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建设及植物配置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建设及植物配置探究

叶文颖 ,吴翁霞 ,金青青

浙江九州治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24000 

摘要: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噪音,净化空气,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提升群众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在城市化进程建设中,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的建设以及植物的配置需要得到重视,在保证设计科学性、美观性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文章介绍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价值,依据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原则进行植物配置分析,为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地植物; 景观建设; 植物配置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有必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与自然的结合,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面貌。城市植物景观建设效果可以体现整个城市建设的软实力。在植物景观建设中,需要实现植物的良好搭配,结合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土壤结构以及具体的地势、地貌等特点,分析植物的美感以及最终的搭配效果,优化不同的植物的组合可以实现绿植与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的相互协调。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建设处于发展中,需要结合我国城市的具体环境完善配置方案。

1 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建设的价值

通过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建设,人们的生活环境将会更加舒适,欣赏优美的园林景观,减轻生活的压力。在城市发展中,需要进行楼房、道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要建设绿色园林。近年来,国家城市绿地面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园林绿化行业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发展。

在新时期,人类的发展追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建设时,可以将自然植被融入城市发展,建设城市独特绿色风景。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的建设中,可以将艺术化园林融入城市环境,形成丰富的观赏景观,促使城市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2 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统一性

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时,需要实现不同植物之间的设计搭配,根据植物的色彩、生长季节以及树形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保障绿地景观设计的统一。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时,实现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可以保证景观具有差异性,但是主体颜色设计必须保证统一,满足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要求,不会产生杂乱的效果。植物景观设计时,使用过多的变化无法凸显整体设计主题,各植物搭配的美感也会受到干扰,设计时避免同类植物的呆板,在保证植物配置的多样化的前提下,实现色彩和形状的统一性。

2.2 均衡性

城市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时,整个景观设计需要实现植物质地、数量的均衡建设,如果植物的体型过大、数量过多,那么整体建设的均衡性就会遭到破坏。在实际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数量以及体量,保证整体设计的淡雅、舒适。在建设时,需要保证园林绿地植物之间的搭配符合对称或互补的原则,保障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实现各景观间的有效衔接。在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为了达到均衡性的效果,相关人员可以使用分区的方法,确定各区域的主要树种,再配备其他的基调树种。杭州外围景区将原有的山林改变为成片的单纯林,有桂花林、香樟林、竹林等,保有了原有的混交林,通过以多衬少的方式来展现出单纯树种林的特殊风格。

2.3 景观性

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建设是为了保证当地植物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重点突出植物配置的特点,与当地环境建设形成和谐统一。设计时,需要了解各种植物间搭配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根据植物群落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植物;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一年四季城市的环境变化,对植物景观进行合理搭配,并保障不同的方案满足各个季节植物配置的要求,保障整体设计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植物的形状、颜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色彩。因此,在充分考虑分析植物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合理的应用。乔木树木各部分相互连接、不可分割,包括树干、枝叶、花以及树形等,与其他植物进行搭配时,需要考虑其实际特征。植物生长各具观赏特性,搭配时,不能够过度地削弱植物自身的特性。

2.4 生态性

植物的生长会受到相互制约,在绿地植物景观建设时,植物的类型多、生态环境有限,限制了植物的发展。绿地植物景观建设时,需要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特点,注意植物体型间的搭配,满足对阳光、水分等自然条件的需求,避免出现各个植物之间的竞争状况,实现各物种之间的协调互补发展,保障园林的生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草本植物相比,木本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因此在山坡大多数会选择深根性的植物,湖边选取浅根性的植物。

此外,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树下或下部侧枝生长相对繁茂的植物,大多数是耐阴树种,可以与其他的阳性树种之间进行混合搭配。在建筑物的南面适合选取一些喜阳的花卉,在建筑北面则适宜种植一些耐阴的植物,根据植物的适应能力进行合理搭配。进行植物选取时,需要考虑其生长的自然规律,根据其生长周期的长短以及发育的能力,进行合理的搭配,确定木本植物后,尽可能地保证其他植物搭配的合理性,达到理想的效果。

3 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中的植物配置

3.1 增加容量

增加植物的绿化容量可以实现土地的合理应用,扩增绿化面积,实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

中国园林绿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在有限的建设空间中,需要保证植物景观的美观性。一方面,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选择高光合率的植物,挑选叶片较多以及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的植物。绿地植物景观建设时,需要达到全面的植物覆盖,使人能够置身于树林之中,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要求。另外一方面,绿地草坪建设时,需要注意草坪的面积适应园林的建设面积,保障绿地植物景观中具有相对开阔的视野。植物建设时,需要达到立体化的空间建设,进行屋顶、地面、墙面等不同空间的合理搭配,形成丰富性的视觉感受。绿植配置时,需要了解植物在光照以及时间方面的差异,使草木与灌木植物有效搭配,保障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的群落系统更加丰富。绿植景观布置时,可以将多种不同颜色植物组合起来,产生美的视觉效果。此外,结合一系列的措施形成丰富的植被系统,满足当地绿地植物景观的建设要求,可以提升空间利用率。

3.2 实现自然与艺术的和谐

城市建设发展中,自然生态的作用非常重要,城市绿地景观的建设可以满足城市生态功能的需要。因此,实现植物景观建设时,需要注意绿色植物的净化功能,使其满足低碳环境下城市建设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城市绿地植物景观也需要满足文化艺术的需要,保障园林的建设更具有观赏性,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要。日常生活中,生活节奏比较快,人们需要通过一定的休闲方式进行放松,要求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建设能够带来更加舒适的感受,增加人文文化的功能建设,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要求。进行立体空间建设时,可以实现乔木、灌木以及草木之间的合理搭配,从植物的特性角度分析,不同生态位置的植物占据不同空间,将这些植物进行合理搭配能够充分地遵循生态学和美学的要求,实现我国绿地植物景观建设的优化。

3.3 优化生态设计手法

绿地植物景观的建设需要考虑地区的特征,实现植物之间的合理搭配。

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必须因地制宜,选择与城市环境搭配的植物,突出城市自身的特色。针对城市的民俗风情进行开发时,不需要过多地建设广场化的园林,可以通过自然植物间搭配,满足长期植物观赏的要求。因此,进行就近植物选取时,结合一些可四季观赏的植物进行植物群落划分,保障园林建设的层次性、功能性。建设主题特色园林时,可以与当地人们的生活区域进行融合,满足绿地植物景观的覆盖面积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园林。

进行植物搭配时,需要追求艺术性,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实现颜色的均衡性。绿色植物景观包括花园、庭院、植物园等。应用不同建设形式时,确保人们在游览整个园林时能够体会艺术化效果。建设城市绿地植物景观时,需要根据原则实现当地生态环境的优化。选取植物时,适度地进行色彩的合理搭配,如红枫、银杏以及栽培的其他植物等,保障城市景观在不同的季节能够产生不同的颜色。秋季到来时,银杏的叶片变黄,使整个城市在秋天的阳光下能够镀上一片金黄色;卫矛会变成深红色,与其他一些色彩各异的灌木和地被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可以保障城市景观能够产生不同的色彩,感受到四季变换的美景。

选择植物时,可以充分考虑开花植物的特征。花朵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其色彩不同、香味不同,开出的季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可以发挥装饰作用。进行规划时,可以充分考虑开花植物的特征,达到绿化环境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绿地植物景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环境。在城市绿地植物景观建设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统一性、均衡性、生态性、景观性等,在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城市的发展创造艺术,促进城市未来发展。绿地植物的选择配置中需要注重增加城市绿化的容量,实现艺术与生态之间的和谐,提升植物景观设计的手法,为人们创造更加优美的城市风光,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章宇婕,李玲,李莉萍,等.观赏蔬菜在园林植物造景中的应用形式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30):66-67.

[2] 李嘉昕,陈月华.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低维护设计调查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11):40-43.

[3] 蹇令德,杨西文.海绵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营造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