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心理的影响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音乐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心理的影响效果研究

曹晶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450000

摘要:目的:评估音乐运动疗法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心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1年10月的90例脑卒中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45例,仅接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观察组(纳入45例,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期间配合音乐疗法),评价组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FA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干预3周后,观察组FMA、FAC、SAS、SDS更佳,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音乐运动疗法,能够改善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心理健康状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音乐运动疗法;脑卒中;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心理

脑卒中是常见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病症,虽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心理疲劳等仍是制约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另外,随着康复专家的探索及研究,音乐疗法、经颅磁刺激技术、运动想象疗法等逐渐应用于临床,且有报道指出[1],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音乐疗法,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训练耐受性、依从性,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本文就音乐运动疗法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心理的影响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2月—2021年10月的90例脑卒中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45例)、观察组(纳入45例)。对照组:男/女为24例(53.33%)/21例(46.67%),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2.9±2.6)岁,病程4~10d,平均病程(7.0±1.1)d;观察组:男/女为26例(57.78%)/19例(42.22%),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2.6±2.4)岁,病程4~12d,平均病程(7.2±1.3)d。纳入标准:①病情稳定,神志清楚;②首次发病;③认知功能基本正常;④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排除标准:①病情反复,未完成康复治疗者;②大面积、复发性、多发性脑梗死者。基本病例资料(脑卒中病程等)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运动康复训练):以Brunnstrom、Bobath等多种技术展开运动训练,例如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床上翻身做起、平衡训练、步态矫正训练、步行训练等,每日2次,每次训练时间逐渐延长,以患者耐受为宜。

观察组(在常规运动康复训练期间配合音乐疗法):即在上述训练过程中,结合患者情绪状态、音乐喜好等播放适宜曲目,例如患者焦虑不安时,播放《蜗牛》等主题积极向上的歌曲,在患者情绪低落时,播放《梦驼铃》等旋律轻快的曲目,清晨时播放《走向复兴》等充满朝气、节奏欢快的歌曲,上午至下午则播放《外婆》等旋律朴素的歌曲,每日2次,每次30-60min。

注意事项:两组均干预3周,且在安静房间进行上述活动。

1.3观察指标

(1)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共100分、33个项目,其中下肢34分、17个项目,上肢66分、33个项目,运动功能好者分值高[2];(2)功能性步行能力(FAC):以1-6级评估步行能力,且步行功能强者分级高;(3)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前者中间值50分,含有心悸、静坐不能、乏力、手足颤抖等,后者中间值53分,含有夜间睡眠、对未来有希望、激怒、生活有意义等,焦虑、抑郁感轻者分值低。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3.0分析数据,FMA、FAC、SAS、SDS为计量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组间FMA、FAC、SAS、SDS无差异,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FMA、FAC较高,SAS、SDS较低,P<0.05,见表1。

表1 FMA、FAC、SAS、SDS对比(x±s)

组别

时间

FMA(分)

FAC(分)

SAS(分)

SDS(分)

对照组(n=45)

干预前

41.72±5.64

1.47±0.22

58.48±4.43

60.64±2.76

干预后

58.25±5.63

3.04±0.36

49.48±4.83

50.32±3.84

观察组(n=45)

干预前

41.68±5.99@

1.50±0.21@

58.83±4.35@

60.37±2.80@

干预后

70.74±5.38#

3.95±0.34#

46.77±4.75#

47.42±2.67#

注:①组间干预前:@P>0.05;②组间干预3周后:#P<0.05。

3 讨论

运动疗法是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受损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过程枯燥、周期长等,患者依从性欠佳,容易放弃治疗,有报道指出[3],通过音乐+运动模式更有助于脑卒中患者克服惰性,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音乐运动疗法应用在脑卒中患者有较好效果。第一,音乐运动疗法通过给予患者节律性听觉刺激,能够兴奋运动神经元,使其调节肌肉运动,且较之常规康复运动训练,跟随音乐节奏展开肢体功能锻炼,也能提高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有助于神经系统重组,同时节律与音调变化还有益于患肢复杂运动模式形成,因此,观察组FMA、FAC、关节活动度更佳,P<0.05,与曹梅等[4]学者的报道一致。第二,脑卒中患者因肌张力减弱、肢体协调度下降等,导致生理、心理遭到双重创伤,极易影响神经元修复及重塑,音乐运动疗法既能刺激大脑,提高神经可塑性,也能陶冶情操,让患者身心舒畅,以更理想、更自然、更有节奏感的方式完成功能锻炼,因此,观察组SAS、SDS更佳,P<0.05。

综上所述,由于对脑卒中采用音乐运动疗法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胡小婷.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7):130-132.

[2]雷治国,马越,于利娜,等.体感音乐治疗联合四肢联动训练对痉挛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7):676-678.

[3]何成奇,FotakoPoulos,G.运动加音乐治疗脑卒中[J].中国康复,2019,34(4):178.

[4]曹梅,崔应麟.音乐运动疗法对住院脑卒中患者心身健康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1,27(6):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