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赵潇,陈健通讯作者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 401420

摘要:目的:分析MRI多种成像技术在胰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胰腺肿块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均行MRI多种成像技术鉴别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多种成像技术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多种成像技术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77%、97.96%和97.50%。结论:临床上对胰腺肿块患者实施鉴别诊断时,采用MRI多种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MRI多种成像技术;胰腺肿块;鉴别诊断

胰腺肿块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指的是胰腺小叶间、胰管周围纤维组织等胰腺局部出现的肿块病变。患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极易被忽视,在发现时大多数已发展为胰腺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治疗难度增加[1]。因此,早期有效的诊断也就显得极其重要。目前,临床上对胰腺肿块患者的诊断方式主要以CT、 MRI等影像学技术为主。本次研究选取了80例胰腺肿块患者,详细的分析了MRI多种成像技术对胰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胰腺肿块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体检发现初步存在胰腺肿块;(2)患者及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恶性肿瘤;(2)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3)合并精神疾病,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4)不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本组患者中男:女=45:35,最小年龄39岁,最大73岁,平均(56.38±6.81)岁。本次研究经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

对其均行MRI多种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诊断人员采用本院核磁共振扫描仪【型号:PHILPS Ingenia 1.5T】以及配套的相控阵体部线圈,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其腹部装置线圈,先对患者实施腹部平扫,首先行横轴面 T1WI序列扫描(TE/TR=5.2ms/100ms)、扫描层厚和扫描层距分别设置为5mm和4mm;然后行横轴面 T2WI序列扫描(TE/TR=80ms/980ms)、扫描层厚和扫描层距分别设置为5mm和4mm;接着行冠状位快速成像序列扫描(TE/TR=2.0ms/4.5ms)、扫描层厚和扫描层距分别设置为4mm和5mm;行增强序列扫描检查,对胰腺部位进行多角度MRI扫描检查后,行增强序列扫描检查,取Gd-DTPA对对比剂(12mL),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前静脉给患者团注,注射结束后再给其注射30mL氯化钠溶液(0.9%),将注射速率均设置为3.5mL/s,在进行增强扫描时,TE/TR=2.1ms/4.5ms)、扫描层厚和激励角度分别设置为2.5mm和12°,扫描时间控制在12s,将扫描得到的图像上传至后台工作站,系统导出图像,将扫描得到的图像窗宽/窗位设置为统一标准,得到扫描图像。选取本院至少2名专业的影像学医师,对得到的图像进行阅片,确定病灶性质以及范围。

病理学诊断,根据胰腺肿块部位,对其进行穿刺取肿块组织送病理科检查。

1.3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多种成像技术的诊断效能。

2结果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多种成像技术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77%、97.96%和97.50%。详见下表1和表2:

表1    MRI多种成像技术诊断结果

病理诊断

 MRI多种成像技术

阳性

阴性

合计

阳性

48

1

49

阴性

1

30

31

合计

49

31

80

表2    MRI多种成像技术诊断效能

诊断效能

特异度(%)

灵敏度(%)

准确率(%)

 MRI多种成像技术

96.77(30/31)

97.96(48/49)

97.50(78/80)

3讨论

胰腺肿块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中老年人群为高发群体,由于患者在发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导致早期确诊率较低,后期治疗难度增加,致死率增高[2]。对于胰腺肿块患者而言,早期明确诊断,能够为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改善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临床上对胰腺肿块患者的诊断方式主要以影像学技术为主,比如CT诊断,虽然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诊断结果不会受到胃肠道气体以及腹部脂肪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在经过多次应用后发现,与MRI多种成像技术相比较而言,CT诊断图像分辨率较低,尤其是对于一些微小的胰腺组织病灶,不能有效区分其良恶性性质,导致准确率较低,效能欠佳[3]

MRI多种成像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的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不但图像分辨率较高,且能够与多种序列结合检查,不会对机体造成任何形式的创伤,整个诊断过程比较便捷[4]。通过平扫对病灶部位进行多序列扫描,经过多平面、多方位成像,采用一种更加立体的方式将病灶部位情况清晰的显示了出来,通过增强扫描,在对比剂的辅助下,患者胰腺病变的组织轮廓更加清晰,一线病灶以及作为组织间界限也更加清晰,治疗人员也能够根据此制定更加准确的治疗方案

[5]。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多种成像技术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6.77%、97.96%和97.50%。进一步提示,MRI多种成像技术对胰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胰腺肿块患者实施鉴别诊断时,采用MRI多种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较高,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彦伟.磁共振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7):211-212.

[2]张世晓.多层螺旋CT与MR成像对胰腺肿块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4):87.

[3]黄婷,郑许强,肖桂卿.多层螺旋CT与MR显像在胰腺肿块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的对比[J].黑龙江医药,2019,32(05):1160-1161.

[4]刘洋,徐红卫,董志辉.多层螺旋CT与MR显像对胰腺肿块患者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03):94-97.

[5]杨维柘,陈铟铟,田为中,等.多种MRI成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08):44-4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