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强化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刘剑

敦煌市医院  736200

【摘要】目的:探究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管感染防控中应用综合干预模式的防控效果。方法:采取对比的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本院50例医务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对50例医务人员开展综合干预模式,进行院感染防控前后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患者SSI 发生率和院感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和手卫生执行情况显著优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患者SSI 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预防院感染工作开展中,实施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掌握度,增强他们院感染防御意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正确执行手部卫生的无菌操作意识,进而实现了患者SSI 发生率和院感发生率的降低,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务人员 ;院内感然 ;预防 ;综合干预模式

医院属于治病诊疗的特殊场所,每天都有大量的患者进行看病治疗,人口较为密集,并且由于患者疾病类型的不同,患者携带了各类的病原体、微生物也较为集中,进而增加了医院院内感染发生的机率。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是每位医护人员所必须重视且努力践行的责任义务,这就需要医院医务人员不断的提高院感染防控意识,认知分析诱发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而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科学规避各类风险,进而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形成和谐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基于此,本研究针对综合干预模式的应用对院感染防控效果展开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对比的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本院50例医务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士医务人员7名,女士医务人员有43名,医务人员的年龄阶段在20-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3±5.03岁,义务人员的工龄在1-24年,平均工龄为11.13±6.24年。文化程度分析,其中,职专文凭12名,大专文凭23名,本科及以上文凭15名。其中,有医生13名、护士23名、护工14名。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本院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2)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对患者有直接治疗、护理、照顾的医务人员;(3)对本研究知情,并表示愿意配合调研的医务人员。

排除标准:(1)排除实际护士;(2)排除不在本院长期服务的医务人员;(3)排除中途调离、离职、工作岗位不稳定的医务人员;(4)排除不愿意配合调研的医务人员。

1.3方法

在开展实施综合干预模式前,医院医务人员开展院感染防控管理主要是采取的常规防控管理措施,主要就是依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院感染防控的开展。 开展实施综合干预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构建院感染防控小组,由该干预小组采用综合干预模式有效落实开展院感染防控工作。该小组由各科室护士长、科主任引领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组成,由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首先需要对干预前各基层医务人员的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手部卫生严格消毒处理执行情况等内容进行调研、总结、分析。然后,对总结的问题进行汇总、讨论,并以问题为基础,制定出有见效的综合干预方案。

(2)重视对医务人员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依据先前调查的各基层医务人员的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实际,搜集更多丰富的院感防控知识内容,并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培训,以实现提高医务人员院感染防控意识,丰富医务人员院感染防控知识,不断的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水平。院感防控知识的培训内容,需要针对医务人员的职业不同,制定不同的知识体系,制定不同的工作规范、要求,并在院感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中,要以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如:以小手册或工作图表形式呈现、以多媒体课件、微课教育软件、公共教育平台方式。并指导医务人员每日工作结束后,紧密的围绕院感染防控的条例和规范标准,总结当日工作中院感防控执行情况如手卫生执行情况、无菌操作、无菌器械使用情况等,确保自身严格依照标准要求进行规范化执行,及时纠正操作过程不规范行为。教导医务人员对相关院感防控知识的寻找,也可以从多样化、多元化途径进行寻找,如医学数据库文献、医学论坛、外界的不断学习知识累计等,确保院感防控知识的专业性、先进性、精准性。

(3)制定科学的院感染考核制度与质控标准,并依据各科室、各职业的基层医务人员对考核方式和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与落实实施,并由专职院感监护人进行检查、监督,重点考核内容是科室、医务人员规范的院感防控知识,每周监测一次手卫生,每月进行自查和督导,每 3 个月进行 1 次考核,且根据其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再由该科室主任、护士长为其演示正确、规范的操作过程。同时,还需要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评定中。

(4)充分利用 PDCA 循环法对各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干预,监测手术部位感染(SSI)和院感率,总结院感防控的薄弱环节,制定出具体化的手卫生质量管理方案,并为质量管理设置合适的目标值,以降低院感风险。

1.3观察指标

开展对院感染防控前后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执行情况以及患者SSI 发生率和院感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 3 .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  果

2.1院感染防控前后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见表1。

表1     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分,±s)

组别

基础防控知识

防控技能

防控意识

操作流程

各项法律法规

护理前

82.23±2.11

75.24±2.55

78.24±3.24

77.62±2.73

72.14±3.15

护理后

95.44±1.23

94.25±1.11

96.46±1.12

96.25±1.01

95.68±1.05

t

7.256

8.246

8.923

8.183

7.684

p

0.001

0.002

0.002

0.002

0.001

2.2院感染防控前后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对比

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显著优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见表2。

表2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例,%)

组别

手卫生知识知晓率

洗手规范率

洗手依从性

护理前

43(86.00)

42(84.00)

39(78.00)

护理后

49(98.00)

48(96.00)

49(98.00)

X2

3.146

4.273

4.026

p

0.001

0.001

0.001

2.3院感染防控前后SSI 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

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患者SSI 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见表3。

表3 院感染防控前后SSI 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例,%)

组别

选取的患者数量

SSI 发生率

院内感染发生率

护理前

300

121(4.03)

11(0.37)

护理后

300

38(1.27)

4(0.13)

X2

5.673

6.263

p

0.001

0.001

0.001

3、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和手卫生执行情况显著优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后,患者SSI 发生率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综合干预模式护理前,(P<0.05)。结果表明,在基层医院预防院感染工作开展中,实施综合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掌握度,增强他们院感染防御意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正确执行手部卫生的无菌操作意识,进而实现了患者SSI 发生率和院感发生率的降低,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许彩彩 .  普通病区护士医院感染防控认知实践现状及干预研究 [J].  山西医科大学,2019(3):81-82.

[2]  攀凤梅,杨琴 . 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的影响 [J]. 西藏科技,2018(4):99-100.

[3]  张波,张萌,王霞 .  组合干预措施对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评价 [J].  中国保健营养,2018(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