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规模助动车企业职业危害接触与职业卫生管理差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3

不同规模助动车企业职业危害接触与职业卫生管理差异分析

李梦莹

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无锡地区助动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3,是无锡市锡山区一大支柱产业,研究该行业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年来无锡地区尘肺报告数据显示电焊工尘肺多发[1-2],电焊工尘肺占无锡市职业性尘肺病例的6.64%[3],电焊工艺是锡山区助动车制造行业的主要工艺,故对助动车行业职业危害现状的了解有很大的意义。

为了解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助动车企业职业危害接触与职业卫生管理差异,笔者结合无锡市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普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职业病防治管理重点对象,为助动车行业职业危害管理及职业病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文将锡山区30%镇(街道)的178家助动车制造企业纳入研究范围。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摸清锡山区助动车行业的危害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调查员深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查看原辅材料MSDS、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报告、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等资料,填写调查表。

1. 2 方法

1. 2. 1 数据来源

    经培训的调查员将调查表内容输入至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由锡山区卫生健康委、无锡市卫生健康委、江苏省卫生健康委技术指导组进行三级审核。

笔者剔除可疑来源资料后建立数据库,用SPSS24.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从基础资料中获取企业基本信息(员工数、女工数、劳务派遣人数)、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接触情况、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职业健康培训情况、近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情况、近3年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等内容。

1.2.2 质量控制

    依据《无锡市2020年职业病危害现状普查申报工作实施方案》(锡卫职健〔2020〕4号)

中关于调查的相关要求,调查员经过统一的培训,按照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控制的原则开展调查工作,数据录入系统后由锡山区卫生健康委开展100%的数据审核,无锡市疾控中心抽取5%的数据进行质量审核,江苏省疾控中心对1%的数据进行再次复核,以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工艺分布、人员设置、危害因素超标情况、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用交叉表 χ2 检验中线性关联 ( linear by linear association)对上述方面与企业规模、经济类型进行趋势检验,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岗位不同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差异,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基本情况

2.2.1 企业规模构成

    本次纳入研究的178家电动车企业,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国统字〔2011〕75  号)规定,从业人员 1000 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 40000 万元及以上的为大型企业,从业人员 300 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 2000 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 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 300 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 20 人以下或营业收入 300 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按照用人单位规模,可以划分为大型(2家,1.1%)、中型(3家,1.7%)、小型(96家,53.9%)、微型企业(77家,43.3%)。可以发现,电动车企业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占97.19%。

表2-1 企业规模构成

企业规模

企业数量

构成比%

2

1.1%

3

1.7%

96

53.9%

77

43.3%

合计

178

100%

2.2.2不同规模助动车企业工艺分布分析

对助动车企业的工艺类型进行统计,发现53家企业有电焊工艺,7家存在注塑工艺,31家有喷涂,2家有锡焊,160家有冲压、装配工艺。可以发现不同规模企业在电焊、注塑、机加工、锡焊上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喷涂工艺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工艺,继续对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喷涂工艺分布进行两两比较,小型企业喷涂工艺分布多于微型企业,有统计学差异(卡方=5.854,p=0.023)。

反观电焊工艺,微型、小型、大中型企业电焊工艺存在的比例缺呈现上升趋势(28.6%,30.2%,40.0%)。组装工艺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业中广泛存在(100%、89.6%、90.9%、100%),证明目前电焊、组装仍是各类型企业的主流工艺,且相对喷涂工艺而言所需的技术难度较低,各类型企业均能开展。

表2-2  不同规模企业工艺分布情况分析

分类

基本情况分组

大(家数)

中(家数)

小(家数)

微(家数)

χ2

P

工艺分布情况

存在电焊

1

1

29

22

1.103

0.891

存在注塑

0

0

2

5

3.604

0.383

存在机加工

2

3

86

70

0.598

0.882

存在锡焊

0

0

1

1

3.981

1.000

存在喷涂

0

2

22

7

10.251

0.012

人员分布情况

存在劳务派遣企业家数

1

1

13

3

10.285

0.013

2.2.3不同规模助动车企业人员构成分析

    大、中、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接害率分别为33.81%、53.79%、56.68%、64.51,呈依次上升的趋势,笔者分析主要原因是:1.由于企业规模增加,需要的除生产以外的行政管理、销售等人员增加,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比率降低;2.由于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大型企业逐渐将存在危害的工艺转移至下游配套企业,仅以装配工艺为主。

2.2.4劳务派遣工情况

    调查发现,共18家企业存在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的情况,其中大型企业1家、中型企业1家、小型企业13家、微型企业3家。不同规模企业使用外包人员上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0.285P=0.013),小型企业使用外包人员情况远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具体分析发现,大中型企业使用外包工主要是用工形式不同,而小微型企业存在劳务派遣工的工艺集中于电焊工艺,由外包工上门进行电焊作业,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存在电焊需求,但达不到一天8h的满负荷情况,使用正式工不够经济,故企业选择使用外包工的形式开展电焊作业。但根据下表发现,除大型企业每年开展定期检测,并对人员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开展定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较差,存在劳务派遣工的微型企业2017~2019年度从未开展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

2.2不同规模企业助动车企业职业危害接触分析

    不同规模助动车企业危害类似,主要以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紫外辐射为主。含有喷涂的企业危害接触以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为主。

表2-3  不同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用人单位规模

总人数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总人数平均值

接害率

粉尘总接触人数平均值

化学毒物接触人数平均值

物理接触人数平均值

1050.00

355.00

33.81%

37.50

19.00

345.00

712.67

383.33

53.79%

40.00

36.67

367.67

64.64

36.63

56.68%

8.88

10.16

35.69

12.68

8.18

64.51%

1.75

1.55

8.06

总计

64.15

33.74

52.59%

6.64

6.98

32.81

2.3不同规模助动车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分析

本论文从企业申报情况、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开展四个方面分析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

    1.申报情况:大、中、小、微企业2017~2019年内曾开展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的

比例分别为100%、100%、54.2%、42.9%,χ2 检验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4.3,p<0.05),大中小微各类型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定期检测的比率呈下降趋势。

    2.培训情况:

    ①大、中、小、微企业企业负责人2017~2019年内曾参加过职业病危害培训的比例分别为100%、100%、75%、59.7%。

    ②大、中、小、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2017~2019年曾参加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的比例分别为100%、100%、64.6%、46.7%,呈下降趋势,χ2检验存在统计学差异(χ2=8.442,p<0.05)。

3.检测情况:大、中、小、微企业3年内曾开展过定期检测的比例分别为100%、100%、31.25%、18.18%,χ2检验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4.771,p<0.05,大中小微各类型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定期检测的比率呈下降趋势。开展定期检测的大、中、小、微企业存在粉尘超标的比率分别为50%、33.3%、10.0%、0%,追踪超标岗位发现主要集中在电焊岗位,毒物超标比率分别为50%、33.3%、20%、7%,追踪超标岗位发现超标的物质主要是调漆喷漆中的乙酸乙酯、丙酮等物质,存在物理因素超标的比率分别为100%、100%、63.3%、64.3%,追踪超标岗位发现主要为电焊、冲床等岗位噪声超标。根据不同规模企业超标情况可以明显看出各危害因素存在超标情况的企业分布大中型企业高于小微型企业,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产能产量较高,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相对较高,二是本研究纳入的大中型企业数量较少,三是从上文发现,小、微型企业开展定期检测的比率较低,很多可能存在超标风险的企业未开展检测。 

    4.体检情况:大、中、小、微企业2017~2019年内曾开展过职业健康检查的比例分别为100%、66.7%、28.1%、14.3%,χ2检验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2.785,p<0.05,大中小微各类型企业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比率呈下降趋势。

表2-4  不同规模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分析

分类

基本情况分组

大(家数)

中(家数)

小(家数)

微(家数)

χ2

P

申报情况

开展过申报

2

3

52

33

24.3

0.001

培训情况

负责人开展过培训

2

3

72

46

5.959

0.081

专管员开展过培训

2

3

62

36

8.442

0.015

职业危害定期检测情况

3年内曾开展过

定期检测

2

3

30

14

14.771

0.001

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3年内曾开展过职业健康检查

2

2

27

11

12.785

0.002

3.结论

    助动车行业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占比97.2%,与文献报道中中国企业以小微企业为主的现况吻合。

    在工艺分布上,喷涂工艺主要集中在小型企业与微型企业,且小型企业占比高于微型企业,最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对喷涂工艺的政策影响,微型企业尚不能达到国家的环保要求,故缺乏开展喷漆作业的能力,已被关停。所调查的大型企业内不存在喷涂工艺与此次调查大型企业数量较少有一定的关系,5家大中型企业中,存在喷漆工艺的企业为2家中型企业,按常理来说,大中型企业应工艺最为全面,也更有实力设置符合国家要求的喷涂作业,出现该现象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大型企业职业危害防治意识增强有关,逐渐将存在危害因素的岗位向下游配套小微企业进行转移。同样的存在危害转移的可见注塑、锡焊工艺(5家大中型企业均未设置)。电焊工艺与组装工艺是该行业的主流工艺,与该行业主要的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噪声相吻合,故关注该行业要重点关注上述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助动车行业内使用劳务派遣工的情况在小微企业内较为明显,且集中在电焊岗位,劳务派遣人员因流动性大,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比例低,可能是近年来电焊工尘肺高发的原因之一,故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小微企业,尤其是存在劳务派遣人员的企业的管理。

    不同规模助动车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来看,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管理较大中型企业差,与黄文琪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4],且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开展率较低,微型企业2017~2019年内曾开展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比例不到20%,不利于有关部门对该行业职业病危害本底数据的掌握。有关部门应督促小微企业落实其主体责任,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台账,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健康监护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金龙.无锡市电动车车架生产企业职业危害现状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7,430:135-136

[2]张金龙. 2006-2014 年无锡市尘肺病谱变化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28 ( 6) : 461-462.

[3]王炜,程茂定,孙纳.无锡市职业性尘肺病例随访与回顾性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21,4(34):141-142

[4] 黄文琪,徐宇萍,刘小安,刘永泉. 不同规模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20,10(33):43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