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3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要点分析

王艳辉

徐水区人民医院,河北省 保定市 072550

摘要:目的:主要研究溶血现象对临床生物试验项目的影响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100例正在进行生物试验项目的病人根据有无接受人工溶血治疗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50人。试验组均采用了人造溶血而对照组则未采用人造溶血。结果:经对比二组的生物技术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肌酸激酶水平、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依次为(121.34±11.43)U/L、(6.34±1.27)μmoL/L、(2.43±0.73)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70.16±12.67)U/L、(12.45±2.21)Μ/L、(5.46±0.86)μmoL/L,差异有统计含义(P<0.05)对照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白蛋白、全蛋白、天冬氨酸转移酶、高浓度钾分别是(68.21±2.94)U/L、(7.38±0.62)μmoL/L、(45.66±6.32)g/L、(66.27±4.65)U/L、(57.32±2.87)U/L、(6.82±0.32)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54.32±5.67)U/L、(4.78±0.89)μmoL/L、(35.37±4.66)g/L、(38.32±5.43)U/L、(42.12±2.31)U/L.(4.43±0.88)mmoL/L,差异有统计含义(P<0.05)。结论溶血现象会对医学生化检查项目判断造成干扰要采用相应措施确保生物检查项目的正确性。

关键词:溶血生化检验准确性对策价值

血液标本溶血现象主要是指在收集的有关血浆标本红细菌被严重损伤后血红蛋白等细菌内的化学产物从红细菌中泄漏并与血清混匀后可引起血清重新呈现颜色的种医学临床现状。病人在进行各种血浆检验时血浆标本可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如抽血时速率过快或进行热水浴时水温过高等原因都能影响血浆检验得的结论未了进步改进血浆检验结论的正确性我们重点对溶血现象及其对临床生化检查项目的影响展开了实证研究总结影响溶血现象的对策并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211-20221在我院开展生化测试的100例病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按照有无实施过人工溶血治疗分成了实验组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男2624总年龄段为19~76平均年龄(47.34±9.87)岁。对照组男30女性2019-77平均年龄(47.332.12)岁。二组患者的般资料比较差异为无统计价值(P>0.05)但具有一定可靠性。

纳入要求为①所有参加了此次试验的病人都自愿参与了此次试验且病人的父母都已签订了知情同意书②所有参加了此次试验的病人都已成年③此项试验已得到国家伦理委员会认可。

排除条件①存在血液病变的患者②具有感染性病变的患者③无法配合医生进行有关试验检测的病人④存在严重精神疾病的研究人员。

1.2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取晨起或空腹用靜脉血完成相关试验收集的血浆标准剂量为4mL并分别将所收集的血浆置于二支试管之中。对实验组采用人工溶血处理采用无菌敷料或一次性注射器对试管中的血浆快速吸注控制在十次以内。对照组则将血浆标本置于另支试管之中试管中存在大量肝脏蛋白酶且该试管并不产生溶血性现象。在同样条件下对二组试管经过离心处理后将其投放于离心机中按离心设定离心机技术参数为3000r/mLn离心时间10min并取出上清液开始检验对每个血液标本都通过自动生化仪完成相应检测整个检验操作过程中都达到了试剂盒的相应条件并依次对各样本完成了三次检测以取得平均值。

1.3观察指标

比较了二组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血尿酸、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浓度及肌酸激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质、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转移酶、及高浓度钾的浓度。

1.4计算方式

通过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计算信息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达出来通过t证明计数资料一般以率(%)代表x2衡量。P<0.05显示不同的统计意义。

2结果

肌酸激酶水平、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依次为(121.34±11.43)U/L(6.34±1.27)μmoL/L(2.43±0.73)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70.16±12.67)U/L(12.45±2.21)Μ/L(5.46±0.86)μmoL/L差异有统计含义(P<0.05)对照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白蛋白、全蛋白、天冬氨酸转移酶、高浓度钾分别是(68.21±2.94)U/L(7.38±0.62)μmoL/L(45.66±6.32)g/L(66.27±4.65)U/L(57.32±2.87)U/

L(6.82±0.32)m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54.32±5.67)U/L(4.78±0.89)μmoL/L(35.37±4.66)g/L(38.32±5.43)U/L(42.12±2.31)U/L.(4.43±0.88)mmoL/L差异有统计含义(P<0.05)

3讨论

3.1血标本产生溶血现象对疾病诊断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肝病变、肿瘤、肾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经常要求医生通过血液生化检验进行治疗和评价病人预后并评估治疗效果若病人的血液在检测过程中产生了溶血现象则使血液对各生化检测结果的判断准确性受影响同时也能够使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了漏诊错误治疗等现象。血标本若产生溶血现象将会影响医生对肝功能病变程度的判断而如果在对病人肝功进行检查时收集的血标本产生了溶血现象医生将无法使用丙氨酸转移酶和天冬氨酸转移酶等有关指标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评估但由于这些指标是确定病人肝功能有无存在变异的主要指标同时也可以用作确定肝细胞损伤程度以及胆管有无出现堵塞的关键指标但由于溶血现象的产生也可以使得这些指标过高从而使检查结果以假阳性的状况出现可影响医师对病情的判断。溶血过程对于血糖的检测方面亦会产生影响如果对病人进行耐糖量测试则医师就必须依据测试结果对病人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与胰高血糖素作出正确评估而这些指数也是医生判断血糖的关键指标但如果血浆标本中存在溶血的现象则会造成血液葡萄糖浓度下降从而使得医生不能对病人的血糖与代谢状况作出正确评估从而大大降低了血糖的检测准确性。溶血标本对肾脏检查产生的危害如果病人需要进行肾脏检测如果血浆检查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并不会对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肾脏病变的检查过程中在医学中也大多采用尿素氮数据加以评估但与溶血标本相较二者差别较小由此可见如果血浆标本的出现溶血并不会对肾脏病变的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3.2预防血标本产生溶血性现象的措施

①加强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问题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开展各种类型医学器具选择试验时一般应选用产品质量相对可信的生产商所供应的医学器具对医学器具的各种许可证实行严格检验在开展血标本采集试验之前应当先由采采血浆工作人员对所采用的有关仪器设备实施检验重点检查所采用的医学器具有无出现损坏、漏氣等现状同时需要观测采毛细血管中出现抗凝剂的色泽及其品质并仔细观察有无出现沉积等现状如果发现医疗仪器产品质量出现异常则暂停对病人开展的血标本采集试验。

②培养采血工作人员。采血人员的技术和收集血标本时有无发生溶血现象有着紧密联系步培养了采血人员的专业知识。血标本在收集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还需要对各种医疗器械做好灭菌处理以避免由于乙醇等物质导致溶血现象的产生。在收集血浆的整个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因止血带挤压得过紧而发生溶血事件同时在血浆采集过程中对血浆样本速度也有着相应的要求血浆速度既不应过快也不应过慢而是维持在适当的速率内即可。血收集工作人员一般均熟悉临床应用的收集血操作标准但同时也宜让收集血工作人员熟悉正常的穿刺方式和对穿刺部位的正确选取在进行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可选取条件较好的血管进行血液收集以大大地提高血收集穿刺成活率对减少收集的血标本中产生溶血现象也具有意义。

③加强了医务人员对与溶血病有关专业知识的训练。让医疗工作人员了解到溶血现象可对患者临床病情的检查、处理、评估预后以及各项临床操作等产生影响从而促使各医务人员端正工作心态形成积极预防溶血的意识在开展各种生化检查操作时可积极、自觉地防止溶血现象的产生。规范血标本运送流程对血标本在运送过程中要求血标本尽量稳定状态防止血液标本在运送过程中发生的强烈振动现象在做好血标本保管工作时应对血标本提供适当恒温条件以防止因室温过高或室温过低而引起溶血现象的产生。此外在医疗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血标本与实验室间的一段距离进而尽量减少血标本运送的一段距离作为防止溶血现象产生的手段对收集完成的血浆标本应尽量避免长期保存并将已收集完毕的血浆标本于2小时内送检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血浆标本检测管理方面在开展血浆标本检验流程时应该合理设定离心机的离心转速以避免由于离心机力过大而造成红细胞破裂从而引起溶血现象的产生在对血浆标本采用水浴处置时一定要确保血浆标本与水中环境完全隔离以避免海水流入到标本中并且设定了合适的水温条件确保血浆标本满足了生化检测要求以避免血浆标本的pH值改变并最终引起了红细菌破裂。在开展的血液标本检验工作过程中通过对于在检验过程中所采用的仪器及设备进行提前质量检查以使机器均能保持在正常状态中对仪器设备必要并定时进行修理和保养以提高检测结果的质量准确度。

综上所述溶血发生会对临床生化检查结果造成干扰

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预减少溶血事件的发生以提高各种医学生化检查结果的检测精度减少给患者病情的治疗带来干扰。

参考文献:

[1]中国6个省份28个县(区)儿童动物伤害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陆治名,邓晓,汪媛,耳玉亮,叶鹏鹏,金叶,纪翠蓉,段蕾蕾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8)

[2]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溶血性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的影响[J]. 王朝,赵玉平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10)

[3]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分析[J]. 尚玉燕心理月刊. 2020(11)

[4]标本溶血对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J]. 俞如权,黄李红中国基层医药.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