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疾病诊断过程中磁共振的临床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3

乳腺疾病诊断过程中磁共振的临床价值研究

唐彩银, 张继

泰州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疾病诊断中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2021.2~2022.2时段就诊于我院的乳腺疾病患者152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乳腺钼靶、磁共振检查,对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乳腺钼靶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疾病检出率对比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较高,P<0.05;利用磁共振诊断乳腺疾病性质,在图像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边界、形态、部位方面。结论:在乳腺疾病诊断中予以磁共振诊断与乳腺钼靶检查价值基本相当,两种诊断方式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建议推广。

【关键词】乳腺疾病;诊断;磁共振;乳腺钼靶

基金项目:泰州市社会发展项目(SSF20210111

在妇科乳腺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乳腺疾病需尽早发现和干预,否则会发生癌变,导致乳腺癌发生,该病发生率也逐年持续增长,且患者年龄越来越小,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1]。乳腺疾病在临床上诊断方法以影像学检查为主,而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很多比如超声、X线钼靶、磁共振等,然而针对多病灶和小病灶一般选择磁共振诊断方法,主要是由于乳腺组织密度不会对磁共振诊断造成影响,针对软组织分辨率较好,且无辐射性、无创,可对乳腺疾病多序列、多参数、多方位诊断。同时磁共振诊断可对病变形态学、组织关系清晰显示,另外,磁共振诊断可利用各种技术了解血流动力学,对增强曲线进行绘制,促进敏感性提升。乳腺钼靶诊断为乳腺疾病早期诊断和筛查的方法,但是该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低,影响诊断结果。我院在诊断实践中发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本次研究选择2021.2~2022.2时段就诊于我院的乳腺疾病患者152例,分别实施磁共振诊断和乳腺钼靶诊断的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为2021.2~2022.2时段就诊于我院的乳腺疾病患者152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女性;②乳腺疾病均为原发性;③病灶均单侧;④诊断前未实施任何干预和治疗;⑤针对本研究患者均了解和知情,自愿配合;排除标准:①其他恶性肿瘤者;②乳腺疾病为继发性;③心血管疾病;④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⑤对检查无法配合者。患者年龄:(43.20±2.40)岁为平均值(28~59岁),病程:(4.25±0.40)年为平均值(1~8年)。

1.2方法

    152例乳腺疾病均接受磁共振诊断和钼靶诊断,磁共振诊断方法:检查利用MRI扫描机,对乳腺双穴线圈合理应用,对患者辅助,置其于俯卧位体位,指导患者双乳自然下垂,保证乳房自然垂入线圈中,利用相控阵线圈(8通道)采集信号,首先实施轴位扫描,SET1WI(自旋回波序列)参数设置为:1mm间距,7mm层厚,10msTR,4.6msTE,T2WI(压脂)参数设置为:397msTR,80msTE,详细观察病灶边界、信号特征、形态。扫描完成后,以T2和T1显示的位置和范围为依据,利用磁共振序列将伪影消除,对坏死和囊变区域进行预防,对清晰病灶、比病变范围轻度小的病灶,并对感兴趣区2~3个选择,设置弥散系数b值800s/mm2,测量3次ADC值,最小值为ADC最终值。乳腺钼靶诊断方法:检查利用数字乳腺X线机,对患者实施头尾位、双体位、内外斜位拍摄;每例患者均首先实施单一体位投照,获得图像后,于相同压迫条件下设备实施X线扫描;在X线成像实施断层检查过程中,0°为X线管中心,对曝光数值进行预曝光,在-25~25°范围之内实施乳腺扫描,2°旋转,自动曝光1次,获得25张低剂量图像,利用计算机对断层图像(厚度1mm)进行重建,检测患者边缘形状、边界清晰度、形态、大小,利用X线对征象进行划分,其中结节、肿块、钙化为直接征象,增厚局部皮肤、乳头凹陷、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间接征象。

1.3观察指标

    乳腺疾病诊断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磁共振、钼靶检查、联合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对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的效能,即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3.0处理资料和结果中数据,t对(±s)计量数据实施验证,符合正态分析,X2对[n(%)]计数数据实施验证,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标准,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对比磁共振、乳腺钼靶检查、病理检查的结果

磁共振检查、钼靶检查、联合检查的检出率分别为47.36%、46.05%、61.84%,证实,乳腺钼靶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疾病检出率对比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如下表1~3。

1 磁共振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磁共振检查

病理检查结果

合计

良性

恶性

良性

42

32

74

恶性

6

72

78

合计

48

104

152

2 乳腺钼靶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钼靶检查

病理检查结果

合计

良性

恶性

良性

34

38

72

恶性

10

70

80

合计

44

108

152

3 联合诊断和病理检查结果对比

联合诊断

病理检查结果

合计

良性

恶性

良性

32

4

56

恶性

2

94

96

合计

34

98

152

2.2 对比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的效能

表4证实,与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较高,P<0.05。

4 单独诊断和联合诊断效能对比[n(%)]

诊断方法

灵敏性

特异性

准确性

磁共振诊断

116(76.31)

122(80.26)

116(76.31)

钼靶诊断

104(68.42)

104(68.42)

106(69.73)

联合诊断

148(97.36)

146(96.05)

148(97.36)

2.3 磁共振乳腺疾病良恶性的图像特征对比

    乳腺疾病利用磁共振实施诊断,在鉴别良恶性方面价值较高,其中在病变部位方面,恶性并病变一般在左乳,而良性病变一般在右乳;在形态方面,良性病变呈规则形态,而恶性病变则呈现不规则形态;在边界方面,恶性病变呈现模糊边界,而良性病变则呈现清晰边界;在STIR信号方面,无论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一般均呈现高信号,两者差异并不明显。

3讨论

乳腺疾病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的影响。伴随各种乳腺疾病的发展均可进展为乳腺癌,乳腺癌隐匿性较高,临床症状在早期并不明显,特征为易扩散,需尽早诊断和治疗,根除肿瘤病灶,避免切除整个乳房,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乳腺疾病在临床诊断中医影像学诊断方法为主,可尽早实施诊疗,使死亡率降低,使预后效果得以改善。乳腺疾病在临床上X线乳腺钼靶诊断较为常用,该诊断方式为X线成像技术(断层合成),针对钙化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在乳腺疾病早期筛查中应用较为广泛。然而,但致病型乳腺病灶则容易被遮盖,X线穿透能力有限,对微小病灶(腺体深处)进行遮盖,极易发生漏诊情况[2]。在诊断过程中,病变通过X线评估为可疑恶性,通过活检具有较高的假阳性,同时对身心均会有创伤性,影响诊断效果。伴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乳腺疾病诊断中广泛应用磁共振技术,可获得满意的效果,本次研究对两种诊断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乳腺钼靶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疾病检出率对比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检出率明显更高,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较高,P<0.05,可见,磁共振检查相对乳腺目标检查诊断价值更高,但是差异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磁共振诊断准确性可有效提升。针对亚洲女性,一般为致密乳腺组织,乳腺疾病利用MRI诊断作用较大。磁共振诊断利用增强序列和动态对比,以多期动态增强为依据使病变加强,时间变化基础上,使信号强度-时间变化得以明确,该诊断方法敏感性相对较好,特异性则相对不高,且会存在重叠区,进而会使乳腺疾病过度处理[3]。在良恶性鉴别方面,磁共振诊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图像特征分析可为良恶性病变鉴别提供可靠的依据,其中在病变部位方面,恶性并病变一般在左乳,而良性病变一般在右乳;在形态方面,良性病变呈规则形态,而恶性病变则呈现不规则形态;在边界方面,恶性病变呈现模糊边界,而良性病变则呈现清晰边界;在STIR信号方面,无论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一般均呈现高信号,两者差异并不明显。可见,利用磁共振诊断乳腺疾病性质,在图像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边界、形态、部位方面。磁共振诊断可利用内部强化和分布形式对良性和恶性进行鉴别。磁共振诊断不存在放射性损害,利用横切位和矢状面影响可清晰显示乳腺情况,对内部强化和分布形式情况解读,处理数据和图像,对病灶进行分析,对腺体密度无特殊要求[4]。但是单一诊断效果仍有所欠缺,而乳腺钼靶诊断和磁共振诊断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为提升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需联合应用两种诊断方法,实现优势互补,可使灵敏性提升,使假阳性率(活检)减少,保证诊断效果良好[5]

综上所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予以磁共振诊断与乳腺钼靶检查价值基本相当,两种诊断方式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曹哲,康竹清,武慧慧. MRI影像组学在乳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21,37(6):1025-1027,1043.

[2] 文洁,王猛,向露,等. 3.0T磁共振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乳腺疾病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J]. 磁共振成像,2021,12(12):67-70.

[3] 郑晓娜,李梦杰,杨丹,等.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多b值DWI诊断乳腺疾病临床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31(7):1257-1259.

[4] 文洁,康文焱,刘周,等.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J]. 磁共振成像,2020,11(4):304-307.

[5] 张琦,顾文权,杜丽娟,等. 钼靶与磁共振DWI联合用于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21,18(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