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质采样对监测结果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2
/ 2

浅析水质采样对监测结果影响

牛志敏

370102196811242927

摘要:在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水污染问题依然严峻,虽然近年来对于水污染治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因为技术水平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治理效果十分有限。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专业技术对水质进行监测,对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重视水质采样质量管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水质采样;监测结果;影响

环境的监测工作对于环境来说是一项很重要的工程.所以影响监测工作的水质的采样的准确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在水质采样中的各种不利于准确性和代表性的误差性因素,都应该运用各种措施来加以解决,以保证数据的误差降至最低。如果数据不准确、不可靠,不仅会影响国家制定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各级政府所作出的决策的合理正确性,还会对千环境的影响和评价以及讨染的治理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重视水质采样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无疑是有巨大意义的,那么,水质采样中具体来讲对于监测结果影响的因素有哪些,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 水质采样对监测结果影响的因素分析
        1.1 布点的适当性
        水质采样工作人员要合理确定采样断面与采样的点位,在采样工作开展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保证水质采样工作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例如在进行采样布点时,工作人员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进行事前性水质采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需要监测水体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特征。水体邻近城市的分布情况,以及水体周围工业企业的分布情况,调查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源实际排污情况。水体两岸的资源分布情况,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两岸的水土流失情况,以及两岸植被的破坏情况。了解勘察现场的交通运输情况,在对区域原有的水质分析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时,需要在河段上设置多个调查断面进行采样分析。只有做好以上内容,工作人员才能科学合理确定水质采样点位。
        1.2 采样工具的确定
        确定水质采样点位是水质采样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完成这一步后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就是选择合理的采样工具。选择的采样工具是否能够满足当前采样工作开展的技术要求,采样工具实际应用中如果没有严格依照操作规范,对最终的水质监测结果也会造成非常不良影响。例如针对同一水质采样点,工作人员应用不同的采样工具采集水样,最终得到的水质监测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采样容器的材质对样品储存期间的稳定性有着较深程度的影响,所以在选择采样容器时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容器制作材料溶解于水样中,对样品监测结果的真实性造成影响。例如应用塑料容器时,塑料容器的有机物质溶解于水质中。应用玻璃容器储存样品时,会从玻璃容器中溶解出一定量的钠元素和硅元素,导致水质监测结果不够真实。所以容器选择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容器材质的溶解性。样品储存容器还有可能会吸附水质中的物质,玻璃容器对痕量金属有着较强的吸附性,塑料样品储存容器对样品中有机物质存在较强的吸附性。样品储存容器还有可能与样品产生化学反应,如果监测水质中氟化物含量较多,将水质储存于玻璃材质的样品储存容器中,氟化物会与玻璃容器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发生后会严重破坏样品采集质量,采集样品将不再具备水质监测的代表性。采样容器的材质总体上分为聚乙烯和玻璃两种,水质采样中根据不同水质和监测项目的要求来选择相应材质的容器,如监测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项目时必须选择玻璃材质的采样容器,监测氨氮项目时选择玻璃材质或聚乙烯材质的采样容器都可以,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采样容器材质对水质监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二、 消除水质采样中影响因素的有效策略
        2.1 先期的采样预备
        针对特定的采样点,如果要展开水质监测,则前提在于搜集水样,即水质采样。因此,水质采样不能缺少具有先期性的准备。具体的措施为:在开展采样之前,对监测水样的断面应予以适当布置。这是由于如果监测断面具有不同的形态,则与之相应的监测信息也会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可见,在采样时如果要获得精准度较高的数值,则有必要选择适当的监测断面,以此来体现水质采样的典型性和客观性。布置完水质监测的断面之后,还需核查并且校准现场的各项器材与采样设备,在此前提下确保正确的采样指标。比如,针对水样保存剂,应予以严格核查,确定保存剂没有过期,同时,还要杜绝随便配置保存剂的现象。
        2.2 规范操作流程
        在采集现场水样的全过程中,作为操作人员要密切结合现行的技术流程操作。从现状看,与水质采样有关的基本规范应包含环境监测与水质采样的2种规范。在操作中,应依照规范化的流程来布置现场采样点,对此选择精准的定位技术。在监测时,针对水样的酸碱值、溶氧量与水体温度都要予以精确记录。填写采样记录时,要保证清晰、端正的字迹,确保运用精准的描述方式来表述水样特征。某些情况下,现场采样所需的各项设备或仪器都可能存在误差,因此,在采样前有必要清洗各项仪器。


        2.3 提升综合素养
        通常情况下,现场水质采样都会涉及到与之有关的各种人员。如果负责水质采样的操作人员本身并不具备优良的综合素养,则可能出现水样误差。情况严重时,由于疏忽了某项采样操作,则会降低整个采样流程的精准性。水质采样涉及到多项专门技术,具体的测定指标也可以划分很多类型。经过全方位的考评之后,才能允许采样操作人员真正实施水质采样。一旦查出了采样流程中的某些误差,就要立即予以纠正,以此来杜绝频繁出现的采样误差。
       三、水样采集时的质量控制
        3.1 水样采集
        水样采集、储存、运输要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实施。要按要求填好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环境状况、采样人、记录人、核对人,出现异常要有附加说明记录。同时对现场采样进行质量控制:一是全程序空白试验。试验分析完成后,统计全程序空白试验的结果与实验室空白试验结果间的相对偏差值,判定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存在显著性差异,则应检查采样方法是否合理规范。二是根据采样批次,选定项目,分别采集现场平行水样,平行结果应符合技术要求,不超出限差范围。三是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比如重金属类、化学需氧量和氰化物等项目,需将水样做特殊的酸碱固定。四是水样采集应由检测单位统一实施,当地管理机构和企业予以配合,采集时认真填写采样记录表。
        3.2 水样保存和运输
        (1)水样的保存。各种水质的水样,从采集到分析测定这段时间内,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和化学作用的影响,会引起某些物理参数及化学组分的变化,不能及时运输或尽快分析时,则应根据不同监测项目的要求,放在性能稳定的材料制作的容器中,采取适宜的保存措施。(2)水样的运输。水样采集后,必须尽快送回实验室。根据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测定项目最长可保存时间,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并做到以下两点:①为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中震动、碰撞导致损失或二次污染,将其装箱,并用泡沫塑料或纸条挤紧,在箱顶贴上标记。②需冷藏的样品,应采取致冷保存措施;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裂样品瓶。
        结束语
        监测采样质量管理工作的优化,需要确定常见问题,基于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进行优化,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采样规范性,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监测结果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1]宁立. 张红. 叶鑫.浅谈水质监测中现场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0).
        [2]耿勇超.加强环境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管理[J].科技信息,2012(23).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