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研究

许丽梅

无锡怡和妇产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急诊科收治的80例患者分析感染预防措施,患者在2021年4月~2022年2月期间入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与联合强化急诊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较低,为2.5%(1例),对照组为15%(6例),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达到了100%(40例),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可以减少急诊科院内感染风险,让患者对临床护理有更高的满意度,对于减少急诊纠纷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满意度

急诊科具有患者数量多,患者病情急,其护理及管理难度较大,护士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是十分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的科室[1]。有研究证实,急诊科院内感染的发生有13%~50%是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因此,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避免给患者带来更为严重的医疗负担[2]。基于此,文章探究了强化护理管理的具体效果,并对80例患者进行了对比,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急诊科收治的80例患者分析感染预防措施,患者在2021年4月~2022年2月期间入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与联合强化急诊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最小23岁,最大85岁,平均值(54.12±1.65)岁,乳腺炎患者15例,临产患者11例,其它急诊患者1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最小22岁,最大86岁,平均值(54.23±1.47)岁,乳腺炎患者16例,临产患者11例,其它急诊患者1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患者到科室后及时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出血患者应当观察其出血情况,查看其宫口开口情况,休克患者实施急诊抢救,维持患者体征,通知医生前来治疗。观察组同时强化急诊护理管理措施,内容如下:首先,对急诊医护人员展开培训,使之熟悉急诊护理的相关流程,同时讲解急诊科的常见院内感染情况及其预防措施,确保护士全面掌握操作规范,严格制定护理标准,提高感染预防意识;第二,应当完善急诊科管理制度,包括考核制度、手卫生制度、奖惩制度等等,提升护士防感染意识,约束和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把握护士的工作状态,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方式;第三,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各类针头、纱布、一次性刀片等应当分类处理,严格制定消毒灭菌标准,确保急诊室环境的安全性;强化细节管控,对急诊科病人进行分类管理,如针对患有妊娠合并症的患者,其抵抗力较弱,应当注意保护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一般患者可以适当减少护理项目,确保患者基本无感染风险即可,将更多的护理资源用于对高风险患者的管理。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将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患者出院前自主填写,总满意例数为满意与较满意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23.0计算其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达,以t值和X2检验,P<0.05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感染情况分析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较低,为2.5%(1例),对照组为15%(6例),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

表2:两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

组别(n=40)

产褥感染(n)

切口感染(n)

胃肠道感染(n)

合计(n/%)

观察组

0

1

0

1(2.5)

对照组

2

2

2

6(15)

X2

3.9139

P

0.0479

2.2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达到了100%(40例),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n=40)

满意(n)

较满意(n)

不满意(n)

满意度(n/%)

观察组

30

10

0

40(100)

对照组

26

8

6

34(85)

X2

6.4865

P

0.0109

3、讨论

所谓院内感染就是在医院出现的感染,院内感染将导致患者身体二次损伤,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护理操作不当有密切的联系。护理中,护士感染控制意识薄弱,自身感染预防技巧偏少,或是没有严格的执行护理操作标准、手卫生标准等,都可能引起院内感染[3]

急诊科患者数量多,病情急,工作负荷较重。通过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上其服务意识、感染防控意识,可以加强护士对院内感染的认知,并使之掌握更为全面的感染防控措施,让护士能够按照标准执行护理;其次,完善了管理制度,包括相关的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等,可以约束护士行为,让护士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展开工作,减少不当的护理行为,对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也具有积极作用

[4];第三,强化了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可以确保环境的安全性;最后,对患者进行了分类管理,针对易感染人群,采取了保护隔离措施,也能够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更高,而且护理满意度达到了100%,证实了强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对于预防医院感染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胡雪梅. 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 婚育与健康,2021(10):90.

[2]刘欢,黄云丹.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1):178-181. 

[3]张捷. 护理安全管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饮食保健,2020,7(18):162-163.

[4]陈楚红,吴凤,叶思燕,等. 医护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干预方案对急诊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及护理管理的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9):107-110. 

[5]周成莉,陈妮,毛世芳. 风险管理在预防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EICU)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 贵州医药,2019,43(10):1641-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