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手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人性化护理对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手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曾娜,黄丽,张燕,冯会容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对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手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6例手部烧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38例)和人性化护理组(38例),对比2组手部功能、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人性化护理组手部功能优良率为92.1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68.42%(P<0.05);人性化护理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一般健康状况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术后标准化护理中实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促进手部功能恢复。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部;烧伤整形

引言

手部烧伤是烧伤中最常见的一类,烧伤后不仅对患者造成重大痛苦,还会留下瘢痕影响手部美观,严重时会影响手部功能,出现手部挛缩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烧伤整形则已被广泛应用到手部烧伤患者烧伤后遗留的瘢痕修复中,而术后的精心护理标准化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效果。本次研究中探索术后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手部烧伤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Ⅱ度或Ⅲ度手部烧伤患者;(2)所有患者均在本院行扩创植皮术或扩创皮瓣移植术治疗;(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本研究目的和方法。排除标准:(1)烧伤面积较大或伴其他部位烧伤患者;(2)伴有造血系统疾病或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3)有精神障碍或烧伤损害上肢骨骼、肌肉、神经和肌腱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38例)和人性化护理组(38例)。常规护理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2~48岁,平均年龄(32.58±4.25)岁;烧伤面积(12.11±2.14)%;为Ⅱ~Ⅲ度烧伤。人性化护理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2.34±4.23)岁;烧伤面积(12.35±2.16)%;为Ⅱ~Ⅲ度烧伤。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手术结束送入病房后,责任护士立刻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术后每日进行一次心理状态评估,针对患者个体化情况,渗透人文关怀理念,引导患者正视自我、表达自我,在频繁的交流沟通中引导患者自省,学会评估自己的情绪,并通过听音乐、看电视、与家属聊天、深呼吸、冥想训练等方法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术后康复治疗。(2)早期手部功能锻炼。一般手部的功能锻炼从拆线15d后开始,由康复护士指导患者的手部功能锻炼,结合患者的病情等制定针对性的锻炼方案,从被动锻炼过渡到主动锻炼,循序渐进开始,鼓励患者进行手部伸屈、抓握、腕关节旋转等运动,随着手部功能恢复,指导患者进行洗漱、穿衣、梳头、吃饭等日常活动。(3)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加强对手部创面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若有渗液渗血等,及时更换敷料;同时针对患者的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进行对症治疗,预防创面感染。术后将患侧手部抬高45°,观察指端的血运,若有感觉迟钝、温度异常、水肿等异常表现,立即对症处理,预防瘢痕、挛缩等并发症发生。(4)疼痛护理。疼痛是术后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遵医嘱定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针对不同的疼痛性质、疼痛部位等采取有效的疼痛处理措施,以物理镇痛、自控镇痛、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为主,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尽可能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以免对呼吸、心血管等造成不良影响。

1.3观察指标

1)手部功能:采用Carroll氏上肢功能评定量表评估患者手部功能,总分为100分,≤75分为差,76~89为良,90~100分为优。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生活质量:采用简明烧伤健康评价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关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分值为0~32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3)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满意、很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部功能对比

护理干预后,人性护理组手部功能优良率为92.11%,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68.42%(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部功能对比[n(%)]

2.2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人性化护理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生活质量对比(x±s,分)

2.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后,人性化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χ2=12.303,P=0.000<0.05)。见表3。

表3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手部烧伤患者易产生瘢痕挛缩,一般需通过整形术治疗,虽然能消除瘢痕,但是却很难完全恢复手部功能。术后良好的护理服务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瘢痕挛缩、组织粘连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手部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由于患者的手部失去皮肤屏障,需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并加强创面的标准化护理,预防感染发生。而且患者术后多伴有中重度的疼痛感,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大脑皮层感觉神经,且疼痛并不只是手部创伤程度决定的,更是患者的自我认知感觉,与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阈值等密切相关。剧烈疼痛加深患者的心理恐惧感,然后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压、心率、呼吸等,进而影响创面愈合,反过来又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是十分必要的。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疼痛感,促进患者手部功能恢复。人性化护理是现代护理模式的一种,是在以患者为中心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标准护理模式,其强调护理服务的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强调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的术后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使得患者能正视疾病,配合康复治疗,促进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落实,促进手部功能恢复。同时良好的心理护理配合规范性的疼痛护理,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患者手部康复锻炼的顺利进行,促进手部功能恢复。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方法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术后标准化护理中实施效果肯定,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和疼痛症状缓解,利于手部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海静.整体护理在手臂部烧伤患者整形植皮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3):168-170.

[2]李怡.人性化护理在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J].人人健康,2019(09):199.

[3]严文蔚,张建儿.手部烧伤患者整形术后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2):251-252.

[4]姜玉,周万芳,冯苹,雷永慧.人性化护理在手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刊,2018,53(07):821-824.

[5]刘超.手部烧伤整形患者术后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