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生

37072419821226****

摘要:建筑企业可以利用BIM技术来实现信息共享以及全生命周期工程管理,这项技术能够应用于建筑施工、建筑养护等阶段。施工单位还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管理整个施工内容,提高工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减少工程成本。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管理应用

引言

时代发展及社会市场经济迅速提升使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全国人民都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努力,我国各领域科研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数字信息化技术逐渐被更的行业所接纳,为城市化建设夯实了基础。BIM技术是以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处理作为依托,帮助建筑工程师构建可视化数字建筑模型,它充分展现出了数字信息化技术及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优点。许多国外工程设计人员尝试将BIM技术应用到整个建筑周期中,也就是说在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等各阶段都需要开展项目监督工作,这样既保证工程质量,又能减少建筑成本。由于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建筑质量等要求愈加严格,因此,在特大项目施工时,务必保证各环节精准、严密。尝试将BIM信息模型应用在工程施工技术中,将BIM真实效用发挥至最大,解决施工单位的迫切需求。

1BIM技术的作用

1.1可视化

可视化是BIM技术最大的技术优势。通过将相应的建筑工程参数输入到BIM技术模型中,可以获得与图纸化施工图纸不一样的呈现效果。事实上,在传统图纸施工时代,由于无法对建筑施工效果进行立体化呈现,导致施工出现纰漏的情况时有发生,无形中影响建筑工程的效果,甚至出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BIM技术通过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可视化技术,能够对建筑施工效果进行可视化呈现,在未施工之前将建筑工程的物理结构和功能特性等第一时间呈现在施工员面前,让施工人员更加“逼真”地了解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程序和内容,最终为建筑工程的精益制造厚实基础。

1.2实现合理分工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施工人员往往需要根据工程内容来完成相应的工作,施工单位的人力资源分配压力较大,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而应用BIM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单位的分工效率。基于BIM技术的管理模式分为链接和工作集两种模式。其中,链接模式和传统的CAD参照模式大体相同,其可根据工作人员的需要随时加载模型文件,并且保证各模型之间相互独立;工作集模式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将模型的化整为零的,其既能够实现子模型的分布,也可通过合理的手段来完成子模型的构建。在BIM技术的支持下,施工单位可对工程项目的规模进行调整,增强自身的协同能力,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有效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1.3协调性

协调性属于BIM技术的一种重要特性。项目实际施工进度、造价、施工质量以及安全情况等指标属于工程建设时重点关注的指标,需要在施工控制中着重关注。传统质量控制下,施工或管理人员容易侧重某一项,忽略其他参数。例如,为减少工程建筑成本,选购劣质材料,影响施工安全性、质量以及工程进度。随着BIM技术发展,施工人员可以全面、宏观地调控各项施工指数,统筹全局,合理调整并规划。在此基础上,操作人员可以积极调控施工指数,以达到提高施工控制质量。

2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2.1明确施工需求,做好策划工作

在施工方案编制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利用BIM技术来进一步明确各个施工环节的具体需求,并按照用户提出的要求来做好策划工作,从而实现工程的高效管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还能够为后续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2三维建模

管理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整体布局,构建高质量的工程建筑三维模型,这种建筑模型可以视为实际施工建筑等比例缩小后的图形,能为施工及技术人员提供更加直观、立体的分析工具,有利于帮助施工人员尽早进入工作状态,能及时发现建筑项目存在的缺陷或设计错误。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对工程项目设计图纸进行全面分析、深度挖掘内容,积极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构建出的三维模型与实际施工相符合,能通过图纸推测出实际工程情况,如果对图纸中不明确的内容存在疑问,必须及时展开讨论、对设计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尤其是在不同专业水平、视角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冲突问题,积极构建可靠、有效的改革设计方案,以保证实际工作中的项目质量。

2.3推动流程优化,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建筑工程建设是一个极其浩大的过程,涉及到设计、决策、施工、运营等阶段,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的部门参与,在传统建筑工程管理中,由于缺乏信息技术的无缝对接,导致“信息孤岛”问题时有发生,同时,工程施工偏差、工作流程不优、工程造价失准等问题亦是常见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从本质上而言,即是流程问题,各个部门之间的对接问题。BIM技术能有效改进建筑工程建设的工作流程。在BIM技术视角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专业、关键指标、组织、项目等信息实现有效的整合和集成,在不同的管理集成中,含有不同的管理指标,譬如:在关键指标集成中,内嵌安全、质量、性能、造型、功能、工期、造价等指标,要实现这些指标的优化,需要将相应的资源和数据实现有效链接,通过智能化和参数化的手段将本来极为复杂的项目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实现数据的共享,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2.4改善合同签订以及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签订模式影响之下,往往合同双方只存在单纯的利益关系,这也使得利益双方对自身收益情况最为关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项目本身。由于BIM技术是以信息交互平台为支撑而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尤其是合同签订双方积极配合,要针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某一重点问题进行及时探讨,并且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因此,在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签订时,应该充分考虑合同双方的利益以及风险情况,制定出完善的信息共享条约,以此来突破传统工程合同签订模式的束缚,从而使得BIM技术在实际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时,其所产生的风险由合同签订双方共同承担,同时所获得的利益也由双方共享。在这样的合同签订模式之下,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优化应用便获得了现实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时代发展使城市建筑设计高度、结构类型等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要求各施工单位不断加强建筑施工质量,完善质量管控体系。BIM技术符合未来可持续发展趋势,可以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可视化,构建三维立体模型,通过这种模型能为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便捷、全面的管理。BIM技术的出现为传统建筑工程革新带来机遇,建立施工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科学化控制,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译.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12):177-180.

[2]王娟.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探讨[J].散装水泥,2022(02):124-126+129.

[3]党伟,韩诗钊,齐磊,刘玉龙,王伊临,赵艳.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2(03):128-130.

[4]刘艳.简述BIM技术在现代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35):129-132.

[5]王东艳.探究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1(07):137-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