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许克丽 ,任玉杰,李文娟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人民医院  宁夏 中卫  755000

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急诊护理中的团队管理模式应用效果进行临床讨论,总结护理要点。

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以上半年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以下半年为观察组采用团队管理措施,对比急诊护理管理成效。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护理团队得到了患者更高的认可,满意度为97.5%,

对照组为82.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质量院内评估中,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对于急诊患者的救治有较好成效,提升了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度,并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准,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团队管理模式;急诊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急诊科是重要的科室之一,针对于发病急、病情严重,且具有复杂性等特点,也是医护管理的重点。在护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医护人员相互配合,涉及人员多、科室多,特别是重症患者会诊等,由此要加强团队管理措施,在协同作用下解决患者的救治,病情提升医护合作效率[1]。在团队管理中,护士长要做好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也肩负着一线工作的重担,要熟悉急救抢救流程和方案,为患者的救治争分夺秒。鉴于此,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对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按照时间先后分组。其中观察组男性25例,年龄区间保持在21到76岁,均值(48.63±4.72)岁;女性15例,年龄区间保持在22到76岁,均值(47.51±4.93)岁。对照组男性18例,年龄区间保持在21到76岁,均值(48.71±4.23)岁;女性22例,年龄区间保持在22到76岁,均值(47.09±4.55)岁。患者体征、病程无对比差异,达到研究标准,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及其家属在知情的前提条件下,了解本次研究实施的手术方法、诊疗操作,并签署手术方案同意书。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按照急诊护理操作流程执行各项工作,并在日常工作中增强个人综合能力,按照紧急预案中内容对急救进行演练,发现救治中的问题,及时讨论解决。

观察组采用团队管理措施。首先,要加强团队内资源共享,关于急诊救护的相关知识点、护理要点进行学习,提倡互帮互助,并为低年资护士加强科室培训,营造友爱的工作氛围。其次,明确急诊护理目标和团队建设目标,鼓励所有人员表达自身的观点,提出有建设性意见。在团队护理中要分工明确,分组情况按层级,工作年限和具体工作能力搭组,落实责任到个人,并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注意合理安排急诊科人员的排班,在充分休息后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减少失误。最后,要健全团队管理制度,包括奖励激励制度,按照规定对医护人员业务水平进行考核。

1.3 评价标准

调研将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二是院内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的评价,可从四个方面展开,即急救准备、急救技能、急救流程管理、急救沟通能力。

1.4统计方法

在数据的录入上应当由两人进行数据整理及核对。采取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患者资料以(x±s)、%表示,x2检验和t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为界值,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含义。

2 结果

就数据中看,观察组护理团队得到了患者更高的认可,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为82.5%(33/4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质量院内评估中,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如表1所示。

表1 院内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评定(x±s,分)

时间

急救准备

急救技能

急救流程管理

急救沟通能力

对照组

16.89±4.97

17.93±2.57

20.33±5.34

19.17±3.05

观察组

22.46±4.82

22.86±3.91

23.69±5.72

22.89±4.23

t

5.406

6.541

3.258

5.409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针对急诊科的工作,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作出调整,积极的响应患者需求,配合医师工作。在应用团队管理模式中,则要加强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协作能力和配合能力,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在实处。由此,在护理救治期间,可加强三级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协助,在团队模式中相互支持,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优质护理服务于患者群体[2]

在工作中要明确团队合作的价值,不仅仅是调动人员之间的配合,更是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急诊科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在团队领导者的管理下,护理人员作为执行者,应当明确个人任务,确保每个环节都不遗漏。团队精神的体现对于团队的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当下的医疗环境中,传统的护理服务已经不适用,必须建设好医护团队,增强护理人员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发挥1+1>2的效应,并体现护理人员的专业性

[3]

综上所述,采用团队管理模式对于急诊患者的救治有较好成效,团队模式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努力,给予患者更多的安全感,提升护理服务的广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霞,冯艳苓. 探究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2):129-130.

[2]张晴,吴亚萍. 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性会厌炎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155.

[3]张洁,胡夏晴,汪培培,陈艳,徐琴鸿. 观察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S1):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