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平衡火罐操作中的运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整体护理在平衡火罐操作中的运用效果

冯晨迪

苏州市中医医院 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在平衡火罐操作中的运作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68例选择平衡火罐操作治疗的患者,治疗期间分2组安排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晕罐、烫伤、水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用于平衡火罐操作中运用,能明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整体护理;平衡火罐;操作;运用;

    拔火罐用于临床,具有较强的透热性,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引起烫伤、划伤等不安全事件。平衡火罐罐法操作包括闪、滚、摇等多种手法,在平衡火罐运用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合适的护理干预,才能确保实现预期的疗效,而且能保证拔罐治疗的安全性,提升患者对拔罐治疗的满意度[1]。整体护理在护理工作中重视护理的整体性,了解季节、气候、社会、情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身心护理,结合中医辩证理论,分析证候,按辩证结果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2]。本文对不同护理措施运用下对平衡火罐操作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选择平衡火罐操作治疗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实现资料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16:18;年龄20-60岁,均(45.18±6.89);最短病程2d,最长病程6d,均(2.87±0.42)d;观察组:男女比例15:19;年龄21-58岁,均(44.96±6.92);最短病程2d,最长病程5d,均(2.91±0.35)d;两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排标准:入选病例经中医辨证属于风寒阻证型,入选对象年龄<60岁,病程少于1周时间;经VAS评分3-7分;患者知情治疗方案并可配合完成平衡火罐治疗。排除脊柱外科手术史、有脊柱融合术或微创术治疗史,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针对患者体形、病情确定火罐大小、数量和施罐部位,按患者体质确定手法,补法、泻法。两组患者均运用平衡火罐操作治疗,以医生诊断为基础,确定患者对疾病有着正确的认知,对临床开展护理干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医嘱确定的局部拔罐部位进行操作,例如:火罐闪罐,发热后滚罐,对穴位刺激20次左右,游走罐、推罐等手法,以患者可耐受为标准,循经反复推罐,直至患者的皮肤产生明显的潮红为标准。最后摇罐,于穴位上着罐。操作过程中注意做好患者的保暖,拔罐前先检查罐口,确定边缘光滑无破口,避免患者皮肤被划伤。乙醇闪火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多引起烫伤,控制闪火时间,防止燃烧过久,棉棒脱落引起烫伤。推拉罐要控制手法不要过重,忌过快的频率,留罐10min以内,两次拔罐间隔3-5日时间。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整体护理,护理人员按中医辩证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饮食,例如:热证、阴虚患者,日常忌食过于辛辣刺激的、热性的食物,要多选择清淡的、凉性的食物;针对寒证、阳虚患者,忌食生冷的瓜果;体虚寒症的患者受疾病影响,日常要选择羊肉、桂圆等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同时,护理人员为患者开展情志护理,讲解拔火罐原理后,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消除顾虑情绪,更好的配合完成平衡火罐治疗。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沟通,诱导患者倾诉心中的苦闷,以此帮助患者宣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使患者可以稳定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配合完成平衡火罐操作。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做组间统计学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SPSS22.0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

2 结果

2.1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晕罐、烫伤、水泡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晕罐

烫伤

水泡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

34

1(2.94)

1(2.94)

0(0)

2(5.88)

对照组

34

2(5.88)

2(5.88)

4(11.76)

8(23.53)

χ2

4.220

P

0.039

2.2分析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组间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十分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4

25(73.53)

8(23.53)

1(2.94)

33(97.06)

对照组

34

18(52.94)

10(29.41)

6(17.65)

28(82.35)

χ2

3.981

P

0.046

3 讨论

    拔罐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将之用于临床运用,可以起到祛风散寒、行气活血和消肿止痛的功效[3]。通过拔罐负压,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局部缺血或缺氧等情况也能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同时,拔罐疗法能利于新陈代谢,具有抗炎性能和镇痛作用。平衡火罐法有陶土、玻璃等不同的材料。火罐疗法的临床治疗原则是中医理论,辩证掌握患者体征后,选择合适的手法,例如:闪罐、滚罐、游走罐、摇罐、着罐等火罐操作,做到循经拔罐治疗,效果显著

[4]。平衡火罐具有较强的舒适度,对人体穴位刺激起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治疗过程中配合整体护理,能明显提高中层得的舒适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高丛珊,赵志新.中医扶阳罐干预神经根型颈椎 病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9,33(21):3767-3769.

[2]郝玉娟,寇丽红,冯文婷,等.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联合平衡火罐在寒湿型腰痛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23):4305-4307.

[3]邢涛琴.平衡火罐康复护理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6-27.

[4]邹生燕,李春红.平衡火罐联合中药泥灸在寒湿痹阻型腰痛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2):35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