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牛羊细菌性传染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探讨牛羊细菌性传染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

阿合里别克·阿斯哈尔1 ,巴哈尔古丽·托列吾2

1: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族乡人民政府畜牧兽医站 新疆昌吉 831116  2:昌吉市二六工镇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昌吉 831105

摘要:在现代牛羊饲养时,必须对细菌性传染病综合防治工作起到一定的重视,并分析主要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如巴氏杆菌、沙门氏菌、羊梭菌性、肉毒梭菌等。在综合防治工作开展阶段,应当开展以下工作对策:巴氏杆菌病防治、沙门氏菌病防治、羊梭菌性病毒防治、肉毒梭菌中毒防治等,本文就牛羊细菌性传染病的常见病症发病原因,以及相关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牛羊饲养;细菌性传染病;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引言:新时期畜牧养殖工作开展阶段,为不断提升牛羊饲养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牛羊饲养管理时,应当深入地研究分析,细菌性传染病的主要发病原因,进而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提高牛羊饲养管理工作开展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一、发病原因

(一)巴氏杆菌

现代牛羊饲养管理时,必须对细菌性传染病,起到一定的重视,以避免爆发大规模的传染性疫病,给牛羊饲养工作造成直接影响。如巴氏杆菌病菌的传播,通过对该类病菌的传播机理分析可知,主要在牛羊的粪便、分泌物中进行传播,进而导致巴氏杆菌的迅速传染。

在实际牛羊饲养过程中,若饲养人员,对患病的牛羊排泄物清洁不到位,进而导致巴氏杆菌的残留,进而埋下巴氏杆菌传播的风险,最终对健康的牛羊进行感染,导致患病牛羊的数量不断增加。鉴于,巴氏杆菌传播过程中,主要从牛羊牲畜的呼吸道、消化道进行细菌滋生传播。为有效消除病菌对牛羊本体产生的影响,牛羊体内的淋巴结,则可以产生一定的阻挡效果,避免巴氏杆菌,传入到牛羊的血液当中,进而导致牛羊出现败血症,直接影响到牛羊的健康。

通过对患病的牛羊进行临床观察可知,牛羊一旦感染了巴氏杆菌后,牛羊则会出现尿血、精神萎靡,且部分体质较差的牛羊,在患病后可能在数小时内死亡,给牛羊饲养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1]

(二)沙门氏菌

在牛羊喂养时,沙门氏菌传播力非常强,牛羊食用了受到污染的草料,将导致牛羊患病。若养殖管理人员的主观意识存在偏差,对其工作不够重视,进而导致沙门氏菌的快速传播,最终使得大量牛羊患病,给后续的治疗工作造成一定压力,并直接影响到牛羊管理的经济效益。

通过对该类病菌的传染特点进行分析可知,该类病菌全年存在发病概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牛羊患病之后,牛羊将出现精神状态低迷、发烧、腹泻,而部分牲畜患病后,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弱,最终导致牛羊的死亡。在患病羊只饮食过程中,该病菌可在患病羊只的消化道进行传播,并通过繁衍进行代际传播,最终导致病菌快速扩散,对养殖场的各项工作开展造成直接影响。由此可见,在沙门氏菌引发的传染病进行防治时,必须对其工作起到一定的重视,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才可保证牛羊饲养的安全性[2]

(三)羊梭菌性

牛羊饲养阶段,一旦牛羊出现该类病菌,将对牛羊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较大、雨水较为集中的环境下,可能会导致相关羊只患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嘴部抽搐、口吐白沫。通过对病死的羊只进行解剖可知,在病菌的直接作用下,导致患病羊只的肾脏出现过量的充血,最终导致患病牲畜的死亡。该病症的发病周期短,且病菌的传染性较强。一旦牲畜患病,将对养殖工作的开展造成直接影响。为此,在牛羊饲养管理阶段,必须基于该病菌的影响,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保证牛羊饲养工作的安全有序开展。

(四)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染性病毒,对牛羊的健康产生了巨大影响。如牛羊喂食过程中,牛羊食用了腐败的饲料,由于腐败饲料中的霉变细菌,进而导致牛羊出现相关的肉毒梭菌中毒症状,给牛羊的饲养管理工作造成直接影响。通过对患病牲畜的临床病症进行分析可知,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如患病牛羊的体温并无异常、牛羊的舌头从体外伸出、牛羊咀嚼进食较为困难、牛羊呼吸不畅、牛羊无法正常排便。在急性病毒的感染影响下,患病牛羊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最终导致牛羊的死亡。若养殖管理人员,没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抢救措施,将导致牛羊死亡病例的不断增加,给养殖户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3]

二、防治措施

(一)巴氏杆菌病防治

为实现对巴氏杆菌传染病的有效防治,则需要在牛羊饲养阶段,有序开展巴氏杆菌疫苗的接种工作。鉴于巴氏杆菌传染与临床病症的特殊性,则可以进行疫苗接种,进而实现对该细菌性传染病的有效预防。

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当落实消毒杀菌工作,突出对牛羊喂食饲料的安全管。通过落实饲料安全管理、水源质量管理,进而有效避免巴氏杆菌的传播。鉴于换季时温差的负面影响,可能会导致牛羊患病。为此,在饲养环境管理时,应当突出对温度的合理调控,避免由于温差较大,增加牛羊患病的概率。基于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则可以有效提升牛羊自身的抵抗力,保证牛羊后续饲养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二)沙门氏菌病防治

为实现对沙门氏菌的有效防治,则需要从饲养管理环节入手,采取多种措施,进而完成疫病防治工作。养殖人员可针对沙门氏菌进行专项的消杀工作,实现对相关病菌的有效杀灭。在牛羊饲养管理工作开展时,需要突出卫生安全管理,定期开展卫生检测,并对卫生管理方案进行合理调整,降低传染病发生的概率。在饲养区域出现患病牛羊时,必须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处理,保证牛羊整体饲养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三)羊梭菌性病毒防治

通过对羊梭菌性病毒分析可知,该类病菌属于梭状芽孢杆菌的一种类型,能够导致患病牛羊产生系列疾病,如肠毒、羊猝狙、羊黑疫、羊快疫等。鉴于该类病毒传播的特殊性,为避免出现大范围的病菌传播,给牛羊饲养工作造成巨大影响。

在具体养殖管理时,需要根据该类病毒的传播,进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如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检测工作,对牛羊饲养的空间环境卫生进行科学客观评估。为此,在饲养区域卫生管理时,需要突出通风、温度、消毒等工作,避免饲养环境潮湿、密不透风,加剧病菌的滋生繁殖。与此同时,在该类病菌进行综合防治时,需要有序开展疫苗注射工作,通过进行三联疫苗的科学有序注射,进而实现对该疾病的有效防治。在对患病牛羊进行救治时,为保证治疗的整体效果,降低牛羊的死亡率,则可以合理使用强心剂、抗生素等药物,及时对患病牛羊开展抢救工作,保证牛羊饲养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四)肉毒梭菌中毒防治

肉毒梭菌属于特殊的病菌,一旦牛羊患有该病菌,将导致牛羊出现中毒问题。为此,在该病菌进行综合防治时,应当突出养殖环境管理、饲料质量管理、消毒卫生管理,避免病菌出现传播。在患病牛羊死亡后,必须对相关病死牛羊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随意丢弃,增加病菌传播的风险。在综合防治工作落实时,应当突出疫苗接种工作。通过开展科学有效的疫苗接种工作,进而为后续牛羊饲养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中以牛羊饲养管理工作为例,重点阐述了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依据相关病情的防治工作对策,旨在说明细菌性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今后,在牛羊饲养时,需要秉持科学饲养的理念,制定科学严谨的饲养管理方案,保证牛羊饲养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参考文献:

[1]张宏陶.牛羊细菌性传染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9):119-120.

[2]温慧明.牛羊细菌性传染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6(3Z):79-80.

[3]达吾列提·阿不都热西提.牛羊细菌性传染病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9,30(10):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