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微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智能微电网关键技术的研究

李小龙1,姜向龙2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510663

廊坊英博电气有限公司 廊坊 065000

摘要:当前,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急剧增长。结合我国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建筑的需要,提出了在煤矿中要重视清洁能源利用的问题。近几年,为了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安全、可靠度,许多煤矿都采用了分布式太阳能发电。为了确保该系统的高效运转,该系统还利用了智能微网技术,解决了以前的负载增加问题,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然能稳定、持续地供电,防止大面积断电。因此,有关单位必须掌握智能化微网操作与控制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智能微电网;关键技术;策略

1智能微电网

微网技术又称为微网,由储能设备、监控设备、分布式电源、保护设备、负载等组成。提出了微电网的关键技术,它以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为基础,有效地解决了多种形式和数量的电源并网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微网需要推动分布式电源和可再生能力的大规模接入,能够满足不同负荷的不同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作为一种有效的有源型配电网络,可以推动传统电力网向微型电网的平稳过渡。

2智能微电网运行与控制关键技术

2.1微电网主要运行方式

一种是与大电网联接,一种是独立于电网的独立运行。目前最常用的操作模式,就是通过并网来实现,通过微网与大型电网进行能量交换,将多余的电力输送给大型电网,或者通过大型电网来补充电力。当系统发现主网络发生故障,或者电力品质达不到要求时,就可以切断主电网和大电网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孤岛”。利用微型电网的分布式电源(DG)供电,可以为公司提供持续可靠的供电服务。

而且,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下,微电网也会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在并网运行时,采用公用连接点,确保微电网和大电网之间的互联,从而实现与外界的电力交换。此时,微电网内的分布式电源在发电功率低的情况下,可以从外界获得补充电力。而在电力系统中,当系统的发电容量超出了系统的负载要求时,系统就会将剩余的电能回馈给电网。所以,在智能微网的并网运营中,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变化规律,灵活地对其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在采用单网运行的情况下,在大电网发生故障或品质达不到要求时,可以采取非计划的孤网运行模式,完全由 DG来承担,以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同时,微网与外界的大电网相隔离,使其能够在规划中实现单独的单独运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2.2智能微电网系统的控制模式

2.2.1主从控制模式

在智能微电网采用单机运行的情况下,将恒压、恒频控制技术用于电力系统或能量存储设备,可以为微网中的其它供电设备提供相应的电压和频率基准,以满足 PQ控制的要求。一般都是由主控制器来确定每个从属控制器的操作。根据主控制器的数目,可以将其分成单一的、从的和多个主从的。如果是在煤矿公司进行并网,可以使用 PQ控制,对单机运行状态的主控制器采用恒压恒频率控制,其它的微型电源主要是 PQ控制,以保证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工作。同时,系统的电压和频率都由主控制器来控制,因此,它的设备必须保证一定的存储能力,并能保证微机的稳定输出。

2.2.2对等控制模式

它具有即插即用的功能,它把分布式电源设定为相等状态,它可以在不改变微型电网的供电条件下,通过接入任意一种分布式电源,就可以根据控制关系,自动调整功率。一般的控制方式为下垂式,根据发电机的功频特性,对输出端电压和无功功率进行控制。比如,当电网频率下降时,发电机的有功输出就会自动提高,从而使系统的工作状态更加稳定。当微电网内负载变化时,该系统可以根据系统的下垂系数进行自动调节,从而有效地分摊负载的变化量,使微电网在稳定状态下运行。

2.2.3分层控制模式

在智能微电网的应用中,其本质就是以主从控制为基础,将其分为若干层次,并根据总体目标进行相对独立的控制。在分级模式中,主要针对电网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电网结构、电压等级等因素,对电网的有功频率、无功电压、线路等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此外,在这种分层控制方式中,一般都设有一个中心控制器,它的主要功能是给电力系统或能量存储设备发出控制信号。在控制时,中央控制器首先对电力系统的发电功率、负荷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的调度方案。通过对带压、功率、电流等数据的采集,对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比如对分布式电源、储能设备、负载设备的启动和关闭进行控制,以确保电压和频率的稳定,并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

2.3微电网保护

从微网保护的观点来看,传统的保护模式和实际操作中的微网保护模式有很大不同:电力系统的馈电潮流主要采用双向流动;不管是哪一种工作模式,它都有大量的馈线,不同的短路电流也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如何在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快速地发现微电网的内部故障和并网时的主网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发现故障后,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保护是目前微电网面临的技术难题。在单机运行过程中,由于内部分布的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的故障电流很少,而大型网络中的保护设备几乎无法检测到故障,所以必须采用更为敏感、高效的故障诊断方法。

在微电网中,分布式发电系统、微电网容量、负载方式等是影响微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由于电力系统的不同和能量存储单元的不同,会对电力系统的保护设备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微电网在不同的拓扑中都会对保护设备产生影响,所以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3智能微电网控制策略

3.1采用逆变器控制方式

从总体上看,采用逆变技术是煤矿企业智能化微网控制的关键。这主要是因为在微网中,采用了逆变器作为接口,从而构成了一个分布式的电力系统。其中,主从式控制主要采用了功率、电压、频率等两种方式。其中,对于分布式发电系统,可以通过恒定的方式,将有功、无功等多种方式,使其在应用范围更广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达到最大的输出功率,从而达到节能效果,从而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采用电压频率控制方式

对于分布式的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的组网,可以通过电压-频率的控制来确保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比如,从蓄电池组的可控性出发,提出了一种采用恒流、恒压、频率等方式,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同时,在单机运行模式下,在并离网转换过程中,可以实现多种控制方式和策略的转换,以满足多种系统的操作要求。比如,在联网运行时,蓄电池的有功、无功都会增大,利用主控制器对孤岛的能量进行有效的补偿,可以防止因孤岛断开而造成的不均衡,从而使智能微电网得到科学、可靠的应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微电网是一种集分布式发电、储能设备和用户负载于一身的技术,它可以形成一个规模较小的、可控的电网,同时也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分布式电力的接入问题,并充分发挥其节能、高效、灵活的特点,从而推动了微电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吉荣.智能微电网关键技术探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12):253-255.DOI:10.19399/j.cnki.tpt.2020.12.085.

[2]吴佳骜,王世荣,孙赫阳.智能微电网特点及关键技术分析[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2020(05):69-70.

[3]赵家敏.智能微电网在建筑电气系统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时代农机,2018,45(02):54+56.

基金资助: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810004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