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

张晓阳

解放军总医院京南医疗区 100071

【摘要】目的 研究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8例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29)和研究组(n=29),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SF-36评分进行观察。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和常规组VAS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为(3.20±0.55),常规组患者VAS评分为(4.75±1.02),研究组患者疼痛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患者PSQI、SF-36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PSQI、SF-36评分分别为(5.30±1.23)、(88.40±15.30),常规组患者PSQI、SF-36评分分别为(8.86±2.40)、(66.96±15.26),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中给予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程度,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

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创伤,也是急诊中常见的一种创伤。该疾病发生原因较多,大部分患者都伴随肌肉损伤、骨骼损伤,创伤还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而剧烈疼痛会导致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如心率急剧加快、血压快速上升等,还会对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以至于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最终影响到治疗效果【1】。临床研究显示,针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配合强化疼痛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下文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8例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对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8例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29)和研究组(n=29)。在常规组中,有19例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年龄段在16-52岁之间;在研究组中,有18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年龄段在17-53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其中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方面,结合患者创伤病情,谨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

研究组,采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第一,疼痛教育。护理人员需要把疼痛知识和疼痛产生原因耐心讲解给患者,促使患者了解疼痛是正常现象,且指引患者正确清晰表达疼痛感受。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把疼痛护理必要性讲解给患者,进而提升护理配合度。第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利用专业沟通技巧和患者沟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性给予患者疏导,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2】。与此同时,可以利用语言鼓励、热敷、按摩等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且利用播放音乐、看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促使患者放松,保持愉快心情。第三,创口护理。利用适量生理盐水对创伤进行清洗,且利用医用棉签,对创口杂物进行清理。清洗完成后,利用含有究竟的医用面前,对创口表面进行轻轻擦拭。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对床单进行更换,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轻柔的动作,以防二次移位带来损伤【3】。第四,药物指导。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用药方案。如果患者疼痛感较低,可以指引患者适当服用镇痛药物,且谨遵医嘱控制剂量。如果患者疼痛感较为严重,可以先利用非阿片类药物,如果镇痛效果不理想,可以加用阿片类药物,如果效果仍然不理想,可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4】。但是,用药时需要谨遵医嘱,避免服用过量而引起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VAS评分、PSQI评分、SF-36评分进行观察。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 t 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 X2检验,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VAS评分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为(3.20±0.55),研究组患者疼痛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VAS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29

7.50±1.85

3.20±0.55

常规组

29

7.51±1.84

4.75±1.02

T值

0.258

7.596

P值

>0.05

<0.05

2.2PSQI、SF-36评分情况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患者PSQI、SF-36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PSQI、SF-36评分分别为(5.30±1.23)、(88.40±15.30),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要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SQI、SF-36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PSQI评分

SF-36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29

13.20±3.98

5.30±1.23

57.96±14.50

88.40±15.30

常规组

29

13.19±3.99

8.86±2.40

58.40±13.60

66.96±15.26

T值

0.306

5.636

0.426

4.859

P值

>0.05

<0.05

>0.05

<0.05

3.结论

在临床中,四肢创伤性骨损伤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因为四肢有不同程度的骨骼、肌肉受损,促使患者容易出现剧烈且持久的痛感。而随着痛感加重,容易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不良情绪等症状【5】。临床研究显示,针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配合强化疼痛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给予强化疼痛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利用专业的沟通技巧和患者交流,及时疏导患者,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配合度。并且,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疼痛教育,可以促使患者掌握疼痛知识,了解强化疼痛护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提升自我管理意识,进而保证手术和护理顺利开展。此外,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创口护理,保证创口表面没有杂物,护理时保证动作轻柔,可以有效避免二次损伤带来患者的疼痛,有助于创口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且患者具有较高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袁真.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中国校医,2022,36(03):202-203+221.

[2]戈莉兰.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156例骨折患者的综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0):156-157.

[3]鲍丽珍,叶彩丽,曹威敏,许敏芽.规范化疼痛护理模式在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7):146-147.

[4]李枫.强化疼痛护理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现代养生,2019(22):228-229.

[5]杜亭亭,江丽丽.强化疼痛护理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0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