积环境影响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控制污染因子的总量,进而调整策略,优化资源,提高规划决策的效力。

4.4有效采纳结论,开展跟踪评价

对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其最终的结论可以为规划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而规划部门是否能够有效的采纳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中和完成后的活动对规划范围内甚至是更大范围内的环境和公众的影响。规划部门应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进行规划范围、规划目的和规划活动的调整,有效采纳结论中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对于必须采取的措施要严格执行,对于可行性较差的措施可进行改进后采纳,尽量减少规划对环境和公众的不良影响,降低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可用资源,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协调统一,以达到规划的最初目的。此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要列明各环境要素的详细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位,监测频次,对应标准等。项目建设完成后,满5年要开展跟踪评价,对项目现状和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比对,如有与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议措施不符或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进一步论证,现有情况是否比原措施能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方法,修正项目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维护环境、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和谐发展。

4.5重视累积环境影响,完善替代方案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为累积环境影响,对某一区域的规划会涉及到多个小项目,小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累积起来是相当大的,因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要重视累积环境影响部分的评价,作为重点进行分析预测,且在预测时要尽量做到结果与实际相差不要过大,因为预测数据结果过大会造成总量申请的浪费,预测数据结果过小会造成总量申请包含不了实际环境影响的情况。预测后要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既要提出对其中包含的小项目的环境减缓措施,也要提出对整体项目的环境减缓措施,措施要具体,有实际可操作性,且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切实有效的起到保护环境或减轻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作用。

目前,许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还是以规划部门的规划为导向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由于介入时间较晚,所以并未提出替代方案进行备选和比照,只是在单一方案上进行环境减缓措施,尽可能的降低环境影响,达到规划目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同于一般环境影响评价,它是对某个区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它对环境的影响是面源式的,影响范围较大,影响受众较多。同时由于占地较大,方案的可选择性也比一般建设项目要多,因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具备至少一个替代方案,将其与原方案的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对比,列出所有方案的优势与劣势,为决策者提供选择,使决策更具说服力和科学性。

   5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当代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要求,需要结合和应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建设总体水平,在生态城市规划环评工作需要建立最为科学的评价工作程序,重视累积环境影响,完善替代方案,有效采纳结论,开展跟踪评价,并将预防工作作为主要的核心内容,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发挥规划环评工作的效果,促使我国生态城市环境的健康和稳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铭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对策探讨[J].生态经济,2018(2):31-32.

[2].董庆蓬.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4):19.

[3].王成新,秦昌波,吕红迪,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空间识别与生态影响评价探索——以长春新区发展规划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2017,9(06):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