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5
/ 2

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探讨

杜妲

长江大学附属仙桃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仙桃 433000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8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6.3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ICU监护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26±1.42)d、(8.26±1.42)d、(8.26±1.42)d,均低于对照组(10.35±2.47)d、(7.53±2.15)d、(15.26±2.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快速稳定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气道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机械通气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为呕吐、肢体功能障碍、头晕等[1]。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方法清除血肿,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在术后行机械通气可以维持患者正常呼吸,但是机械通气也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集束化护理方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各种护理方法相互借鉴,以满足患者各项需求,改善患者预后[2]。本研究对86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8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2.35±1.84)岁。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61.58±2.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由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极速护理方式:(1)成立护理小组。将护士和主治医生纳入到小组中,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对患者病情分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加强对小组成员培训,共同探讨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调整护理方案,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2)集束化护理实施。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在治疗期间协助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以使患者处于舒适状态,同时要加强导管护理,密切观察插管深度和导管固定情况,一旦出现异常,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对于气管切开插管患者,需要检查导管的松紧度,并观察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避免患者出现感染情况。加强口腔护理,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分泌物,当存在口腔感染的时候,需要采取过氧化氢进行口腔清洗。加强吸痰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痰液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吸痰处理,以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护理指标。

1.4统计方法

用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6.3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组数

例数

皮肤

损伤

气管插管

拔出

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

合计

观察组

43

1

1

0

2(4.65)

对照组

43

3

3

1

7(16.28)

X2

5.296

P

0.043

2.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指标

观察组患者ICU监护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指标(X±S)

组数

例数

ICU监护时间

使用呼吸机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

43

8.26±1.42

8.26±1.42

8.26±1.42

对照组

43

10.35±2.47

7.53±2.15

15.26±2.42

T

5.236

5.745

8.268

P

0.025

0.020

0.000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通过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快速缓可以快速清除血肿,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是在术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利于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尤其是对于早期脑缺血缺氧患者,会导致发生继发性脑损害。而机械通气能够有效降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对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机械通气可能会导致患者解剖结构改变,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气道护理,已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3]。集束化气道管理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通过为患者提供持续科学性的护理措施,可以防止不良的情况的发生,保证治疗质量。在集束化气道护理中,通过指导患者采取合适体位改善患者呼吸,并加强口腔护理,清除口腔分泌物,有效预防微生物繁殖和感染[4]。通过吸氧和排痰措施可以降低因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

本研究对8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6.3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ICU监护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集束化气道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快速稳定患者病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缪欣.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3):3395-3396.

[2]许雪芬.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3):4765-4766.

[3]孙雅琴,陈志红.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6):167,170.

[4]韩丽娟.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2):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