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玉米产量的农艺技术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1
/ 2

提高玉米产量的农艺技术措施研究

任利新

海伦市扎音河乡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海伦市  152300

摘要:玉米的产量与种植技术具有极大的关联性,技术人员在进行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实处,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与土壤情况,科学有效地进行技术实践与创新研究,保障玉米种植产量。需要将新技术应用在玉米种植中,坚持科学的种植,有效提升玉米产量的同时保障玉米的质量。

关键词:玉米;产量;农艺技术;措施;研究

引言

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随着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适合种植玉米的土地呈现逐渐缩小的态势,在保证国家耕地红线基础上,如何提高单位面积内的玉米产量和品质,就成为当前农技工作人员需要重点攻克的难题。在现有种植技术的基础上加快技术创新并有效推广和应用,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和种植技术,保障栽培管理的科学合理,是推动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升的有效手段。

1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不仅严重影响玉米的整体品质,还会降低玉米产量,造成农业生产损失,影响玉米种植户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来,全球性生态变化加快,玉米生产种植中新技术正在替代传统的耕作技术,国家也在大力推广新型培育品种,改变了我国玉米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以及发生规律。因此,在玉米种植中要结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发生特点,掌握病虫害鉴别要领,能够针对病虫害的特征使用正确的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对玉米质量与产量造成的威胁,提升我国的玉米种植水平,保障我国玉米产业的稳定发展。

2、玉米种植技术的分析

2.1玉米生长期的管理

玉米生长期的管理。例如,首先要对玉米育苗期进行有效的观察,在育苗期阶段,需要对种植环境的温度进行有效监控,保证玉米种子能吸收到足够的养分,需要严格控制洒水量,还要保证土壤足够松软,为玉米的种植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进行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对玉米的生长期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在经过合理的管理之后,为玉米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极大程度上增加了玉米的产量,促进了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农业的发展。

2.2玉米病虫害防治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玉米种植中的病虫害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管理期间,需要及时对玉米的生长进行记录,保证生长过程的稳定性。为了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农民需要定期对玉米害虫进行杀虫处理。主要的除虫方法有喷洒农药、杀虫剂等。在喷洒农药后,玉米表面的害虫将会被处理干净。在农药的选择上需要选择一些无毒、无污染的农药,来保证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稳定性。在日照市,有相关农业专家定期在农业展览馆进行免费的演讲,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发展,帮助农民获得丰厚的收益。

2.3玉米种子处理技术

在开始种植玉米之前,首先应该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首先,选择经过国家级或者省级种子单位审定的玉米品种,再结合当地的种植制度、气候条件,进一步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生产潜力较大、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的玉米品种。播种前,种子需要经过严格的包衣处理。可直接购买已包衣的玉米种子,而对于没有进行包衣处理的种子,在播种之前应该进行适当的包衣处置。推荐购买包衣的种子,及时进行播种,例如使用10g锐胜(噻虫嗪)+5ml禾丰锌+15g禾丰钼或70%吡虫啉5ml+1g碧护+15g禾丰钼,兑水2000-4000g,水可以拌2-3kg玉米种子。

2.4化学调控技术

目前,很多种植户在玉米种植管理中都面临着过度施肥的问题。玉米在生育中后期往往腿长,株高,影响玉米的健康生长发育。植物,也很容易在后期引起适应。化学调控过程主要依赖玉米的实际生长情况,一般在玉米生长出6个叶片时开始,当玉米植株超过70cm,就需要进行化学调控。一般情况下,杂交玉米的抗倒伏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田间施肥量相对较高,玉米生长过于旺盛,植株高度较高过细,而穗位相对较高,遇到高温、多雨、大风天气时很容易出现倒伏。此时,选择使用300ml/升金得乐或壮丰灵等玉米调节剂,对玉米植株进行叶面喷洒。通过化学调控,能够有效控制玉米茎节长度,加速根系的生长发育,降低穗位高度,使穗位下两节间的长度变得更加短。

3、提高玉米产量的农艺技术措施研究

3.1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品种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且种类多样,不同地区的耕地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改进玉米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土壤条件、地域条件、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选择最适宜的玉米品种。在选择时,需要考虑以下三点因素。第一,考虑玉米品种自身的生长周期。对于生长周期较长的玉米品种来说,玉米品种的稳定性更高,相应的质量也会更好。第二,要考虑抗旱性能强、抗病虫害效果好的品种,从而使其提升对环境和气候的适应能力,也能够减少种植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第三,要结合社会市场的需求,考虑市场反馈,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玉米品种,更好地保障农民的种植收益。

3.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现代化程度高,不仅不会危害玉米的正常生长,也不会危害环境。在农产品种植中,应用生物防控技术,不会误杀害虫的天敌。种植人员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在玉米的种植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虫害,利用害虫天敌调控田间益虫与害虫的比例,提升害虫的防治效果。比如,针对蚜虫虫害,可以利用捕食螨、瓢虫、食蚜蝇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控。

3.3提高农民技术培训

科学施肥是玉米增产的一大重要方式,植物生长主要依靠土地所提供的养分支持。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是由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种植过程中总结而来的经验,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质量,但是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也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要想提升玉米产量,需要加强对农民玉米种植技术的培训,做好种子筛选,提升种子出芽率,更好地提升玉米产量。在施肥管理上,要以氮肥为主。技术人员要向农民传授最新的种植理念,着重讲解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农民能够理解、掌握、应用。要积极引导科研机构或相关农业工作者,具体分析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努力研发适宜的高产玉米品种或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为技术更新与推广奠定基础,保障实现玉米种植高产目标,切实增加农民的种植收入。相关部门要做好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保障。很多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种植方法,不仅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此,相关部门要通过下乡讲座、远程授课辅导、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做好玉米种植技术的培训工作,并通过经常性的现场指导,使农民更好地认识高产种植技术的价值,进而有效普及高产种植技术。要发挥高产种植技术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培养种植大户或技术能手,带动农民应用高产种植技术,从而更好地提升玉米产量[1]

3.4玉米种植技术的创新

受当前经济发展的影响,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也无法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农民使用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很难提升玉米的质量以及产量。所以,要不断地创新玉米的种植技术,顺应社会以及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提升农民种植玉米带来的经济效益,让农民能够充分地了解新型的玉米种植技术,享受种植玉米带来的经济效益[2]

结束语

总之,玉米高效种植技术要能够重视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够保证玉米的生长质量以及产量。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是玉米种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危害,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收益[3]

参考文献:

[1]阿曼古力·阿西木.玉米高效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21(08):31-33.

[2]赵海霞.临夏州玉米机械化种植技术探讨[J].中国农机监理,2021(03):50-52.

[3]李冰心.浅谈玉米种植技术和改进策略[J].种子科技,2021,40(05):19-21.DOI:10.19904/j.cnki.cn14-1160/s.2021.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