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术后不同射野数调强放射治疗与四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宫颈癌术后不同射野数调强放射治疗与四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分析

方振安

枞阳县人民医院 246700

【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不同射野数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四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剂量学比较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30例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术后均分别模拟三野、五野、七野IMRT与3DCRT治疗,并将CI值、HI值及正常组织受量进行对比。结果 三野、五野、七野IMRT的CI值均高于四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正常组织受量均显著低于四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值3DCRT治疗较三野、五野、七野IMRT均略高,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在确保肿瘤放射治疗剂量的前提下,可进一步降低对宫颈癌患者正常组织的影响,进而显著提升治疗安全性,较3DCRT更为适用于宫颈癌术后放疗治疗。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放疗;不同射野数;调强放射治疗;四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针对宫颈癌主要是展开手术治疗,同时在术后还需要给予放疗治疗,以避免手术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1]。但现阶段临床对于宫颈癌术后放疗治疗的应用剂量还存在些许争议,而本次主要就不同射野IMRT与3DCRT治疗展开研究,以期明确合理放疗剂量,从而积极影响宫颈癌患者疾病预后,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30例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其中年龄最小33岁,最大69岁,均值(54.26±3.74)岁;其中15例IB期、8例IC期、7例IIA期。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宫颈癌诊断标准,且临床资料完整,并签署知情文件。同时将排除认知障碍、沟通异常、手术禁忌症、凝血功能障碍、血液传染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体位固定和CT扫描下,以及应用医科达配套Xio-Release4.70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三野、五野、七野IMRT与3DCRT治疗方案,同时确定PTV。IMRT治疗时剂量均为45Gy,均为共面照射,入射野角度三野分别为50°、180°、310°,五野为 36°、108°、180°、252°、324°,七野为30°、80°、130°、180°、230°、280°、330°。3DCRT治疗的剂量为45Gy,入射野角度分别为 0°、90°、180°、270°,且射野形状均在适形PTV基础上外放0.6cm。

1.3 指标观察

(1)CI值(越接近1表示适形度越高),HI值(越远离1说明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性越差);(2)正常组织受量,包括直肠V45 、膀胱V45、小肠V45及V40 [2]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研究数据。

2 结果

2.1 不同照射方法CI和HI值对比

三野、五野、七野IMRT的CI值均高于3DCRT,且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不同照射方法CI和HI值对比(±s)

照射方法

例数

CI

HI

3DCRT

30

0.54±0.09#

1.08±0.04A

三野IMRT

30

0.71±0.05*

1.07±0.05B

五野IMRT

30

0.82±0.05*

1.06±0.02C

七野IMRT

30

0.84±0.04*

1.05±0.02D

注:*P与#P对比P<0.05,AP、BP、CP、DP组间相互对比P>0.05。

2.2 不同照射方法正常组织受量对比

三野、五野、七野IMRT患者正常组织受量均显著低于3DCRT,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五野、七野IMRT治疗下患者正常组织受量均低于三野IMRT,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不同照射方法正常组织受量对比[(±s),Gy]

照射方法

例数

直肠V45

膀胱V45

小肠V45

小肠V40

3DCRT

30

70.51±12.74A

72.98±11.10A

20.51±6.24A

28.45±5.17A

三野IMRT

30

58.42±10.78B

56.17±10.69B

12.62±5.13B

16.52±4.83B

五野IMRT

30

42.62±9.04C

43.44±9.07C

8.84±4.59C

12.87±4.54C

七野IMRT

30

40.91±8.57D

40.68±7.51D

8.31±3.48D

12.45±3.49D

注:AP与BP、CP、DP对比P<0.05,BP与CP、DP对比P<0.05,CP、DP对比P>0.05。

3 讨论

宫颈癌术后放疗治疗可降低疾病复发率,并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同时积极影响患者疾病预后。但是在放疗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因为剂量过大而导致放疗副反应,并增加对正常组织的影响,从而降低治疗舒适度及生活质量[3]。而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学者指出IMRT治疗较3DCRT治疗在靶区剂量覆盖,以及适形指数上更具优势,同时也可以降低对正常组织器官的影响。而本次将三野、五野、七野IMRT治疗与3DCRT治疗共同应用到宫颈癌患者术后的放疗治疗中,结果显示:不同野数IMRT治疗下的患者其CI值均高于3DCRT治疗,正常组织受量均显著低于3DCRT治疗,这也进一步证实了IMRT治疗在靶区剂量覆盖及适形指数上更具优势,同时还可以减少及对正常组织器官的影响,进而降低放疗副作用。

综上所述,IMRT治疗在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质量中较3DCRT治疗更具优势及安全性,值得被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旗,许碧纯,刘叶红,钱建军,田野. 宫颈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早期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0,40(5):365-371.

[2]葛彬彬,储开岳,金建华,赵永亮,曹顾飞,刘于,杨晓梅. 不同射野方法在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1,25(2):179-183.

[3]韩胜,彭小东,袁珂,尹如铁,廖雄飞,王先良,张磊,刘敏,毕斌,陈亚正. 体电子密度对术后宫颈癌放射治疗计划剂量精确度的影响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1,41(2):1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