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护理中健康教育指导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产后出血护理中健康教育指导的应用

高静洁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200137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对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患。结果: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更趋近于正常值,且观察组患者的2h/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中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体征平稳性,降低出血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健康教育指导

产后出血属于临床上最为严重、且最为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之一,有数据显示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产后出血患者多存在情绪波动大、体征波动大等情况,可能会再次引发出血。因此临床上认为针对产后出血患者需要对其予以良好的指导,以稳定其的身心状态,本研究基于此,分析健康指导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产后出血患者,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40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最小为22周岁,最大为37周岁,平均年龄为(29.35±2.97)岁;对照组年龄最小为22周岁,最大为36周岁,平均年龄为(28.97±3.05)岁。从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可观察到,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的自身一般病例信息具备较高的相似性(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规则:①本研究遵循自愿原则,患者自身已通过文字或语言等方式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的全部内容,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批予以批准;②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规则:①患者除去该疾病之外,在此前或者突发其他影响观察结果的疾病,如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疾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基础护理:(1)产后基础护理:产后完成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处理。(2)护理工作人员应当尽早的将新生儿抱在产妇跟前,引导其进行母乳喂养。(3)心理干预与情志支持:剧烈波动的心理状态极易引发产后出血,在分娩结束后,妊高产妇的心理状态一般不理想,因此及时的对其实施鼓励、安慰,其及时邀请其家属对其实施情志支持。(4)预防及治疗支持:在产后对患者的宫缩情况进行严密的监视,若产妇宫缩乏力,立即通知医师,并实施适当的缩宫素治疗,对于不适的产妇可实施适当的下腹按摩操作。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指导:(1)心理健康指导:分娩是除去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刺激以外还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再加上出现出血,患者一般会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进而导致患者在产后的心理状态不佳,护理工作人员应当提升对于产妇心理状态的监测,告知患者为何会出现情绪波动,引导患者平复心态,稳定情绪。(7)生理健康指导:产妇在分娩后处于其身体机能的低谷,容易出现各类疾病,因此需要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告知产妇在产后的恢复阶段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出现什么问题后该如何处理,对于自身不了解的现象需要及时的询问医护人员。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即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整体出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干预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更趋近于正常值,且观察组患者的2h/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详情见表1。

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N=40)

组别(n)

平均动脉压

心率

出血量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2h

24h

观察组

97.56±7.23

90.48±7.14

85.14±3.23

79.15±3.14

155.56±12.89

220.59±20.19

对照组

97.33±8.21

99.31±5.14

85.33±8.67

84.12±5.31

249.71±19.93

339.61±34.52

t

0.133

6.348

0.130

5.095

25.088

50.137

P

0.895

0.000

0.897

0.000

0.000

0.000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如何降低产后出血极为关注,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而随着各类措施的应用,产后出血的危险性有明显的降低,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产后出血患者的体征异常成为临床上相对棘手的问题

[1]

因为人体在失血后各类因子以及激素呈现于异常分泌状态,以尽可能促进患者快速止血、恢复,但是该情况会导致患者处于过敏敏感状态,再加上多数产后失血患者对于产后出血具有一定了解,恐惧程度较高,所以非常容易引发恐惧、焦虑情绪。而情绪剧烈起伏下,体征波动明显,不利于临床上的各类止血操作生效,同时会显著增加血压,引发进一步出血风险。而通过对患者进行宣教,引导其认识自身出血量大小、出血原因,对自身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对未知的恐惧感[2]。而生理指导则可以为保证体征平稳提供患者的活动方案,以达到维持体征平稳,改善循环中的效能,最终达到降低出血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产后出血中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体征平稳性,降低出血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勇惠,赵敏,林毅瑜. 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健康教育模式及其对止血效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2,12(8):107-109,141.

[2] 蔡碤,王丹. 强化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5):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