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 2

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丽 ,苏蕾 ,李晶 ,索丽花 ,何玲玲

德令哈市中医院  青海  海西   817099

【摘  要】目的:探讨在进行口腔修复过程中予以患者可塑纤维桩或者予以患者预成纤维桩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本院接收的口腔修复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均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之间,根据修复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预成纤维桩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采用可塑纤维桩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20例,分析两组咀嚼效率、咬合力及显效率。结果:在咀嚼效率与咬合力的比较中,观察组的(85.89±8.24)%、(131.03±10.02)N均较对照组的(69.89±6.87)%、(109.97±9.85)N高(P<0.05);在显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可塑纤维桩,采用预成纤维桩对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效果较好,更有利于其咀嚼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口腔修复;可塑纤维桩;预成纤维桩;临床效果

口腔修复指利用人工装置帮助患者修复缺失牙或者弥补颌面组织缺损使牙体尽可能恢复至正常状态,随着美学的推广及口腔问题的不断发生,口腔修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1]。有研究表明,不同的修复材料所呈现的修复效果有所不同,比如以可塑纤维桩为修复材料时,其无金属腐蚀性,美观性较好,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时,同样不具有金属腐蚀性,但其与前者的区别在于生物相容性较好[2-3]。鉴于此情况,本文主要探讨将可塑纤维桩作为口腔修复的材料或者换为预成纤维桩的修复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对象:口腔修复患者,入院起始时间:2020年3月,入院截止时间:2021年3月,入选例数:40例,分组方式:根据修复材料的不同分组。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18-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9±4.23)岁。观察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小者为18岁,年龄最大者为76岁,中位年龄为(46.66±4.15)岁。入选者均符合口腔修复的条件,个人认知情况良好,可正常沟通并全程配合治疗;排除对所使用修复材料过敏、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处于妊娠期、合并精神性疾病、合并代谢性疾病等患者。

1.2方法

对患者的牙齿缺损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制作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进行系统的消毒后,将根管中多余的液体清除掉,分别将两种材料置入观察组、对照组的根管内,进行光照30s,待其凝固,根据义齿预备原则,准备树脂核和全烤瓷的义齿。

1.3观察指标

于修复前后测量两组的咀嚼效率与咬合力,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牙齿咀嚼功能良好,牙龈状况良好,牙冠契合度良好并且坚硬度良好,桩体稳定,经过牙X线证实牙根周围无暗区;有效:牙齿的咀嚼能力明显提高,未出现牙龈不适感,桩体稳定,牙冠坚固度正常,通过牙X线检查提示牙根周围暗区明显减少,骨密度有所提升。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两组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将“±s”表示计量数据,将“χ2”表示计数数据,结果有意义以P<0.05为准。

2.结果

2.1咀嚼效率、咬合力

两组修复前的咀嚼效率与咬合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修复后其各项指标水平均提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修复前后咀嚼效率、咬合力比较(±s)

组别

n

时间

咀嚼效率(%)

咬合力(N)

对照组

修复前

52.16±5.34

75.56±6.23

修复后

69.89±6.87

109.97±9.85

t

26.354

32.026

P

0.000

0.000

观察组

修复前

52.25±5.38

75.49±6.16

修复后

85.89±8.24

131.03±10.02

t

35.597

48.975

P

0.000

0.000

t/P修复前组间

0.695/0.527

0.752/0.487

t/P修复后组间

15.242/0.000

12.037/0.000

2.2治疗效果

观察组中显效16例(80.00%)、有效3例(15.00%)、无效1例(5.00%),对照组包括10例显效患者(50.00%)、8例有效患者(40.00%)、2例无效患者(10.00%);就显效率而言,观察组较对照组高(χ2=3.956,P=0.047),差异显著。

3.讨论

口腔修复包括牙体缺损修复、牙列缺失修复等,前者只需要进行个别牙的修复,此类修复通常又分为冠修复、桩冠修复等;后者多面对上半口、下半口、甚至全口无牙的情况,此时便需要做全口总义齿修复。据相关资料显示,口腔修复效果好坏与所选择的修复材料有一定联系,最好选择耐腐蚀性良好、机械性强、具有较好生物兼容性的材料。以往在进行口腔修复过程中,所使用的常见材料包括预成纤维桩、可塑纤维桩等。随着新型修复材料的不断推广,在口腔修复时更加偏向于预成纤维桩,其弹性与人的正常牙体相似度较高,所传递的咬合力更加符合正常的牙感觉,因此受到青睐。由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修复显效率及修复后的咀嚼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预成纤维桩可有效促进口腔修复效果。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时,可对患者的牙根尖形成保护,并且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几乎不会造成排斥,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4]。除此之外,该材料的粘连性较为牢固,修复后不易脱落,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5]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而言,予以预成纤维桩修复的效果较可塑纤维桩显著,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咀嚼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奇. 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6(34):71-74.

[2]石云凯. 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6(34):112-114.

[3]聂伟,聂虹. 可塑纤维桩与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治愈成功研究[J]. 中外医疗, 2021, 40(20):1-4.

[4]刘建设,陈卫民. 预成纤维桩与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9, 35(05):297-299.

[5]胡蕾蕾,高杨. 传统金属桩、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05):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