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 2

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蒋清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人民医院 622651

    小李的父亲今年57岁,三年前在一次公司体检中,检测出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经影像学诊断发现存在较多结节。经过三年的治疗,共做过8次介入治疗和1次手术。住院期间的护理一直是母亲负责,但是由于最近母亲生病,小李就替换母亲,照顾孩子啊住院的父亲。在和医生交流父亲病情的过程中,医生告知小李,通过之前的CT图像,判断后续需要进行介入治疗。这不仅让小李感到疑惑,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有何作用?医生告诉他,通俗来说,CT增强扫描检查不均可以明确患者体内的病灶位置、数量和大小,而且能明确病灶是否具有活动性等信息,完善术前评估工作。在介入治疗时,也可以通过CT诊断提供的视野,避免漏治情况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从而让病人快速康复。

1 肝癌介入治疗相关概念

    肝癌介入治疗是临床针对肝癌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治疗时会在人体皮肤和血管上建立微小通道(通常只有数毫米),或以人体原有管道为渠道,基于影像设备引导功能,以达到最大程度减少创伤的目的。肝癌介入治疗无需开刀,而且可以多次治疗,因此患者接受度较高,临床疗效值得信任。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血管性介入治疗,通常包括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和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等,究其原因,是因为肝细胞正常血液供应,主要以门静脉为主,肝动脉为次,前者供给80%左右(上下误差不超过5%),后者供给20%。临床研究表明,原发性肝癌主要依靠肝动脉保障血液供应。上述三种治疗方式,在治疗方式上相差无几,都需要在皮肤位置做穿刺,切口大概在4mm左右,起点为动脉内,终点为肝癌供血动脉。只是在给予的栓塞剂及药物种类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结合患者病情和患者体质情况进一步确定。

2 CT检查相关概念

    CT是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通常可分成平扫CT、增强CT等。CT工作的原理是通过X线束扫描人体患病处,通过探测器完成对X线的接收,实现光电到电信号之间的转换,后续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统一由计算机处理。经过扫描得到的信息,在特定软件计算过后,会得到单位体素X线吸收系数和衰减系数,后续呈矩阵形式排列,得到数字矩阵。数字矩阵可以在光盘或磁盘中储存,在模数转换器的作用下,将数字转化成小方块(方块灰度不同),也就是像素。实际上,CT图像就是呈现矩阵排列特点的像素,这也体现了CT重建图像的特点。

3 CT检查的优势

    第一,CT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分辨力,一些经由X线检查无法清楚显示的病变,通过CT检查方式即可以有效看清。第二,CT检查操作相对简便,检查时间短,不会消耗患者太长的检查时间,安全性较高。实际检查时,患者通常只需要保持平躺姿势,听从医护人员指令,就能完成相关检查,因此患者接受度也较高。CT出具诊断结果用时较短,因此可以最大程度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避免耽误患者康复。若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出现疾病复发的现象,也可以通过CT诊断观察疾病演变情况。第三,常规X线平片诊断,有一定概率出现影像重叠的情况,如果组织和器官距离较近,但是密度不存在明显差异,图像对比度也不高,最终呈现的软组织图像有可能出现伪影,导致医生误诊。而CT检查可以呈现清晰度更高图像,方便医生看清病变情况,因此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第四,能够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依据为人体组织(正常或病变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通过定量分析,能够在获得组织、器官和病灶影像信息的同时,明确不同组织的X线吸收能力。第五,鉴于吸收系数转换能够获得图像,因此能够在图像处理环节,对图像灰度与密度进行灵活调节,从而为组织或病灶的观察提供方便,X线平片显然不具备此功能。第六,对于常规扫描不满意的患者,或者常规扫描未能有效确诊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增强扫描,增加图像清晰度,精准的显示病灶供血动脉,以达到增加鉴别疾病准确率的目的及小病灶的检出率。

4 CT检查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4.1 CT扫描方法

    接受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先采用CT平扫检查,扫描从双侧髂前上棘到膈肌下方位置。CT检查之前,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当天保持空腹状态,扫描之前饮用大量清水(通常在0.8L-1L之间)。提醒患者保持仰卧姿势,以120kV为标准设置管电压,以250mAs为标准设置管电流,以5mm为标准设置层间距和层厚,以1.0为标准设置螺距,定矩阵为512×512。增强扫描时,对所有患者采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三个阶段扫描,通过静脉推注的方式,在患者肘静脉处注射碘海醇,以每秒3.5mL为标准控制注射速度,注射总剂量为100mL。扫描时间上,肝动脉期应控制在25s,门静脉期控制在60s,延迟期控制在120s。扫描之后的图像应向工作站上传后处理,

    肝癌介入治疗时,应用Seldinger技术,以皮股动脉为渠道做穿刺,借助CT诊断向肿瘤供血动脉处插入导管,完成超液化碘油和用于化疗药物的灌注。化疗药物主要包含表柔比星(剂量为50mg)和卡铂(剂量为300mg),后续再用微球、PVA等巩固栓塞供血动脉,栓塞完后,再次造影诊断时,肿瘤染色不再明显。这时可以结束手术,为患者拔管,对穿刺位置进行压迫,达到止血目的,加压包扎,确认患者不再出血之后,将患者转至普通病房,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CT图像的阅片工作,需要两名或以上放射医师共同完成,放射医师的工作经验应超过10年,提高阅片准确性。阅片的重点应聚焦于患者术后,病灶是否有体积的变化,碘油在病灶区是否沉积等方面,同时关注患者病灶强化具体情况。在征象上,主要可分成以下几类:首先,密整型。此类型碘油潴留密度均匀程度较高,表现为完全沉积,边缘相对完整。其次,缺损型。肿瘤局部会有碘油缺如的情况,密度较低,碘油沉积位置和密整型征象类似。缺损型也可表现为环型,碘油在分布特征上表现为环形,其中一侧或整个中央区都会呈现密度较低的状态。另外,稀糙型。碘油在肿瘤内会有分布不均的特点,一般为点状或斑片样,潴留现象不明显,边界不完整,而且呈现毛糙样。

综上所述,CT因其清晰度和准确度较高的优势,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同样有较大应用价值。医生应结合相关经验,依照征象情况,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将CT诊断的优势发挥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