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药品周转率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关于提高药品周转率的探讨

刘仕铂

西安宝石花长庆医院 , 陕西 西安710000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ABC分类管理法、CVA库存管理法、相对零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药品请领方式等提高药品周转率的应用方法,同时通过单品种库存金额、库存量上下限设置、末期库存估算、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方式提高药品周转率,优化药品管理各环节工作,有效控制药品库存。

关键词药品库存;药品周转率;ABC分类管理;零库存管理模式

前言:2012年卫生部《国家级优质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85%以上药品的库存周转天数少于10-15d[1]。《标准》中要求考察的项目是药品周转率,但考察的具体内容是药品库存周转天数[2]。以每月按30天计,设当月天数为30天,库存周转天数按10-15天,则药品库存周转率为200%-300%,可以得出如果每月药品周转率大于200%,则有85%的概率药品周转率符合规定要求。这是以月药品周转率数据为准,但是药品周转率随销售量和统计区间变化尤为明显。理论上药品周转率越大越好,但是销售量、供应链、人员也可能成为限制条件,因此每个医院有各自的实际情况。

1 目标控制

在探索合适的药品周转率范围,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大致认为药品周转率越高越好。基于药品销售额和缺货率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单品种药品在近三年的销售量,确定月销售量,日销售量*2为该类药品最低库存数量,得出我院综合药房末期库存最低为80万。取下限值,可设定综合药房月药品周转率控制为180%及以上是适合我院具体情况的。

2 影响因素及分析

2.1 医师及管理人员因素

药品流通过程中关于药品用途、性质、季节等认知不足,容易造成药品积压;减少药品请领环节及工作量,存在人为增加常用药品库存量的情况;医师用药习惯、超适应证或超规定剂量用药等给药品库存管理带来不确定因素;医师对新增药品评估不严,导致个别引进药品积压。

2.2 医院管理机制因素

我院信息管理系统落后;药品请领计划原始,凭经验请领;药品没有分类管理;药事管理模块,缺乏药品周转管理制度。

2.3 环境因素

季节变化、假期等因素,部分药品库存量较大;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导致管理人员有意增加库存量;药品政策改革,国家集采药品,致使原用药品积压。

2.4 因素分析

2.4.1 人员因素。管理人员对药物了解不足、领药习惯、医师行为等因素造成药品周转率过低,可以通过培训学习、流程约束、规范医师用药行为来解决。

2.4.2 医院制度因素。医院缺乏药品周转库存管理相关制度,药品未分类管理。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CVA库存管理法、ABC分类管理法解决药品分类管理问题。

2.4.3 信息管理因素。信息管理系统不能设置提示功能,无法使用库存警戒线请领药品。可以通过EXCEL表统计函数设置、VBA编程,辅助HIS系统精细化管理,制作自动领药单。

2.4.4 环境因素。因季节变化、长假、市场供应、调价、供应商备货不足等导致库存量增加。实行相对零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和末期库存药品估算,降低药品缺药率。

3 同质化管理

3.1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制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范相关人员关于药品请领和药品库存控制全流程行为。详见表1。

      表1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3.2 末期库存估算

通过算术平均数,将每月前20天的药品销售情况导入模型,求出每月预测目标的销售额的算术平均数作为下期预测值,得出每月末期库存估值,控制药品周转率的稳定程度。详见图1。

图1末期库存估算

Ytn+1 = Σni=1 *Yi =Y1+Y2+……+Yn

                       n          n

备注: Ytn+1第n+1期销售额的预测值

Yi第i期的实际销售额

n为所选期数
4 对策建议

4.1 ABC分类管理法

ABC分类管理法,将库存药品按照重要程度分为:A类药品用量大,金额占50%,保证10天用量;B类为不稳定品种,平时保证15天用量,随季节、流感情况加大采购量;C类为急用药品为主,保证两个月用量;D类以稳定品种为主,保证一个月用量;E类药品用量小,金额占10%,以及临时采购药品,采取随时请领立即销售的原则。实行ABC分类管理法,关键是对不同类型药品进行管理和控制,要和库存药品上下限、警戒线、每日领药数相结合,不同分类药品设置不同公式进行药品请领计算。但药品作为特殊商品,不可单纯以临床消耗量做考量,对于某些急救药品的管理要保证充足的库存[3]。特殊管理药品则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定执行。

4.2 CVA库存管理法

CVA库存管理法指在存货管理中引入关键因素分析,把存货按照关键性分类,进行管理[4]。优先级不能出现断货,较低优先级有可替代品,允许缺货,CVA库存管理法可与ABC分类管理法形成互补模式[5]

4.3 药品请领方式

药品请领方式归根结底是对ABC分类管理法的补充。原始药品请领计划依靠简单的人工和长期积累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往往会出现加大备货量的情况。自动领药系统原理还是根据ABC分类管理的原则,结合销售量和库存药品上下限设置不同类型药品的采购量,把以往的人工经验模式,改为按销售数量+自动生成的模式。

4.4 相对零库存管理模式

相对零库存是在零库存理论的基础上改良并发展起来的。降低药品库存时,应将用量稳定、易于购入的药品作为相对零库存管理的范围[6]。对于急救药品和特殊药品不应纳入管理。其实质是围绕高周转低库存无短缺展开的,但并不是没有库存,而是通过有效的运作和管理将库存转移给供应链的上方,实现药品供应链上、下端的整合。同供应商间的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同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签订一系列合同,药品物流公司每天送一次货,前一天根据药品库存情况就可制定后一天药品采购计划,基本满足一周用量,相对零库存既减少了库存,又保证了临床用药的及时性,也能避免月末库存容易受人为控制的情况[7]

4.5 供应链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模式关键在于建立计划与预算系统、重视对供应商的管理、建立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完善采购工作流程[8]。供应链管理模式实质也是对相对零库存管理模式的补充,实行相对零库存管理模式就需要对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改良,最大化解决药品常态化流通所出现的矛盾,尽量避免药品短缺,减少资金投入.加速资金流动,保障药品质量。

综上所述,药品库存管理是一项系统化的科学管理模式,需要完善各环节的管理措施,而不是各自为营。只有将全院药品库存看成一个整体,统一管理,把整个供应链的药品库存降至合理水平,才能加快医院资金周转。

参考文献:

[1]徐春燕.三级综合医院标准下我院药品周转率管理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86:17014.

[2]史继山,将进.“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药品周转率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8:158.

[3]马郁文,邓艾平,方春香,肖珊,周茜,黄渭,李春虎. 采用ABC分类管理法提高药库药品周转率[J]. 医药导报,2018,v.37;No.323(09):1148-1150.

[4]陈静穆. ABC和CVA分类管理法在药库库存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26:179-180.

[5]肖霞. 采用CVA分类管理法提高西药药品采购及库存管理的效果评价[J]. 中国处方药,2020,07:45-46.

[6]卜晓珍.实施医院零库存与药品周转率关系的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57-158.

[7]黄星义. 浅谈新模式下的药品库存周转[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2:116-117.

[8]余晓玲.创新采购模块管理对该院药品库存量、药品周转率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8,2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