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检测的结果误差成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建筑工程检测的结果误差成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陈露华

广东天泰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10700

摘要:如今,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以对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与性能加以全面评估,及时找出其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保障建筑物的质量与安全。然而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差,为此相关部门必须深入分析检测结果误差的原因,寻找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检测结果误差几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结果;误差成因;控制措施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建筑行业应当加强对建筑工程检测的深度研究,明确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并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检测工作,从而为整体的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性提供保障,确保建筑工程满足建设标准与要求。可以说,工程检测是建筑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能够以量化的方式来反映出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或是效果,有利于相关管理者掌握工程的真实状况,尽早发现不合格的建设部分,并督促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与返工处理,避免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然而检测结果会发生难以避免的误差,如何科学控制误差成为了现阶段研究的重点。

一、建筑工程检测的结果误差成因分析

(一)检测设备

就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工程检测仪器来看,在仪器的生产制造及保养维护等环节,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仪器的可靠性与精准性,从而在具体操作检测中造成结果误差。检测设备发生误差的具体原因为:(1)在检测设备生产制造环节,由于相关人员操作不当或是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设备自身发生质量问题;(2)在检测设备使用期间,没有对设备进行及时更新换代,而这类设备无法控制和自主规避误差,加上受到原有技术的限制,导致检测设备的精度无法达到建筑工程的检测规范要求,从而引发检测结果误差[1]

(二)检测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的规模较大,涉及到诸多的检测项目,而不同检测项目的内容、标准等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采用的检测方法也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检测项目,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造成采用的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检测方法不恰当,必然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同时,在具体检测过程中,通常检测人员是结合自身已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来开展工作的,然而实际状况与理论有着较大的差异,不能获得完美的检测效果[2]。另外,检测人员需利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来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检测结果,但是因为计算公式主要是结合相应的规律而推演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不准确性,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

(三)检测人员

人为因素是导致建筑工程检测结果误差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体现为:(1)由于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偏低,导致其在具体检测中不能严格依据相关检测规范与要求开展工作,或是无法准确操作检测设备等,从而引发人为误差[3];(2)检测人员的职业素养不足,对于工程检测数据,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或是工作态度不够严谨,缺乏责任感,在具体检测过程中容易忽视细节部分等,这就造成了人为误差。

(四)环境和样品

由于建筑工程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工程检测结果也很容易受到环境与样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1)环境方面,在实际的工程检测过程中,除了要在实验室完成部分检测项目,且很多检测项目存在于施工现场,而施工现场的气压、温湿度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建筑材料数目非常多,对每种材料都进行完全检测是不现实的,所以通常采取抽样检测方式,但得到的检测结果比较片面,极易出现误差。

二、建筑工程检测的结果误差控制措施

(一)严格把控取样质量

在建筑工程检测环节,由于试样数量众多,为能够尽量降低随机误差的影响,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把控取样质量,既要确保取样数量满足相关要求,还要保证取样品的代表性、真实性及完整性,即在材料取样过程中应遵循随机化原则,从不同材料的不同部位抽取样品;在实验过程中,检测人员应确保试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通常环境下获得的检测数据,原则上无参考价值[4]。值得注意的是:样品的抽取方法与部位必须满足相关规范,切记不可为了达到特定的数据指标而选择特殊位置进行样品抽取。

(二)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

在建筑工程检测环节,检测人员需要结合不同检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相关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针对砌筑结构的检测,可采用间接检测方法(回弹法、贯入法、点荷法等)等对该结构的砂浆、砖的强度进行检测,以评估砌筑结构的抗剪能力与抗压能力。针对钢结构的检测,检测人员应着重考虑钢结构的稳定性、进线完整性与材料强度等方面,结合钢结构的实际应用场景,合理选择射线法、磁粉法、超声法等方法,从而对钢结构的使用状态进行有效检测,明确钢结构的韧性、可塑性、延展性及强度等。针对混凝土结构的检测,检测人员需重点考虑混凝土的强度、结构质量等因素,采用超声波技术来对该结构的内部是否存在裂缝、空隙等情况进行检测,但由于超声波法对检测设备的要求很高,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采用超声回弹综合法,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三)科学处理检测结果

在完成建筑工程检测工作后,检测人员需要结合不同的检测项目,采用对应的处理方法来对检测数据信息加以科学分析与处理,确保这些数据信息能够更加客观、精准的反映检测结果,以减少误差[5]。如:对于砼抗压强度平均值的计算,其计算结果的尾数建议选择“四舍五入单双法”的方式来实现进位,让该数值的位数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在水泥胶砂抗压强度检测中,不同检测方法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时检测人员需要先剔除低于或是高于平均值10%的一个数据,然后再进行计算,若依然出现上述情况,就表明本次实验数据无效,应当重新开展检测工作。

(四)严格把控计量器具和设备的质量

对于建筑工程检测而言,若所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存在质量问题,必然会大大降低最终工程检测结构的有效性与准确性。所以,在开展检测工作前,检测人员必须严格检查这些计量器具的质量是否合格,尤其是取样工具必须合格,这样才能够保证试样的真实性与代表性。同时,检测人员应做好所有试验检测设备的调试工作,保证这些设备的精度满足相关检测规范与要求,且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从而确保试验检测工作的顺利、高质量开展。在具体试验检测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检测材料,选择对应级别的检测设备,防止由于采用低级别计量器具检测高级别试样而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精准度,或是由于采用高级别计量器具检测低级别试样而导致检测成本增加。另外,通过先进检测设备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证检测效果与质量,所以检测机构应积极引进技术更为先进、精度更高的检测设备,不断提高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

(五)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

为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检测水平,检测机构必须注重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技术能力及职业素养等,即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使之能够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最先进的检测技术,并组织其进行实践操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组织全体检测人员进行技能考核,确保在岗的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从而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6]。另外,检测机构需要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针对业务能力过硬、职业素养良好的检测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或是精神奖励,反之,则给予一定的惩罚,进而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心,让其在具体工作中能够端正工作态度,减少由于人为主观因素而造成的误差。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检测工作中,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检测人员、环境和样品等因素是造成检测结果误差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检测机构必须注重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并加强对检测设备、样品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结合不同的检测项目选择最为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科学处理检测结果,从而尽最大可能减少误差的发生,为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魏环.建筑工程检测的结果误差成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J].房地产世界,2022(10):118-120.

[2]李晓艳.建筑工程检测结果的误差成因及控制措施[J].住宅与房地产,2021(34):190-191.

[3]缑志云.建筑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1(07):100-101.

[4]鲍逸.加强建筑工程检测行业体系建设的思考[J].住宅产业,2022(04):69-71.

[5]王权.试论建筑工程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建筑与预算,2022(03):73-75.

[6]张振云.建筑工程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住宅,2021,28(S1):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