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门诊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9
/ 4

 强化门诊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欧阳玉洁,,秦建增

广州美年健康广中门诊部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510620

【摘要】:目的 重点探究和分析如何强化门诊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将院感事件发生率降低到最低。方法 于2021年5月到2022年1月选取我院门诊医务工作人员218名为研究对象,选取常规管理模式和综合干预模式两种研究方法,将218名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9名,观察组109名,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防控模式,观察组在常规防控模式基础上施加综合干预模式。重点对比两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院感预防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手卫生样本合格率、院感染发生率四大基础指标,并依照科学合理的样本数据收集方法,对4个参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所有的门诊医务人员经过综合干预模式的应用后,在院感防护专项技能、基本知识、操作流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等方面对比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从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看,手卫生知晓率等项目上,观察组(94.49%)由于对照组(80.73%),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性观察组(81.65%)>对照组(71.56%);洗手的正确性中,观察组(95.41%)>对照组(92.66%);洗手合格率方面,观察组洗手合格门诊医务人员占104名,对照组占95名,洗手合格率观察组95.41%>对照组87.16%,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组的院感发生率方面,干预后观察组的院感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观察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通过常规院感管理方法加上综合干预模式的应用后,院感发生率,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手卫生样本合格率、院感染发生率四大基础指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干预模式在院感预防管理中具有积极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门诊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综合干预;模式;应用

医院发生院感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病毒流行的阶段,医院内的院感防护门诊医务人员是与接触最多的,其受到病毒和微生物等的感染几率也是很大的。因此,在现有的院感防护医疗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管理,对于提升院感预防和控制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普通医院的治疗环境一般,且门诊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护意识和防护思路较为薄弱化,造成院感事件越来越多,随着近几年院感病例的增加,院感防护工作的压力也持续增加。从目前普通的院感防护工作落实情况看,门诊医务工作人员在院感防护基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上还存在不足,在手部卫生的保持上也存在缺陷,因此如何找到正确的解决和干预模式,对于提升院感防护质量具有积极意义[2]。鉴于此,本文于2021年5月到2022年1月选取我院门诊医务工作人员218名为研究对象,并均等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院感防护,观察组在常规院感防护的基础上施加综合院感防护措施,对比两组门诊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护基础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洗手合格率等,下面是主要的研究内容: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1年5月到2022年1月选取我院门诊医务工作人员218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均等分组法,将两组门诊医务人员均等分为对照组(109名)和观察组(109名),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院感防护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院感防护模式的基础上施加综合院感防护模式。对照组中,男性门诊医务工作人员56名,女性门诊医务工作人员54名,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3.72±8.02)岁;工作周期1~24年,平均(10.23±5.64)年;观察组中男性门诊医务工作人员54名,女性门诊医务工作人员55名,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34.02±8.03)岁;工作周期1~25年,平均(10.73±5.32)年;对比两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在一般性的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全部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均为各个科室的一线工作人员;(2)可直接的接触,并对进行自主的治疗和护理;(3)对本对照试验的所有流程及试验方法等知悉。排除标准:(1)非直接接触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例如实习期、考察期的门诊医务人员[3];(2)中途突出本次对照试验研究的人员。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院感管理办法,包括正常的隔离措施的实施、病房等住院环境的优化、常规的护理措施等。观察组在常规院感防护办法的基础上施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中包含有:(1)组建院感防护管理小组,并对干预的措施及小组人员的组成及工作职责进行分配,其中小组成员中,必须包含有经验丰富的院感监察管理人员、各个科室的护士长、各个科室的主任等,在具体工作的执行过程中,主要包含有:首先对院感防护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知识理论对门诊医务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例如手卫生的达标情况,并针对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一一进行指导和解答,做出讨论,以观察和分析实际的院感防护措施所遇到的实际情况,并对相关的存在问题进行总结

[4]。(2)定期对门诊医务工作人员进行院感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等工作,例如可以以科室为单位,强化对于院感防护等方面基础知识的认知,丰富培训及管理内容,可通过小组整理课件的形式,教导教务工作人员,并教导和培训门诊医务工作人员要切实精确化的找到院感防控的有效途径,例如医学文献管理库,而院感防控干预小组则还定期参加院内外院感学习培训,以保障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实际性[5]。(3)在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后,针对门诊医务人员的职业不同,制定不同的工作规范、要求,并将其形成具体条例、事项,以小手册或工作图表形式呈现出来;并指导门诊医务人员每日工作结束后,反思、总结当日工作中院感防控执行情况如手卫生执行情况、无菌操作、无菌器械使用情况等,以及时纠正操作过程不规范行为。(4)对各科室、各职业的基层门诊医务人员定期进行院感工作标准考核,其考核标准根据科室特点、医院感染规范要求不同制定不同质控标准,并由专职院感监护人进行检查、监督,且根据其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并重点培训该科室、门诊医务人员规范的院感防控知识,再由该科室主任、护士长为其演示正确、规范的操作过程。另外,还将科室、门诊医务人员的院感工作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奖罚挂钩[6]。(5)利用PDCA循环法对各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干预,如手卫生执行情况,通过调查分析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洗手知识及正确性的存在问题,制定出具体化的手卫生质量管理方案,并为质量管理设置合适的目标值,再通过具体行为规范、示范讲解等,以改善该项操作的院感防控质量。

1.4观察指标

(1)院感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主要通过自主制作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所有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按照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的模式,对院感防护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该问卷中的效度检验值设计为α=0.82,其信度是较高的;调查问卷主要是按照门诊医务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类型及职务的不同进行设计的,满足为100分,在综合干预模式实施前后分别给予门诊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作答,调查时间设计为半小时,其中调查问卷的设计内容中[7],主要包含有:院感防控的基础知识、院感防控的基本操作流程、防控的基本技能及各项法律法规的掌握情况;通过调查问卷以后,问卷分数越高,则院感防控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情况越好,反之则越差。

(2)手部卫生合格情况的检查方法:采取使用院感防护管理模式中定制的依从性暗访调查流程,方法主要以手部卫生依从性为主,主要观察两前三后范围内的洗手法及手部消毒的执行情况,每个病房区域观察20~30min,并做好统计;计算方法:手部卫生的依从性=实际的洗手次数÷观察到的手卫生指征数量×100%。洗手正确的合格率情况:在每个病区进行观察,观察人数数量在10~20分,要按照六步洗手法,且洗手时间>15s为合格,计算过程中:洗手的合格率=合格的洗手人数÷总洗手人数×100%;手卫生知识掌握率(知晓率):每个病区提问5~10个门诊医务人员、5个手卫生指征,全部正确回答为合格,计算:手卫生知识掌握率=正确回答人数÷抽查总例数×100%[8]

(3)院感染率的观察。分别对所有的进行调查,对干预前后的院感例数进行统计,统计其院感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选取使用SPSS25.0数理统计软件,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开展检验,所有的计量资料以()表示,开展t检验,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院感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

门诊医务工作人员在院感防控基础知识、操作流程及防控技能、医院院感防控法律法规等参数数据方面统计看,观察组院感防控知识理论掌握情况好于对照组,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1。

表1 两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院感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分,

组别

例数

院感防控基础知识

操作流程

防控技能

各项法律法规

对照组

109

80.83±1.76

77.92±2.20

74.52±1.80

76.37±2.15

观察组

109

91.35±1.93

90.22±2.40

85.52±1.74

87.03±2.63

P值

-

<0.05

<0.05

<0.05

<0.05

从上面表1 中的统计数据看,观察组中院感防控基础知识方面,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掌握情况数据91.35±1.93>80.83±1.76、操作流程方面:观察组(90.22±2.40)>对照组(77.92±2.20)、防控基本技能方面:观察组(85.52±1.74)>对照组(74.52±1.80);各项法律法规方面:观察组(87.03±2.63)>76.37±2.15;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观察组在医院院感防护方面实施综合防控干预模式的效果较好。

2.2对照组和观察组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对比

对照组在干预之前,手卫生知晓率88(80.73%)<观察组103(94.49%);依从性方面观察组89(81.65%)>78(71.56%);洗手正确性方面,观察组104(95.41%)>对照组101(92.66%);由此可得出:观察组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要好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手卫生知晓率

依从性

洗手正确性

对照组

109

88(80.73)

78(71.56)

101(92.66)

观察组

109

103(94.49)

89(81.65)

104(95.41)

P值

-

<0.05

<0.05

<0.05

2.3对照组和观察组门诊医务人员洗手样本的合格率

门诊医务工作人员洗手样本的合格率中,按照上述的计算方法可得出:对照组合格率(87.16%)明显的低于观察组95.41%。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门诊医务人员洗手样本的合格率[例(%)]

组别

例数

合格数量

合格率(%)

对照组

109

95

87.16

观察组

109

104

95.41

-

-

4.12

P值

-

-

<0.05

2.4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门诊医务人员治疗的中院内感染率情况对比

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治疗的中院内感染比例,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P<0.05[9],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门诊医务人员治疗的中院内感染率情况对比(%)

组别

住院例数

发生感染数量

合格率(%)

对照组

1099

19

1.92

观察组

1456

4

0.27

-

-

1012

P值

-

-

<0.05

3讨论

医院感染对象主要医院工作人员,主观因素上与医院规章制度、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及门诊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薄弱等相关,从而易使得感染源传播。针对医院而言,医院的消毒、杀菌、无菌操作符合标准的情况较为严格,从而使得医院感染防控实施中存在一定问题,其防控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基层门诊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较为薄弱,其手卫生执行情况较差,且对各科室的感染防控缺乏认识,从而使得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易引发感染的风险。其中通过本文的论述得出:门诊医务工作人员在院感防控基础知识、操作流程及防控技能、医院院感防控法律法规等参数数据方面统计看,观察组院感防控知识理论掌握情况好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院感防控基础知识方面,门诊医务工作人员的掌握情况数据91.35±1.93>80.83±1.76、操作流程方面:观察组(90.22±2.40)>对照组(77.92±2.20)、防控基本技能方面:观察组(85.52±1.74)>对照组(74.52±1.80);各项法律法规方面:观察组(87.03±2.63)>76.37±2.15;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观察组在医院院感防护方面实施综合防控干预模式的效果较好。照组在干预之前,手卫生知晓率88(80.73%)<观察组103(94.49%);依从性方面观察组89(81.65%)>78(71.56%);洗手正确性方面,观察组104(95.41%)>对照组101(92.66%);由此可得出:观察组门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与落实情况要好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门诊医务工作人员洗手样本的合格率中,按照上述的计算方法可得出:对照组合格率(87.16%)明显的低于观察组95.41%。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干预前后两组门诊医务工作人员治疗的中院内感染比例,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0]

综上所述,综合院感干预管理模式的实施,对于提升院感防护工作质量,优化工作效果等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莉.强化门诊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3):89-92.

[2]徐书贤.院感防控须环环相扣 切不可存侥幸心理——感控专家李六亿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院感防控要点[J].中国医院院长,2021,17(16):24-31.

[3]谢彩颜,谢道远,何忠强,廖博贤.感控督导员制度用于新冠疫情期间院感防控中对防控能力的影响[J].名医,2021(15):181-182.

[4]苗锦.疫情防控对提升社区门诊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信行的调查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3):179-180.

[5]魏诗晴,赖晓全,谭莉,陈澍,张骏骥,丁丽丽,黄辉萍,傅建国,袁妍妩,石大可,王振玲,彭威军.新冠肺炎院感防控医疗队联合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27(06):120-123.

[6]刘文生.院感管理体系骨架完成 只待蜕变——专访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北大医院感染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处处长李六亿[J].中国医院院长,2020(15):47-52.

[7]向灿灿,陈建钢.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口腔医学继续教育的必修课[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06):704-707.

[8]冯凤霞,林军娇,邵雄英,吴汉莲,甘丽雅.强化基层门诊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2):251-254.

[9]彭春燕.严格落实门诊输液院感控制操作规程对医院交叉感染的影响及其对策[J].抗感染药学,2018,15(09):1531-1534.

[10]伍湘蕾.基层医院加强护理管理对提升院感防控水平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08):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