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速铁路枢纽地区天窗有效利用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普速铁路枢纽地区天窗有效利用的思考

刘晗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工务段   天津   300000

摘 要 :针对普速铁路枢纽区内天窗资源有限、天窗任务分配不合理、多个单元无法进行综合高效利用、维护工作效能低下、点多面广、作业安全隐患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改善枢纽区天窗高效使用的对策与措施,以达到提升设备质量、提高运输效能、减少安全隐患等目标。

关键词 :枢纽区;有效利用;天窗资源紧张;

1、概述

天津地区的普速枢纽区域是京津冀一带交通组织的“心脏”,天津枢纽区域的开通对改善列车调度、调车编组、机车使用、编组站的效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天津地区枢纽地区天窗维修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

2.1长久以来的维护和交通竞争状况

天津枢纽工程施工条件复杂,设备基础差,设备管理部门对天津枢纽进行天窗维修的次数和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由于各部门的工作负荷分布很大,施工人员数量少,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全国范围内,运输能力日趋吃紧,保障天津枢纽的交通畅通,提高设备质量,释放运输能力,为天津区域有限的天窗提供更多的服务。

2.2 衔接多方向天窗错开,同步作业困难

天津地区的枢纽连接多条线路,其计划的天窗时数常常不统一,天津枢纽车站在同一时期内难以同时进行多个场区的协调作业。因此,天津铁路枢纽中心的分区,大多采取了以线路运输性质与线路连锁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分区,实行单独划分维修区域,虽然降低了对天津地区交通运输的影响,但由于地域分割较少,工作分散,很难从根源上改善维修质量。

2.3 天窗综合利用率及维修效率不高

天津枢纽分区、区段设备多、设施管理人员分布分散、天窗区域多个单元协调使用困难、维护工作效率低、天窗延误、供给点短缺等情况经常出现,导致天窗资源的浪费。

2.4 点多面广,难以有效地管理安全隐患

天津枢纽地段的天窗分区多,工作时间分布多,调速和径路方向多,变化大,同时,因车站内维护量无法满足要求,导致点外操作的要求增多,难以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

2.5 缺乏合理的天窗考核评价制度

在天津枢纽天窗施工中,没有建立一套合理的分析评估体系和方法,没有明确现场把关、带班和检验的量化的要求,没有细化各专业考核的指标及考核标准,对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对运输的影响缺少科学的数据,天津地区的枢纽天窗评估与管理缺少一个有力的支撑。

3、 控制对策及措施

3.1 合理调整生产组织结构

(1)在装备经营机构“检养修”分离生产体制改革的前提下,根据天津枢纽区域交通生产的组织特征,按照“检查独立,养修合一,集中专业修理”的方针,对天津枢纽区装备经营企业现有车间、车间的生产组织进行了优化,并将其划分为检查区和维护区,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范围。

(2)维修工作部负责定期、全面、彻底的按照维修范围内的天津枢纽区的车辆装备维修,根据维修中的问题,制订出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案,为维修区的维修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为车间提报天窗计划提供有效依据。对维护区后的工作区进行现场检验,评估其效果,并对其采取相应的对策。

(3)针对天津枢纽的运行设备的数目和布局,在天津枢纽区域内,建立了多个维修区域,维修区域按照维修区域的工作需求,进行综合维修和临时维修。段、车间可根据不同区域的特殊性,进行组建专门的维修班组。

3.2 科学安排维修作业计划

(1)设备管理所属的车间按照专业修程修制的规定,并结合维修作业的项目、范围和难度,对各维护作业的人力进行了科学的计算。根据每月工程进度和装备维修的优先次序,按照“先严重后一般、先正线、后站线”的整治方针,根据天窗的情况,综合考虑劳动力的调配,编制每月维修计划,并进行动态维护。

(2)针对天津枢纽区的天窗梯次供料情况,由设备主管部门按照“集约”和“分批”的方式,合理制订“每周一次”的提报方案,针对病害多、维修工作量大、运能紧张的地区,进行针对性的“集中维修”,并针对天津枢纽“天窗”“梯级”进站的特性,制订分级维修方案,以保证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提出天窗周班前,应事先与各部门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与配合,合理地布置天窗综合使用,以克服设备维修中的专业性问题,并降低交通干扰。

(3)针对天津枢纽交通运输系统的特性与规律,对维修分区、维修计划时段、时长进行了最优的调整,为各工段提供了统一的、梯次给点作业的条件。

(4)针对维修周期需求,将分区规模与工期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规划维修周日计划,实现设备维修与养护周期的覆盖,并降低交通干扰。①针对天津枢纽特殊设备和关键设施维护难度,在平衡规划时,对天津枢纽维护区采用多个小块整合为一个大块进行维修,以规模和规模相统一的方法进行维修。②根据天津枢纽区局控 II级及控制天窗的维修方案,根据该方案设计的天窗时段,根据维修项目、工作量和劳动力的调配,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维修计划中,按照设备管理部门的要求,结合交通状况,合理安排工作的工期,便于维护;对于维修任务数量不多的情况,由装备管理科按照工作量统计的要求,提出相应的要求,以降低交通运输损耗,以使其发挥最佳的效果。

3.3 强化组织实施环节控制

(1)针对天津枢纽维修计划和调车作业的需要,车站驻站员、调车区长、值班员、调度员要密切联系,统筹调度,组织调车作业,调整列车运行,为维修作业创造方便条件,确保计划兑现。

3.4 建立定期分析评价机制

(1)设施主管单位应针对天津枢纽范围内的维修作业要求,从月、周计划布置得科学合理、作业时段设置、人员的作业时间、维修作业的质量、设施大修后的效果及设备事故发生的频次、安全事故控制措施的建立和实施等方面建立年、月度的评估机制。

(2)结合各车站周计划进行合理平衡,满足维修需求,统筹使用计划,按周、月综合分析天窗布置次数、时长和天津枢纽区的交通指数,对存在能源问题和维修需求大的维修工作区如何组织,进行集中作业计划进行考核。

(3)每个月由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对管内枢纽作业完成情况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查、总结好的经验和方法,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并督促引导该站进一步挖掘其潜能,提高天津枢纽区域的设备养护管理水平。

3.5 总结固化生产组织方式

(1)天津管区的各个中心区域在工作特点、天窗区域分配、车间工区人员分配、交通运输条件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应深入研究、拓展创新,建立符合本区域特色的科学的工作组织方式,并提出适合于本部门实际情况的具体方案。着重于根据养护区域大小合理分配、天窗的阶梯设置和按使用情况做好及时地调整与维护。

(2)天津枢纽铁路枢纽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铁路运输、运输环境、维修项目等问题,要求各站根据不同的运输条件、作业环境和维修项目,科学安排人员,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组织落实预案和维修周期,保证落实到位,并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3.6 优化完善规章管理制度

(1)针对天津枢纽维护工作的需要,各部门按照各自的管理办法,在不违反总公司的规定的情况下,不断改进和修改现行的专务系统,以保证天津枢纽维护工作的安全和合理性。

(2)天津站要按照铁路局的文件规定,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天津枢纽维护的管理方案,具体实施组织、计划安排、现场组织、关键安全控制等措施。

 结束语

本文从天津枢纽维护体制改革,对检养修机制进行最优的调整进行了探讨与探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枢纽地区的天窗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交通运输容量、提高工作的组织、改善设备维护的质量、协调结合部门的工作、控制检养修工作的风险、降低作业的辅助用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永兵. 普速铁路枢纽地区天窗有效利用的思考[J]. 上海铁道科技, 2017(4):3.

[2] 严登银, 孙卿. 提升普速铁路维修天窗计划编制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 上海铁道, 2019(S02):3.

[3] 车路生. 铁路工务普速线路维修质量的提升措施探讨[J]. 科学与信息化, 2021.

[4] 周荣祥. 提高铁路运输设备"天窗修"利用率的思考[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9, 31(11):4.

[5] 唐绍杰, 李志勇. 利用零星"天窗"点,顺利开通合蚌客专引入合肥枢纽工程[J]. 铁道通信信号, 2012, 48(3):3.

[6] 于洋. 关于铁路工务系统在"天窗修"形势下的工作实践与思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劳动生产组织、提高作业效率[C]// 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