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疗效对比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6
/ 2

 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疗效对比思考

魏伟

大庆油田总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要】目的:探讨在甲亢患者治疗中分别应用碘131级抗甲状腺药物施治差异性。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1.05-2022.03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干预的甲亢患者90例,以数字奇偶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例数各45例,在治疗期间提供抗甲状腺药物与碘131施治,统计施治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施治总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碘131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还可减少其发生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适宜推广与借鉴。

【关键词】甲亢;抗甲状腺药物;碘131;施治疗效;安全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为甲亢,属于临床内分泌科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度合成与累积所致,当患者机体处在高代谢水平时,会表现出食欲增加、心率过快等症状[1-2]。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抗甲状腺药物等方式施治,均具有一定疗效,近年来基于核医学快速发展背景下,碘131核素疗法被临床应用在医学检查与治疗期间,为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本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以碘131对甲亢患者施治的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入选对象是90例患有甲亢疾病的患者,组间以数字奇偶法实施分组,回顾性分析组内对象资料,对照组:年龄最高在65岁,最低在22岁,均龄值在43.87±5.64岁,男性20例,女性25例,患病时间最长为7年,最短为1年,患病平均在3.05±0.78年;观察组:年龄在25岁至70岁,均龄至为43.24±5.98岁,男性与女性占比例18例与27例,患病时间在1年至7年,平均患病时间在3.12±0.84年。综合分析2组资料数据(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提供抗甲状腺药物施治,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用药,药物选择丙硫氧嘧啶与甲疏咪唑,其中丙硫氧嘧啶初始用药量为6片/日,待患者病情有所控制后,合理调整药物剂量,维持每日剂量为1片;甲疏咪唑初始用药剂量是3片,结合患者病情合理调整用药量,最终剂量维持于每日1片。观察组则接受碘131实施,施治前对患者展开全身检查,明确病情程度,合理选择治疗时间,用药剂量为每g甲状腺实际摄取碘131活度*甲状腺重量/甲状腺24h最高摄取碘13率,以口服方式施治,经施治1次后结合患者病情,于3个月或者半年后进行1次追加治疗,合理控制碘131使用量。

1.3指标观察及判定标准

(1)临床疗效,对比指标:①无效:症状并未得到改善,少数病情加重,且甲状腺功能水平无变化;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且甲状腺功能水平得到改善;③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脉搏及甲状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总疗效为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2)不良反应,对比指标:肝损害、白细胞减少与皮疹,总发生率为各项指标和。

1.4数据处理

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所得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以百分数%与(x±s)表示,以卡方x2与t值进行检验,若检验显示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表1可知,通过对比2组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1 对比施治后组间疗效(n%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疗效

对照组

45

10

20

15

35(77.78)

观察组

45

2

23

20

43(95.56)

x2

-

-

-

-

6.154

P值

-

-

-

-

0.013

2.2 不良反应

表2可知,通过对比2组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 对比施治过程中组间不良反应(n%

组别

例数

肝损害

白细胞减少

皮疹

总发生

对照组

45

2

2

4

8(17.78)

观察组

45

1

0

1

2(4.44)

x2

-

-

-

-

4.050

P值

-

-

-

-

0.044

3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是因甲状腺合成及释放大量甲状腺激素,促使交感神经兴奋与机体代谢亢进所致,以体质量减轻、出汗、排便次数增加等为主要表现,甚至还有可能存在视力减退等现象。在早期时该疾病并无特定症状,主要取决于疾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性及受累器官等,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易影响到患者机体健康与生活质量[3-4]。本研究中,经比较常规抗甲状腺药物与碘131在甲亢患者治疗中的施治效果差异性,结果发现施治后观察组总疗效达95.56%,高于对照组77.78%,且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44%、17.78%,证实以碘131施治可得到理想疗效的同时,用药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意义较高。原因如下:在常规抗甲状腺药物,以咪唑类与硫脲类药物施治,其中咪唑类药物经对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进行抑制,避免三点甲状腺素原氨酸与甲状腺素结合,以此来降低甲状腺素水平;而硫脲类药物则经对甲状腺内碘化进行抑制后发挥出抗甲状腺作用,然而若长期应用药物,易增加疾病复发风险;而以碘131对甲亢患者施治,具有高效、安全及用药方便等优势,通过借助甲状腺摄碘能力与碘131射线破坏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以此实现治疗目的,同时还能降低疾病复发率。

综上所述,对于甲亢患者的治疗,以碘131及抗甲状腺药物实施治疗干预,均可得到一定疗效,但相较于抗甲状腺药物,以碘131施治,所得疗效更为确切,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陈晓磊,杨继文,葛俊亮等. 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4):231-233.

[2]李娟. 小剂量碘131辅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03):321-322.

[3]甘景文. 碘131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8):178-180.

[4]林辉. 碘131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2019,5(10):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