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乡村混凝土道路施工技术浅析

鲁兴帅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610031

【摘要】目前,全国正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道路建设对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积极地意义。本文通过对乡村混凝土道路施工全流程进行分析,着重分享道路路基、级配碎石基层、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达到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目的。

【关键词】级配碎石;拌合站;混凝土路面;质量管理。

一、施工准备

通常乡村道路施工面临点多面广,分散不均的情况,因此乡村道路施工重点及难点工作是合理的施工组织,包括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的配置。在前期施工准备工作中,需要做好熟悉图纸、标注道路分布、踏勘实际道路状况、合理划分施工区域、拌合站选址范围、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等工作。

设计图纸是每条道路施工的依据,在施工准备阶段,需要对道路的起止点、主要工程量等指标参数进行归纳汇总,便于查阅。根据整个工程项目的道路分布情况及实际踏勘,综合分析场地大小、水、电、交通及原材料、成品混凝土运距等情况,合理选择拌合站位置,规划拌合站设备建设、材料堆放等事宜。

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整个工程项目整体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是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包括了对项目风险分析、重难点工作分析、拌合站建设、原材料来源及运距、主要施工工艺、试验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安全环保管理计划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需调动整个项目部所有部门参与,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二、道路施工技术

1.路基施工

(1)施工放线

根据设计断面图、地面高程、设计坡率测量放样,边开挖,边修整,确保坡面平顺、稳定。

(2)路基开挖

在路基开挖前,将路基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方案经过批准后在进行路基开挖。沿测量放线位置开挖,开挖至距指定边坡30厘米处,停止开挖,进行刷坡处理。当边坡开挖暴露土质、地下水分布等与设计地质资料不符时,及时联系监理单位和设计设计进行设计变更。

(3)路基填方

选取级配良好的砾土、砂土、片块石等作为填料,为了保证路基的整体性及稳定性,填方路段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需求设置护肩墙。

(4)压实

按要求设置试验段,确定最佳含水率、压实机具、压实遍数,检测填料含水率,在最佳含水率±2%时进行碾压。碾压应分初压、复压、终压三步进行,做到无漏压、无死角,使表面平顺、压实度和弯沉值符合设计要求。

(5)检试验、验收

压实结束,对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等进行检测。请业主、监理验收路基工程,各项数据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且经监理同意,即可进行下部工序施工。

  1. 级配碎石基层施工

(1)施工准备

铺筑级配碎石前,应检查下承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级配碎石层,级配碎石应取样送检,符合要求才可取用。

(2)级配碎石摊铺与碾压

级配碎石摊铺前通试验段确定虚铺厚度,摊铺的级配碎石每层应按虚铺厚度铺设,级配碎石基层压实过程中应洒水,并采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成活。

(3)检试验、验收

压实结束,进行压实度、弯沉值试验,数值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基层施工结束,报请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业主单位进行验收及级配碎石基层转序,合格后方可安装钢模板,进行混凝土路面施工。

  1. 混凝土面层

(1)钢模板支模

混凝土路面模板通常采用钢模板。钢模板安装是保证路面平整度、宽度、道路线形、路拱度、板厚等各项技术指标的重要工艺。钢模安装前应测量放样,便于准确快速安装。钢模安装时要做到稳固且平直、连接紧密可靠,严禁出现错茬和模板顶部高低不平的现象。安装完成检查无误后,在钢模内侧面铺设塑料薄膜便于拆模及防止接头处漏浆。

(2)混凝土拌制

将混凝土拌制所需的砂、碎石、水泥等运至拌合站,根据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调配现场实际配合比。在搅拌首盘混凝土前,应先搅拌一定量的砂浆或混凝土,然后将其废弃,再按配合比进行搅拌。砂、石水泥的进料顺序只要保证水泥中位于中间,砂、石首尾可调,进料完毕后,加水搅拌至混凝土成型。

(3)运输、卸料

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由于乡村道路较窄,弯转交急,罐车型号不宜过大。运送至浇筑点的混凝土采用挖机进行摊铺及初平。倾倒混凝土前,要确保基层湿润平整、模板稳固链接可靠。卸料时,做到倾倒均匀。如果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应加入同比例的泥浆快速搅拌至符合要求。

(4)振捣与成型

混凝土振捣成型分四步进行。第一步,采用插入振动棒将已初平的混凝土振捣一遍。为确保振捣充分,振动棒移动间距应在振动棒振捣范围之内,在振捣时振动棒不能与钢模和钢筋碰撞。振捣至混凝土拌合料不下沉、无气泡、并泛泥浆。采用铁锤敲击钢膜,避免模板处出现蜂窝麻面。第二步,用功率大于等于2.2kw的平板振捣器对整个路面全面振捣,至不再冒气泡并泛泥浆停止。第三步,混凝土摊铺机(振动梁)来回拖拉振实,使表面泛浆,并赶出气泡,振动梁移动匀速移动且不宜过快,移动速度为1.5米每分钟。振动梁底部应随时校正,保持道路线形符合设计要求。第四步,再用提浆棍对混凝土表面滚揉。

(5)人工精修

人工精修是保证道路观感质量、路面平整的关键工序。采用铝合金直尺紧贴路面进行拉锯式搓刮,横向、纵向交替进行,确保路面混凝土的平整度。搓刮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平整之处,则补料抹平。随后用铝合金直尺轻贴路面,在中间及两端轻轻按压,此过程低洼处不出现压痕,凸出部分出现明显压痕,,便于人工精平。人工精平分两步进行,首先用摸面板携泥浆找补,混凝土收浆结束后再进行精抹以达到规范要求的平整度和良好的观感效果。

(6)路面抗滑构造

混凝土路面抗滑构造使用单辊提浆工艺拉毛,做成鱼鳞纹的形式,具有施工方便,抗滑效果明显等优点,该工艺应在精修结束后10分钟内进行,单滚钢筒在已精修的混凝土表面来回滚动提浆,直至鱼鳞纹达到要求为止。

(7)切缝分块

横缝采用切缝机进行切缝,已架设传力杆的位置缩缝切缝深度宜为面层厚度的 1/4~1/3;无传力杆的缩缝切缝深度宜为面层厚度的1/2 ,切分完毕后缝内应填塞填缝料。

(8)伸缩缝施工

①胀缝

在临近桥梁、其它构筑物或与其它道路相交处,应设置横向胀缝。胀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横缝间距为2.5 m左右,缝壁保持竖直,缝隙宽度保持一致,缝隙下部设胀缝板,上部灌封填缝料。胀缝板应事先预制,预制胀缝板嵌缝条,应使缝壁洁净干燥,胀缝板与经壁紧密结合。胀缝板不能混凝土连浆,必须完全切断。

②横向缩缝

横向缩缝与道路中线线垂直,横向缩缝通过切缝法实现,最佳切缝时间根据试验路段确定(遵从“宁早勿晚,宁深勿浅”的原则)。

③纵缝

纵缝间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通常设置于道路中心线位置,或于中线平行,纵向缩缝采用切缝法,最佳切缝时间根据试验路段确定(遵从“宁早勿晚,宁深勿浅”的原则),切缝深度宜为板厚的三分之一,缝宽5mm。切割后及时清除粉末,防止粉末粘附。

④横向施工缝

每次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施工缝处应安装长度50cm,间距25cm的传立杆,传立杆型号根据图纸选择。横向施工缝与胀缝、缩缝较近时,可重合设置。

⑤填缝

缝槽应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进行填缝,填缝前吹扫缝槽,保持缝槽干燥洁净。

(9)养护及交通管制

混凝土浇筑结束采取洒水养护,通常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薄膜、土工布或编制席等,每天早、中、晚分别洒水养护。如若当日温度较高,适当增加洒水频次。养护时间为7-21天。路面养护期间,中断交通,混泥土强度达到40%时路面可上人,达到设计强度可车辆通行。

参考文献:

[1]混凝土道路抹面和冷水养护试验研究[J].李旭东.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8)

[2]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J].马建新.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8)

[3]混凝土路面病害与施工环节技术控制[J].杨鑫.建设科技.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