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文物的传播与传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数字化背景下文物的传播与传承

詹卫 ,詹婧

蓝田县文物管理所 710500  蓝田县蔡文姬纪念馆 710500

摘要: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和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文物是一种文化遗产,是过往文化财富积淀的实体,分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类,如历史上各时代艺术品、文献等代表性实物,以及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壁画、历史文化名城等。其衍生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则是结合时代文化需求的再创造。当文物遇到科技,无论是可移动文物,还是不可移动文物,皆可经由数字加工整理,将其蕴含的文化内容,通过影视作品、网络动漫游戏、音乐、直播等电子媒介传播,让中华文明成果更可见。显然,文物的数字传播丰富了文化产品的创作内容,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历史的凭空“杜撰”,创作者也可在文物原有的基础上产生创作灵感,进行创意传播。文物成为影视、动漫、网络游戏、音乐、直播等数字媒体素材的同时,其相应的文物类文创产品,及衍生的各类文化服务,让文物在文化消费中迅速走近生活,真正“活起来”,这是一个从采集文物数据,到创新内容的文化产业链。

关键词:数字化;文物;民族文化

引言

文物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瑰宝,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而基层博物馆作为服务于当地民众的知识文化教育场所,同时也需要肩负起对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工作。通过文章分析可知,在目前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保护与利用工作中,还面临着经费支持力度不足、保护影响因素较多、保护与利用不协调等问题,所以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者需要立足问题本身,一方面通过加大经费支持力度、保证文物环境安全、重视信息技术投入、完善管理规章制度等措施做好馆藏文物管理保护工作;另一方面通过运用仿真复制手段、创新陈列展览形式、开发特色文博产品等措施对馆藏文物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1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传播与传承环节的应用价值

在文物展示环节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使其与观众距离拉近,让原本毫无生气的文物复活起来,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全新的艺术展现形式,可以让观众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地认识和了解。此外,全息影像、AR/VR技术、裸眼3D技术等多种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将文物原有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形象打破,观众在欣赏的时候,可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物,具有智能化、可视化和人性化观赏体验。在修复文物方面,数字化技术应用也为其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发挥出积极的应用价值。通过精细化数字采集技术,可对文物的每一处细节高度还原,甚至可补全文物的残缺,可见数字化技术在修复文物和采集文物数据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文物传播方面,数字传播方式和数字出版等方式的出现与发展,为传播和共享历史文化资源搭建平台。相较于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出版传播方式,数字传播和数字出版都可以将空间限制和时间限制打破,随时分享文物信息,促进优秀文化传播与共享。从文物传承角度思考,合理保护文物资源,就是为了做好文物传承,利用数字再现和数字复原技术,在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基础上,以更加有效的手段完成文化传承与保护,通过数字再现技术与数字复原技术,完成传统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虚拟信息资源制作,为人们交流、学习和创新提供帮助。相较于传统的传承方式,利用数字化虚拟技术创新文物再利用方式,综合电、光和声,实现文物多视角、全方位再现,为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有更加全方位的体验,为文物传承大有裨益。

2文物传承与传播技术措施

2.1合理选择流失文物

由于流失文物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价值高等特点,想要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制作流失文物宣传短片来传播流失文物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准确合理地选择宣传对象。流失文物中有非常多价值连城且文化意义重大的文物,但并不是所有的流失文物都适合选入影视动画宣传片中。在宣传短片的前期视频中,可以选择一些大众关注度高的文物来引起观众兴趣,后期再循序渐进加入其他流失文物。通常情况下,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情感基调,并且每一个流失文物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意义、用途以及各自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影片制作之初,制作团队可以将流失文物进行相对应的归类之后再确定影视动画的主题思想,从而通过影片将内容和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因此,在制作宣传短片之前,必须合理准确地对流失文物进行选择,综合分析考虑流失文物的时代背景、制作方式、用途等因素,这是宣传流失文物知识的重要前提。

2.2优化文物保护与利用机制

博物馆要把持续优化文物保护与利用机制上升到更高层次,努力使文物保护与利用更加规范有序、更加富有成效。制度具有根本性的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够使工作更加规范。因而,博物馆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文物保护与利用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同时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文物保护与利用制度,通过构建“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提升文物保护与利用水平。在文物利用方面,博物馆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在文物藏品利用渠道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如通过学术报告、专题讲座、集体参观等多种形式宣传文物藏品,使社会公众能够对每一件文物项目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进而才能使文物藏品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展现。

2.3强化文物博物馆文化宣传力度

为了更好地传播文物博物馆文化,进一步履行文物博物馆职能,文物博物馆需要加大对文物博物馆文化的宣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设专门的文化宣传岗位,安排专职人员完成文物博物馆文化宣传工作。具体来讲,文物博物馆需要制定文化宣传规划,通过举办展览、文艺汇演、免费发放宣传手册、举办讲座等方式,在学校、社区、公共场所、乡村等地宣传文物博物馆文化,事实证明这些宣传活动往往会受到当地基层群众的欢迎,有利于提高文物博物馆文化传播效率和质量。

2.4创新陈列展览形式

在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中,陈列展览属于最基础的核心工作。在传统的观念里,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就是按照一定主题、艺术形式等规律,以文物为基础进行的文化传播教育、审美欣赏等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传统观念中的陈列展览形式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笔者认为,今后的博物馆必定是为广大民众提供文化交流的场所,其根本目标在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因此,需要对传统的陈列展览形式进行创新,重点在于要创新陈列展览内容设计。合理借助各种高新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化手段,配备多媒体触控系统以及高清分辨率显示器,在这些设备的辅助下,能让人们对文物的细节、价值有更清楚地了解。

结语

传承与传播文物,旨在保证古代文明不被遗忘,让优秀的历史文明为现代发展提供思路。在民族文化发展中,文物的出现,是极具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更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文物题材不限,传承方式也在秉承一定原则的前提下,创新与更迭。本文从数字化时代背景角度着手,阐述传播与传承文物的重要性,分析数字技术的应用价值,概述数字化传承与传播的原则,对相关措施做出探究与总结,助力文物传承与传播。

参考文献:

[1]周孙煊.高新技术在数字藏品展示中的运用研究——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2):152.

[2]匡叶青.新媒体时代下博物馆的发展新路径——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美与时代(上),2020,(02):30-31.

[3]朱祎晨.数字媒体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J].参花(下),2021,(0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