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6
/ 2

“双碳”目标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性研究

丁正德

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 

摘要:在“双碳”的发展目标下,如何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性是当今金融领域必须着重探讨的问题,在二者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需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基础,做到各项举措良好适应我国的体制改革,使得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可以有效达成。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形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应用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双碳”目标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性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对应的举措。

关键词:“双碳”目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同性

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有效实现合理的宏观调控,其中财政政策是以我国的经济稳定角度为需求出发点,应用财政收支规模与结构等政策,适当调整社会总供给与需求,以此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而货币政策是借助相应政策工具,例如利率或者公开市场业务等方式对货币进行供求方面的调节,由此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顺利达成。总而言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各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在发展过程中需重视二者的协同性,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与腾飞。

一、“双碳”目标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概述

“双碳”战略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降低碳排放步伐,有利于引导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的全球竞争力。中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努力兼顾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同步进行。由此可知,为了有效达成“双碳”的发展目标,当前稳定经济、恢复经济活力的关键是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而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效率的核心应是强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性。

有上述可知,“双碳”目标是我国近些年来的发展战略主要目标之一,而在我国有效实现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主要应用的财政手段。据相关理论研究证实,促进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必须有效达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发展,二者的协同性将作为稳健促进经济增长的逻辑根本,其中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结构调整达成较好的经济调控效果,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对总量的有效控制辅助结构的优化。因此可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性总结为三个层面,分别为:宏观、结构、体制。

二、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性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性,以适应经济发展形势的具体要求

通过对我国近些年来所落实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体情况以及二者的协同发展情况调查可知,二者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有效的协同发展,可有效达成国家层次的宏观调控,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根据实际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与需求具体调节二者的协同发展模式,通过合理的搭配与发展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如果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热的情况时,可应用财政政策提高收入、降低经济开支,以此避免从社会公众征集角度的需求增长,在货币政策角度则应显现出较为显著的紧缩特征,由此可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合理的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始终较为稳定,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着重观察并应用货币政策,与此同时调整财政政策,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如果经济的发展较为低迷时,则必须有效应用货币政策,使得信贷资金可以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过渡,由此进一步完善并优化产业结构,于是同时应用具有扩张性特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与增长。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二者的比较过程中,财政政策可以在经济萧条或者低迷时起到一定的促进或者催化作用,货币政策则可在经济发展过热时起到较好的缓冲效果,在应用二者的过程中必须加以区分,并且尊重差异性、协调应用,由此满足客观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

(二)加强对国债管理的重视程度,促进国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债发行量的提高,并且合理有效的控制发行成本,则必须在现有持有者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调节,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举措。第一,商业银行等机构应加强对国债的重视程度,提高持债比例。国有银行应结合现有的国债购买情况及自身的发展计划加大对国债的购买比例,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有效进入国债市场。第二,相关机构与部门应对国债的现有投资群体结构加以优化,国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有效杜绝国债市场被某些机构垄断的不良现象。具体而言,必须对现有的国有,只在结构在于优化,着重强调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有效控制投资中的投入,合理发挥国债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平衡作用。

(三)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

第一,确定政策性金融框架与定位,有效控制财政投资方向。为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要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银行的界限确定下来,其中前者要涵盖薄弱领域与弱势产业,要加大投资与扶持的力度。政策性金融机构要逐步从竞争性行业与领域退出,根据职责与权限可知,在投资方面要保证社会公平,并将国家战略意图落到实处。

第二,应用风险共同承担、收益共同分享的管理模式。为了有效提高经济发展的财政性与市场性充分达成稳健发展的目标,投资的风险在一般情况下会远远高过商业险,金融机构因此必须应用风险共同承担、收益共同分享的管理模式,以此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其中所承担的风险需要各个主体共同担负。

第三,有效纳入民间资本,进一步促进投资主体的多样化,避免单一的投资主体造成的负面影响。若某些产业的竞争力相对较低时,则可对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加以转变,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达成产业的促进发展。

(四)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财政管理

在财政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完善并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例如现有的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国债发行管理制度等,通过制度完善降低央行货币政策在财政存款出现季节性变化时的对冲影响。为了加强国库单一账户的管理有效性,使得财政政策可以集中化的管理,最终达成国库财政存款与资金的增加,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对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并且与各个部门紧密联系,对国库的资金流情况加以评估与预测,确保现有的资金可以满足各项支出的实际需求,实现财政资金效益的提升、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达成碳中和与碳达峰的“双碳”发展目标,我国必须着重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性。就财政政策而言,必须进一步促进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结构优化,通过完善社会民生设施与各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加强调节,与此同时降低对中大型企业的资金帮扶比例;就货币政策而言,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再广泛的范围内实现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因此需有效发挥货币政策的辅助作用,应用货币政策合理科学的配合财政政策起到较好的协同作用。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各项经济政策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性,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安拓,李雅洁.财政货币政策能力提升与协同性—基于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经验及启示[J].财会研究,2021(06):4-9+20.

[2]任爱华,吴限.供给侧、货币财政政策协调及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0,35(06):22-39.

[3]王璟谛,李丽珍.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基于协整VAR模型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3):185-193.

[4]闫坤,孟艳.现代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同性的3.0版[J].学习与探索,2020(02):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