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肌皮瓣法眼袋祛除术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2
/ 2

改良肌皮瓣法眼袋祛除术的临床分析

李勇辉

广西爱思特整形外科医院   5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改良肌皮瓣法眼袋祛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改良肌皮瓣法眼袋祛除术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针对所有患者在下睑缘下方1~2mm位置完成横行皮肤切口制作,在其皮肤切口下方1~2mm位置完成眼轮匝肌斜行切口制作;对患者肌皮瓣实施钝性剥离,直至患者眶骨缘水平位置。将患者眶隔切开,将突出眶隔内脂肪切除。要求患者双目向额部进行凝视。平铺肌皮瓣后,保持斜面,将多余眼轮皮肤以及匝肌减去。针对皮肤利用单股尼龙美容线(7-0)实施连续缝合,就获得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完成手术后7d~14个月,对患者实施随访,达到100.00%满意率。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皱纹减少或者消失、下睑紧绷。结论:临床针对混合型睑袋在治疗期间,选择改良肌皮瓣法(肌肉同皮肤错开1~2mm)进行治疗,能够将松弛皮肤、突出眶隔内脂肪以及多余眼轮匝肌有效切除,呈现出可靠安全特点,可获得显著治疗效果,并且对睑缘下外形自然做出充分保证。

【关键词】改良肌皮瓣法眼袋祛除术;混合型睑袋;治疗效果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其下眼睑会逐渐呈现出肌肉松弛、皮肤皱纹以及眶隔脂肪突出现象,并且三者能够合并出现,即表现出混合型睑袋现象[1-2]。当前针对此类患者在治疗期间,整形手术获得广泛应用,以皮肤入路肌皮瓣法以及皮瓣法应用较为常见[3-4]。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改良肌皮瓣法眼袋祛除术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旨在探讨临床采用改良肌皮瓣法眼袋祛除术对混合型睑袋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为达到促进治疗满意程度提升目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改良肌皮瓣法眼袋祛除术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纳入标准:患者均表现出混合型睑袋现象;均接受改良肌皮瓣法眼袋祛除术治疗;排除标准:表现出手术禁忌症现象;基线资料未获得完整收集。男、女各2、98例;年龄30~69(45.59±3.59)岁。

1.2 方法

    ①合理完成切口线设计,对患者平卧位或者坐位采取进行协助,于额部方向保持双目注视。在睑缘下方1~2mm位置,利用蘸美蓝的牙签完成弧线制作,确保同下睑缘保持平行。通常要求内侧在泪小点以内。直至患者外眦角眼裂水平线后,顺着皱纹保持向外以及向下将切口线进行1~2cm延长,利用碘酊(3%)对画线进行固定。②合理对患者展开麻醉操作。主要利用1~2滴盐酸肾上腺素(0.1%)+利多卡因(2%,5mL)完成麻醉液配置,在眶隔膜内外层、皮下选择2~3mL完成浸润麻醉操作。③充分形成肌皮瓣,在患者切口线外侧转角位置,利用尖刀将皮肤切开,对于全部皮肤切口利用眼科剪剪开,直至患者泪小点位置。顺着皮肤往下进行1~2mm剥离。于患者外眦角位置将血管钳插入,在患者眶隔以及眼轮匝肌之间,合理展开钝性分离操作。认真向外挑起患者肌皮瓣,在皮肤切开下方1~2mm位置,将眼轮匝肌直至泪小点进行横向切开。将拉钩置入,将切口牵开。对于肌皮瓣利用刀柄实施钝性剥离,直至患者眶骨下缘位置,对患者合理展开烧灼止血,并配合实施钳夹止血。④对眶隔脂肪实施处理,如呈现出脂肪突出现象,则在眶隔中部完成1~2cm横向切口制作,对眼球实施轻压。将中间组脂肪释放,部分切除脱出眶隔。对患者合理展开断端钳夹以及烧灼止血操作。在同一切口选择相同方法,对外侧以及内侧组眶隔脂肪实施处理。最终钳夹患者眶隔切口,合理展开烧灼关闭处理。⑤将眼轮匝肌以及多余皮肤去除:要求患者双目向额部凝视,平铺肌皮瓣后,将多余皮肤以及眼轮匝肌去除,并且保证眼轮匝肌切面向外上。在外眦角位置,利用单股尼龙美容线(7-0)针对眶骨骨膜以及肌皮瓣实施一针缝合,对其余皮肤切口实施缝合。⑥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展开即刻冷敷,对患者实施30min压迫止血。完成后,无需对患者展开加压包扎操作。准备抗生素进行3~5d口服。采用止血药进行2d口服。采用抗生素眼膏于缝线处使用,频率为3次/d。完成手术后5~6d,对患者展开拆线处理。

2、结果

完成手术后7d~14个月,对患者实施随访,达到100.00%满意率。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皱纹减少或者消失、下睑紧绷,下睑缘自然。

3、讨论

睑袋出现,会给人以沮丧感以及衰老感。并且少数青年人在表现出睑袋情况后,会对其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分析同眶隔内脂肪膨出存在相关性[5-6]。对于中老年人表现出睑袋诱因进行分析,主要因为下睑缘皮肤呈现出多余现象,表现出肌肉松弛向外下脱垂、皱纹以及眶隔脂肪顺势膨出情况,并且三种现象可同时发生,即表现出混合型睑袋情况。治疗期间改进肌皮瓣法有效应用,能够将多余眶隔脂肪、肌肉以及皮肤安全去除,获得效果满意。

针对青年人睑袋在处理期间发现,即使年轻人眶前壁强有力,但是仍无法对脱出眶隔脂肪进行抵挡。而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其眶前壁结构呈现出退行性变化现象,从而呈现出松弛状态

[7-8]。并且因为地心引力累积作用,往往导致眶隔脂肪呈现出重度脱出现象。对此针对混合型睑袋在实施处理期间,需要将眶前壁结构张力有效加强。具体手术期间,需要将眶隔内脂肪适量去除,以对混合型睑袋手术顺利完成做出保证。具体手术期间,在眶隔中部完成横向小切口制作,将包膜剪开,对眼球轻压,将中间组脂肪释放,部分切除患者脱出眶隔,完成断端钳夹以及烧灼止血操作。对于系列操作在实施期间,除将眶隔脂肪取出,能够对眶前壁结构张力未被削弱做出充分保证。通常情况下,无需对眶隔张力进行刻意修复。

针对多余肌肉以及皮肤在实施去除期间,主要包括术中酌情去除法以及术前定量去除法。二者比较,术中酌情去除法表现出较强适用性。被诸多美容外科医师熟练掌握。要求患者双目向额部进行凝视,平铺皮瓣后,将切口上缘以上多余皮肤以及眼轮匝肌去除。传统手术期间,主要在患者睑缘下1~2mm将肌肉以皮肤同时切除。而本次研究中,主要在患者皮肤切口下方1~2mm位置完成眼轮匝肌切口设计,将两个切口错开,其一对于睑板同皮肤肌肉切口线粘连可以充分避免,从而防止呈现出重睑样皱折现象,对睑缘下外形自然做出保证。其二可以对睑板前眼轮匝肌张力不会被削弱做出保证。

本次研究发现,完成手术后7d~14个月,对患者实施随访,达到100.00%满意率。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皱纹减少或者消失、下睑紧绷,从而证明对混合型睑袋患者实施改良肌皮瓣法治疗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混合型睑袋在治疗期间,选择改良肌皮瓣法(肌肉同皮肤错开1~2mm)进行治疗,能够将松弛皮肤、突出眶隔内脂肪以及多余眼轮匝肌有效切除,呈现出可靠安全特点,可获得显著治疗效果,并且对睑缘下外形自然做出充分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卓,张家平,王凡,等.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眼袋切除术的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0,26(02):131-134.

[2]Seidel, Rachel, Moy, Ronald L. Reduced Appearance of Under-eye Bags With Twice-daily Applic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Serum: A Pilot Study[J]. Journal of drugs in dermatology: JDD,2015,14(4):405-410.

[3]刘芳,关东旭,刁慧杰,等.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眼周皮肤松弛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9(02):178-179+182.

[4]丁红华,胡媛媛,江峰地,等.眶隔脂肪释放及眼台再造在眼袋整复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04):478-479.

[5]Reivitis Alex, Karimi Kian, Griffiths Chester, et al. A single‐center, pilot study evaluating a novel TriHex peptide‐ and botanical‐containing eye treatment compared to baseline[J].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2018,17(3):467-470.

[6]张晔,习耀峰,陈荣,等.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对眼周皮肤松弛患者的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5):4944-4947+4974.

[7]张祥运,林秀峰,龙武军,等.眶隔释放联合外眦锚着技术在眼袋整形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17,32(07):1054-1056.

[8]华杏珍,沈剑,陈云.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在眼袋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31(0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