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3

探究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

杨娜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150010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将70例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以在本院建档单双日均分成AB两组。予以两组术后常规护理干预,B组添加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B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展开术后心理护理,可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术后干预,进而确保手术疗效, 并提升生活质量,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同时亦能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心理护理;生活质量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Methods 7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reast canc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y were pided into AB two groups in two days in our hospital.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added to group B. 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quality of lif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group B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group A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breast cancer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can stabilize the mood of patients and make them cooperate with postoperative intervention, thus ensuring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conducive to establishing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and improving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s.

[Keywords] breast cancer; Modified radical oper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Quality of life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肿瘤,预后得看乳腺癌的严重程度。现阶段针对该疾病常开展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效果较好的术式为改良根治术。但是无论是那种手术均会对患者造成一定损伤,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女性特征,致使患者术后极易发生多种情绪异常情况,并延长康复时间,减弱预后质量【1】。针对此种情况就需予以患者高质量且有效的护理方案,以确保手术治疗疗效,并改善患者预后。而本次纳入研究乳腺癌患者70例,并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开展医学研究,着重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将70例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以在本院建档单双日均分成AB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文件。同时排除沟通/精神异常患者。按照平均年龄区分A组为(41.65±3.54)岁,B组为(41.15±3.61)岁。对比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予以A组术后病情监测、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护理干预。B组添加心理护理干预,具体:(1)应用SAS与SDS量表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将患者出现的问题全部记录。并为患者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护理方案。然后引导其倾诉,同时耐心为其解答疑惑,并告知患者术后病情稳定后可进行乳房重塑,以减轻患者由于切除乳房出现的焦虑、恐惧、自卑等心理;(2)选择沟通能力和专业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与家属接受程度进行疾病知识、术后康复等宣教,使家属更理解和关心患者,减少患者负面情绪,进而增加康复信心;(3)定时检查和记录患者各项指标,待全部稳定后帮助患者更换为半卧位或低坡卧位,同时在术侧身下放置软枕,确保肘部低于手部位置,定时询问患者感受,并适当调整;同时予以患者音乐疗效,镇静镇痛干预等,以减少患者疼痛感,减少其术后心理应激状态【2】;(4)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并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予以说明,以增加患者认知,同时树立康复信心,加快其康复速度。康复计划训练内容要以患者接受能力为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难度;(5)在出院前一星期对患者进行出院前的健康教育,由本科室护士长组建健康宣教小组开展讲座,主要以宣传、讲解术后化疗重要性、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主,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家庭康复训练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并为患者发放《乳腺癌患者指导手册》使患者术后能展开合理生活。同时定期展开随访调查,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指导患者术后生活,并为其解答疑惑,同时疏导情绪,将心理护理全面渗透到患者的康复、生活中提升其生活质量。

1.3 指标观察

(1)SAS与SDS量表对比患者心理状态,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2)SF-36量表对比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3)NSNS量表对比护理满意度,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基本满意)÷35×100=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处理数据,(±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值与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如表1所示:在心理状态评分对比上,干预前不具对比价值(P>0.05);干预后B组评分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1 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SAS评分

SDS评分

SAS评分

SDS评分

A组

35

62.74±4.12

60.75±4.38

53.45±5.61

54.81±4.38

B组

35

61.23±3.62

61.89±6.31

32.71±4.11

40.58±5.77

t

1.629

0.878

17.643

11.621

P

0.108

0.383

0.000

0.000

2.2 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如表2所示:在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对比上,B组均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2 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s)

组别

例数

护理满意度(%)

自我管理能力(分)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体满意度

A组

35

11

14

10

25(71.43)

77.34±6.79

B组

35

19

14

2

33(94.29)

91.89±7.62

t

8.434

P

0.000

3 讨论

在临床女性恶性肿瘤当中,乳腺癌发病率较高,且逐渐向年轻化发展,严重威胁患者机体健康,而乳腺癌最主要的危害是容易出现转移,若未及时开展有效治疗还极易发生死亡现象【3-4】。乳腺癌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局部乳房肿瘤溃疡、疼痛和伤口反复感染;淋巴结转移导致局部水肿,脑转移导致偏瘫,导致患者行动不便,肺转移导致咳嗽和咳痰,骨转移导致疼痛,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无法入睡。并且肿瘤发现得越晚,需要的治疗方法越多,治疗成本越高,给家庭经济带来更大压力。而早期手术之后对寿命基本上没有影响,如果到晚期,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发现,应该尽早治疗。而当乳腺癌发展到晚期,则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并结合药物化疗治疗【5-6】。常用手术为良根治手术,会切除部分组织,对患者造成一定损伤。此外患者由于术后体型会出现缺陷,致使其术后不能接受自身改变,进而对其心理情绪造成影响,加重其痛苦,严重影响其康复质量和速度。这就需要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其重拾生活信心,并改善预后质量。

以往临床中常将常规护理应用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中,此种护理模式效果一般,导致常规护理逐渐无法患者和临床需求,需予以患者更优质护理干预。而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重视患者主观感受且围绕其开展的一种服务模式,其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痛苦,改善患者多种不安情绪【7-11】。其通过对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先进的护理学理念为患者制定符合其身心改变的心理疏导措施。进而对多因素造成心身疾病的患者,加强心理指导,并寻找合理疏泄的途径,摆脱心理障碍,保持生理心理平衡,并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加快康复【12】。而本次对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展开研究,显示B组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理护理可稳定患者情绪,并通过术后加强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体征、疼痛护理、开展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多种不安情绪,预防并发症,同时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13】。在心理护理干预下有效地改善了患者预后质量,同时也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总而言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稳定患者不良情绪、减轻疼痛,还可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新红.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模式与音乐放松训练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62):189-190. 
  [2]王莉,李益民.我国癌症患者延续性护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8,17(7):26-30. 
  [3]杨玲,邢倩倩,刘建利.优化护理活动对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防控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100-101.

[4]郑小珠,邓丽英,谢洪泼,郑婉婷.分析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14):156,174. 

[5]陆云云,叶振宇,赵奎.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11):34-38. 


  [6]王芳,段宝玲,田婷,等.跨理论模型联合家庭赋权理论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6):2050-2053. 
  [7]黄霞,孙少甫,程朝霞.个案护理模式在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重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11):143-146. 
  [8]郁新,顾澄宇,周莉萍,等.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6):1-4. 

[9]易长征,李正芬,诸红秀.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情绪与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2):212-215. 
  [10]彭翠娥,李赞,周波,等.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者的性生活和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8):2187-2191. 
  [11]王殊,王朝斌.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肿瘤安全性探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11):1168-1172. 

[12]李娜,王吉,赵泽美,等.适应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匹配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10):174-177.

[13]曹娟.Orem自理模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