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3

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

迟琳丽,朱红

徐州市中心医院 急诊科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常规组(n=43)与研究组(n=43)。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各救治环节用时、溶栓情况、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救治环节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静脉溶栓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改良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偏瘫、症状性脑出血及脑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诊绿色通道能够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各救治环节用时,提高患者的静脉溶栓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控制溶栓时间;急诊绿色通道;急救效果

急性脑卒中是我院临床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病情进展快,病变负担较为严重,且近年来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危及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上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缺血区域的供血,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但静脉溶栓受时间窗限制,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会影响溶栓效果及患者的预后[2,3]。有学者提出,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并通过控制溶栓时间以尽可能为患者赢得最佳救治时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4,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常规组(n=43)与研究组(n=43)。纳入标准:⑴均经头颅CT扫描,MRI,CTA检查确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年版)》[6]诊断标准;⑵首次发病,GCS评分9~12分;⑶受累侧肢肌力≤3级;⑷病例资料完整,各项时间均匀记录。排除标准:⑴伴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⑵伴恶性肿瘤者;⑶既往存在癫痫、痴呆病史者;⑷伴精神系统疾病者;⑸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者;⑹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转院或转科而中途退出研究者;⑺资料缺失不完整者。常规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65.42±6.17)岁。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4.90±5.9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本研究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流程实施护理服务,包括患者入院后迅速实施吸氧,开通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连接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抢救,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⑴设立专业卒中护士:选择急诊工作5年及以上,具有丰富抢救经验,经卒中强化培训的骨干护士作为专业卒中护士,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严格控制各抢救环节时间,保障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全程无需预约与等待。⑵病情评估:预检护士接诊后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在患者入院5min内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在患者发病4.5h内,将患者分诊到卒中单元进行抢救,尽量不超过患者的溶栓时间窗。⑶常规检查:卒中护士严密监护患者,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患者入院15min内,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采集血液样本送检,协助完成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在患者入院30min内进行头颅CT扫描、MRI,CTA检查等。⑷溶栓护理:在患者完成各项检查明确病情后,对于需要静脉溶栓的患者,在患者入院60min内,在抢救室卒中单元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卒中护士遵医嘱取药,仔细核对无误后配药进行溶栓,在溶栓过程中需要密切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包括患者的瞳孔及意识变化,加强用药护理,每小时用NIHSS量表评估2次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并发症,并及时对症处理,在溶栓完成后将患者转运至病房,与管床护士进行交接。

1.3观察指标

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救治环节用时(入院接诊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头颅CT扫描时间、血液检查时间、专家会诊时间、签订知情同意书时间、DNT时间)及静脉溶栓率。⑵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偏瘫、症状性脑出血、脑疝发生率及病死率。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的神经功能,NIHSS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775,重测信度为0.871,结构效度为0.901,由15个条目组成,各条目采用Likert 4级计分法,分别计0~3分,总分范围0~45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越低

[7]。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项目包括洗澡、进食、穿衣、如厕、上下楼梯等,各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总分0~100分,评分>60分表示患者生活基本自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能力越高[8]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6.0版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行LSD-t检验,组内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秩和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救治环节用时及溶栓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各救治环节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静脉溶栓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救治环节用时及溶栓情况比较[()/n(%)]

组别

入院接诊时间(min)

病情评估时间(min)

头颅CT扫描时间(min)

血液检查时间(min)

研究组(n=43)

常规组(n=43)

4.32±1.03

7.16±2.25

6.04±1.61

8.61±2.47

10.18±2.17

13.13±3.53

33.25±6.39

48.61±9.45

t

P

7.526

<0.001

5.716

<0.001

4.668

<0.001

8.829

<0.001

组别

专家会诊时间(min)

签订知情同意书时间(min)

DNT时间(min)

静脉溶栓率

研究组(n=43)

常规组(n=43)

14.43±2.66

18.04±3.42

4.56±1.18

6.65±2.24

41.27±5.28

53.15±7.18

58.14%(25/43)

32.56%(14/43)

t/χ2

P

5.464

<0.001

5.413

<0.001

8.741

<0.001

5.677

0.017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治疗1周,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改良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组别

时间

NIHSS评分

改良Barthel指数

研究组

n=43)

常规组

n=43)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30.23±4.21

16.55±2.13αβ

30.49±4.72

22.83±3.45α

36.22±4.67

50.43±7.58αβ

36.58±4.91

41.37±6.27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偏瘫、症状性脑出血及脑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比较[n(%)]

组别

偏瘫

症状性脑出血

脑疝

致死率

研究组(n=43)

常规组(n=43)

9.30%(4/43)

30.23%(13/43)

6.98%(3/43)

25.58%(11/43)

2.33%(1/43)

18.60%(8/43)

2.33%(1/43)

4.65%(2/43)

χ2

P

5.939

0.015

5.460

0.019

6.081

0.014

0.354

0.557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不可逆损害,其病情危害性较大,患者需在发病早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以快速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供血,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9]。但临床公认的溶栓时间窗为3.0~4.5h内,加之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统一的急性脑卒中诊治规范及流程,部分患者因等待时间长而错过最佳溶栓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0]。因此,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而言,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并控制患者的各项救治环节用时,能够确保患者在溶栓时间窗内接受治疗,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11]

李文娟等[12]研究发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开通基于溶栓时间窗控制的急诊绿色通道,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急救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各救治环节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静脉溶栓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偏瘫、症状性脑出血及脑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提示在控制溶栓时间的基础上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明显缩短患者的病情评估、各项检查用时,有利于患者在早期接受溶栓治疗,减少各项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改良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提示在控制溶栓时间的基础上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有利于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控制溶栓时间的急诊绿色通道能够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各救治环节用时,提高患者的静脉溶栓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甘勇,杨婷婷,刘建新,等. 国内外脑卒中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0(2):139-144.

[2] 余宏财,阳光,卢卓耀,等. 出血性脑卒中急救护理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2020,18(23):3000-3003.

[3] 梁潇,高文慧,李思颉. 后疫情时代急诊科脑卒中绿色通道管理实践[J]. 护理学报,2021,28(19):26-29.

[4] 黄柳青. 急诊脑卒中绿色通道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救治时间和抢救效果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1,19(16):2227-2229.

[5] 石飞飞. 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价值[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9):143-144.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7] 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专家委员会急诊专业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脑卒中绿色通道管理专家共识[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0,41(2):293-297.

[8] 邱金华,孔令恩,周谦武,等. 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改进对静脉溶栓率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23):3553-3555.

[9] 谢婷,杨霞,史秋,等. 以控制溶栓时间为基础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4):35-37.

[10] 彭玉霞,方慧冰. 绿色通道时间节点控制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应用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5):2703-2705.

[11] 谢冬梅,柯阳. "一站式"护理服务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绿色通道模式下的效果研究[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3):40-42.

[12] 李文娟,刘沫. 基于溶栓时间窗控制的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救治效果分析[J]. 全科护理,2019,17(12):1483-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