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自杀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官兵自杀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对策

弭凤龙

辽宁省瓦房店市65316部队卫生连 辽宁瓦房店116300

【摘要】自杀是现代社会人类的十大死因之一,并已成为15~35岁青年人的前3位死因。自杀是一种针对自己的自我摧毁和面向别人的报复行为,在部队中发生率虽不高,但其后果影响是十分严重的[1]。对部队的各项工作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自杀性心理防护一直是军事心理学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官兵自杀;心理;对策

1 军人自杀的心理过程

1.1 自杀意识期

某些官兵心理素质欠佳,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面临进步遭受挫折、疾病、婚恋失败等问题时,产生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崩溃,导致自杀。

1.2 自杀呼应期

当事人处于犹豫、徘徊,思想上反复斗争时期。常表现为情绪和行为失控、心神不宁、容易激惹,有时愤怒、有时闷闷不语或偷偷哭泣,对别人言行敏感、食欲不振、失眠,常不假外出,有意识引发一些意外事故等。

1.3 自杀未遂期

在思想上经过了生与死的激烈斗争之后,当事人开始作出自杀的决定。此阶段的表现与平时明显不同,当事人开始赞美死亡,热衷于收集和阅读消极伤感或一些迷信、宿命类的文学作品,心理天平也迅速开始向自杀方向倾斜,但此时自杀动机尚不强烈,自杀行为往往不够果断,甚至有些像是一种作态[2]。此时当事人选择的自杀方式常常会给自己留有余地(如选择白天、公共场合自杀,服药量不大或毒性不强,跳楼楼层不高,割腕未伤及动脉,上吊绳索不牢、煤气浓度不够等)。

1.4 自杀完成期

此时当事人有强烈的自杀动机,通常自杀时间多选择在午睡或深夜进行、地点偏僻,大多数过去都有过自杀未遂的经验教训,自杀方式果断,(如选择大剂量服用剧毒药物、枪击头部、高楼跳下或采用多重方式并用),目的是保证自杀行动的成功,部分当事人反复以各种方式自杀,至死不休,救助十分困难。

2 军人自杀的防治对策

2.1 培养良好的人格

人格健康的人,虽然他们的能力不尽相同,但能充分地把自己的知识、技能用于工作上,获得成就,从而带来满足和愉快,增加心理健康。人格不健康的人,常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工作效率低下,成就不佳,加重心理负荷,导致心理障碍。人格有它稳固性的一面,也有可塑性的一面,因此,只要认识自己人格上的不足,坚持不懈地克服人格中的弱点,就可以逐渐培养健全的人格。

2.2 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

军事环境是不断地变化的,官兵必须主动地调整自身心理和行为,对变化的军事环境进行适应[3]。否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一系列负性情绪反应,如焦虑、愤怒、忧郁、怨恨、悲观、恐惧等,以致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的紊乱,危及健康,所以,调节和控制情绪,防止和避免不良情绪的侵害,是预防心理障碍的重要方法。

2.3 努力营造宽严相济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是建立和谐友爱的内部关系,发扬尊干爱兵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建立团结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官兵之间、兵兵之间能够做到互帮、互学、互管、互爱;二是提供公平竞争的成才条件,各级干部要公道正派,公平处事,在关系战士切身利益和成长进步的问题上要坚持原则,严格标准,一碗水端平;三是要讲究管理方法,做到严之有度、严之有理、严之有方[4]

2.4 提高管理人员的敏感性

预防自杀是一项"人命关天"的工作,关乎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关乎部队安全稳定和个人家庭幸福,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一是建设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思想、心理骨干队伍,发动广大官兵群策群防,强化心理知识培训,提高工作敏感性,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组织思想骨干与官兵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官兵的心理状态,近期是否遇到心理冲击较大的生活事件,以便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物质帮助。对有抑郁症状的官兵进行跟踪和治疗,彻底防治不测的发生。

2.5 紧急心理干预

发现有自杀倾向的官兵,应进行紧急的心理干预,一是成立帮扶小组。与其结伴生活,进行24小时的监管,降低自杀的可能性。二是情感引导。发动家庭、战友、领导等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做好当事人的工作,让平时与当事人接触较多、感情基础较深的人与其谈心,使当事人感觉到有一条"生命线"就在身边,一旦需要,大家将立即向他提供帮助,使其不再感到孤立无援。三是积极的心理调节。鼓励当事人进行适当的心理宣泄,减少其内心的压力和痛苦程度,改变当事人的不良认知,强化当事人思维中的理性和自强部分,使当事人获得对自己的认可,从而增强对危机的控制能力。

2.6 做好新兵入伍前的心理筛查

结合新兵入伍政审,了解和掌握新战士的家庭背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自杀工作,在进行入伍体检中,可加入心理测评的内容,对有人格缺陷、严重抑郁症、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筛选。重点把握家庭中成员有自杀中、家庭氛围不和谐的官丘,对他们建立持续的心理跟踪服务。对刚入伍的新战士,及时进行心理知识普及教育,教会新战土如何排解压力,定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战士的心理动态,适时开战心理品质强化训练,增强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力,积极开展心理疏导,消除官兵存在的心理困惑。

综上所述,军人对自杀知识了解较少,对自杀多持有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并受官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此,部队需要多方位的普及自杀认识的基础教育,热爱生命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重视军人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应激应对能力,针对性制定出可行的军人自杀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1]戴卓,娄金书,戴泱泱.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8):4.

[2]王丽英,刘少红.军人自杀及其心理危机干预对策[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0.

[3]孔宝娟.心理剧对抑郁症患者情绪自我效能感,自杀意念,心理困扰的影响[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9年42卷5期,335-338页,2019.

[4]何静文,周娜,屠志浩,等.海军某部官兵睡眠与自杀意念的关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