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措施

李朝楠

哈尔滨市南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50040

【摘要】目的 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进行研究,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并制定防控措施。结果 男童群体较女童群体发病率更高,高发于每年的4-7月份,且5-8岁群体发病率最高,其次为〈5岁群体。结论  针对流行性腮腺炎制定科学有效地防控措施,对疫情加强监测力度,不仅要做好接种疫苗工作,还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防控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umps. Methods 100 children with mump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to study,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mps and formul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boy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which was higher in April to July every year,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5-8 years old group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5-year-old group. Conclusion to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mumps,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not only do a good job of vaccination, but also tak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avoid the spread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Key words] mumps;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流行性腮腺炎是流腮的全称,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具有传染性,高发季节是冬春二季,主要致病原因是感染腮腺炎病毒后诱发全身性感染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腮腺肿痛【1】。该病患儿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如脑炎、胰腺炎等。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飞沫、唾液传播。一般情况下感染病毒后20d左右出现发热、畏寒、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症状,发病后几小时内腮腺明显肿痛,体温快速升高至39℃以上。抗生素对该病没有效果。本研究分析了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1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进行研究,年龄1-13岁、均值(6.59±4.31)岁,体重4-42kg、均值(28.82±6.47)Kg,男女比例(67:33)。

1.2方法

分析100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并统计性别、年龄、发病月份,以明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通过院内会议、检索相关文献、函询相关专家的方式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并在本地区推广。

2结果

2.1 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男童群体较女童群体发病率更高,高发于每年的4-7月份,且5-8岁群体发病率最高,其次为〈5岁群体。详见表1:

表1 流行性腮腺炎(100例)流行病学特征[n(%)]

统计项目

例数(n)

构成比(%)

性别

67

67.00

33

33.00

年龄(岁)

<5岁

9

9.00

5-8岁

80

80.00

8-9岁

3

3.00

9-10岁

7

7.00

>10岁

1

1.00

发病月份

1-3月份

10

10.00

4-7月份

71

71.00

8-10月份

6

6.00

11-12月份

14

14.00

3 讨论

    (一)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1)腮腺炎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孕妇能通过胎盘直接传播给胎儿【2】。该病发病率最高的群体是5-8岁儿童,具有长达数天甚至1个月的潜伏期。本病高发季节是春冬两季。大部分患者感染治疗后基本都能够终身免疫。

(2)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发热、腮腺肿大、咽痛等临床表现,如果病情严重患者疼痛感剧烈、腮腺周围组织水肿、颌下腺和舌下腺肿大、难以吞咽【3】。白细胞技术增加,病毒存在于尿液及唾液。

(3)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脑炎,相对而言男童发病率更高,预后基本良好【4】。另外该病还可能损伤听神经,虽然患者数量较少,但是会造成永久性耳聋。如果患者为男性成年人,有可能诱发睾丸炎,而女性有可能诱发卵巢炎。另外该病还可能诱发肾炎、心肌炎以及肝炎等。

(4)我国在学前期免费为儿童注射免疫疫苗,但是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接种率不高,特别是偏远省市接种率较低;学校、医院以及学前教育等儿童聚集地和人口聚集地是我国流行性腮腺炎高发的场所【5】。

(二)防控措施

(1)对传染源有效控制,将传播途径切断。确诊的腮腺炎患者要立即隔离,当完全消肿后方可解除隔离【6】。疑似腮腺炎患者也要采取暂时隔离措施,非必要不外出,最好不和他人接触,避免传染。消毒出来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确保生活环境良好,要勤通风、要干净。

    (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易感群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接种疫苗能有效地防控流行性腮腺炎的爆发,主要防控场所为学校以及学前家教育机构,这些群体最好都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7】。目前我国广泛地使用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对防控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具有重大的作用。易感人群免疫力全面提升的途径是提高接种覆盖率。

(3)加大监测力度。在流行性腮腺炎高发期,各级政府以及相关单位要对学校、幼儿园等高发场所加大监测力度并全面消毒,对学生健康状态加强观察【8】。医疗机构要完善疫情报告制度,一旦接诊疑似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并采取暂时隔离措施。

(4)对相关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对其诊疗流行性腮腺炎水平有效提升,提高其防控意识。确保医务人员在接诊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后能立即有条不紊地开展隔离和救治工作。对接种人员加强管理,提高其接种操作水平,确保接种疫苗工作高质量完成。

综上所述,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性十分强,主要发病群体是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因此学校以及学前教育机构要做好防控流行性腮腺炎工作,要将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落实到实处,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政府相关部分以及医务人员要提高防范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向人们普及防控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提高接种疫苗率。

参考文献(3)

[1]胡斌,李瑞平,高彩红,等.2005-2019年上海市奉贤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J].疾病监测.2021,(2).152-156.

[2]陈加贵,杜进发,杨仁聪,等.2011—2019年广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0,(6).42-45.

[3]张萍,黄继磊.安阳市2005-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0,(23).4251-4255.

[4]霍轶.我国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1767.

[5]耿玉亚,冉亚莉,文静波,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J].健康大视野,2019,(21):35.

[6]丁琼惠.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J].养生保健指南,2020,(31):294-295.

[7]马春华.我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分析 [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4):28-29.

[8]于湘熹.我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5):2689-2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