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社会下推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节约型社会下推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对策

高原

 临沂市兰山区财政局   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社会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始终处于动态化运行状态,节约型、健康型模式是主要发展趋势。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推出与实行,不仅有助于各行业实现节能的生产经营目标,还有利于达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各地区政府等有关职能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改进与完善意识,编制科学合理的经济建设方案,并加强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监管,同时配合做好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宣贯工作,以强化人们对有关政策的正确认识,构建健全的节约型社会发展体系。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财政标准

经济新常态下,很多行业都推崇绿色可持续发展,不过依然有一些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为了增加产能盲目开发与利用资源,导致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久而久之引发资源匮乏等阻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应该提高对节约型社会构建理念的重视,加大绿色财政税收政策优化、完善力度,让现代化资源管理拥有坚实基础,从而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1.节约型社会下推行绿色财税政策的必要性分析

经济建设过程中有效推动了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同时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在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变得明显,因此,构建节约型社会成为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通过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在经济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出现,使得原有的政策更加完善,强化了相关法律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实效性;而立足于现实意义的层面进行总结分析,通过落实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能够强化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规范性,主要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通过宏观调控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绿色财政税收政策落实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

2.1缺少完善的税收政策,规范化生产没有合理依据

针对各地区政府部门而言,开展政策制定工作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获取经济效益,通常会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调整相关政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环境保护及能源利用等问题。此种政策背景下,社会生产活动因为缺少有效约束,会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不仅会增加行业企业的投入,还容易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此外,部分地区缺少能源及环境因素与财政税收政策的融合,导致无法满足节约型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部分地区缺少对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节约利用资源等方面理论知识的普及,所以频繁出现高耗能的生产活动,为了实现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该从以上问题的角度出发,做好规范化处理。

2.2缺少统一的财政标准,节约型社会发展质量难提高

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强化节约型社会的有序发展,部分地区政府等职能部门逐渐提高对绿色税收政策的重视,并相继出台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支持。但是通过分析此部分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依然存在税收政策缺乏全面性、科学性的情况,导致各类社会生产活动得不到基础支持,一定程度上对节约型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在一些地区出台税收政策时,缺少统一的财政标准,且部分政策内容无法满足实际要求,与社会经营发展之间产生较大偏差,无法发挥政策的约束作用。除此之外,在财政标准中,缺少与能源节约相关的配套标准,没有全面落实水电阶梯政策及设备日常消耗标准等,无法提高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发展质量。

2.3缺少充足的财政支持,无法发挥财税政策激励作用

国内很多地区的财政税收政策执行时间较短,因为缺乏相关政策的宣传普及意识,导致很多宣传工作流于形式,人们无法获取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有关信息,久而久之不再重视资源节约理念。在此种发展背景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很难得到全面执行,难以发挥相应的激励作用。与此同时,在出台的政策中,缺少针对资源浪费情况的惩罚措施,在约束力得不到提高的情况下,社会生产中的浪费行为不断增多,与此同时,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得不到政策支持,资源浪费情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除此之外,部分地区在执行财政税收政策的过程中,过于依赖行政手段,由于缺少独立的政策体系,弱化了政策的激励作用。

3.节约型社会下推进绿色财政税收政策有效落实的路径

3.1增强税收政策优化与完善意识,积极构建专款专用管理模式

节约型社会的实际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生产能源,全面挖掘及体现此类能源的实际价值,强化生产作业过程中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降低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概率,减少生产成本投入的基础上缓解资源匮乏带来的社会发展压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政府等职能部门应该增强税收政策完善意识,给予节能生产型行业更多政策及资金支持,建立精细化资金管理机制,做到专款专用,以防出现资金浪费、资金闲置等问题。在财政投入的常规项目中引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构建健全的节约型社会发展体系,深度落实市场经济结构的宏观调控工作,合理划分税收政策范围,明确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内容,给予绿色节能生产类型的企业更多支持及帮助,并且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不断提升绿色节能发展水平。

3.2建立统一绿色财政税收标准,严格管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由于部分地区针对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缺少统一标准,导致生产过程中没有可靠依据,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行为。因此政府等有关职能部门,应该结合对实际发展情况的分析,适当调整现阶段的税收政策,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探究不同的政策落实细节,充分发挥绿色财政税收标准的约束作用。首先,立足于生产环节进行总结分析,增强环保意识,减少资源浪费行为,适当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税收内容,包含排污税、垃圾税等,从而加大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约束力度,使其生产经营行为更加规范;其次,增强可回收资源再利用意识,减少垃圾排放,避免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还能达到节约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再次,对于资源开发环节,一些企业存在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不断加大资源开采力度,体现出过强的盲目性、随意性,针对此类企业应该增收资源税,通过增加税收压力实现有效控制;针对消费环节而言,应该在重点税收范围内划入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同时加强对消费者群体的正确引导,树立现代化绿色消费理念,给予节约型行业更多支持,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3.3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通过引导消费行为调控行业发展

虽然很多地区的绿色税收政策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因为缺乏宣贯意识,导致人们对绿色税收的认识存在偏差,阻碍了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与落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因此,应该增强配套政策设计与推行意识,让财政税收政策的落实得到支持与基础保障,结合对市场的动态化调查,适当调整财政税收结构,不断强化税收政策的实效性。结合对社会发展形势的研究,为了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与此同时,给予绿色发展行业更多政策优惠及生产补贴,强化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性、秩序性。

结语:现代化发展环境中很多行业面对重要的转型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满足新时期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应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制定财政税收政策的过程中,加强与稳定、可持续理念的融合,构建节约型社会。政府等职能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给予绿色产业更多资金、政策支持,针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进行适当的惩罚,通过发挥绿色财政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提升现代化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海丽.节约型视角下绿色财政税收政策实施的难点与对策[J].现代商业,20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