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2

浅谈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

支小健

身份证号码:61052819820514511X

摘要: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最不能忽视的便是混凝土前期拌制以及后续养护工作。相关的施工人员要重视这两大板块的施工内容,如此一来,才能够给混凝土浇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也能够大幅度地提升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水平。各个施工环节都有其质量控制的要点及内核,施工人员需要明晰有关制度执行规范的流程,而且也要综合施工条件采取针对性举措。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

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1.1建筑工程全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

全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主要是指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以设计结果为依据,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节进行分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逐层浇筑。全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对整体结构较小、施工技术要求较低、浇筑强度较小的小型建筑混凝土结构平面施工较为适用。通常情况下,全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的关键在两层之间浇筑时间的把握,即要求第二层浇筑要在第一层浇筑初凝之前完成。在具体浇筑过程中,应该以混凝土结构的短边位置为入手点,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也可以选择从四边向中间浇筑、从中间向四边浇筑的方法,具体浇筑方式的选择必须以建筑工程项目现场实际情况为准。

1.2建筑工程分段分层浇筑施工技术

分段分层浇筑施工技术主要是指按照某种原则,对整个混凝土结构进行划分,使其呈现出若干个分段,然后针对每一个分段开展分层浇筑。分段分层浇筑施工技术对整体结构较大、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浇筑强度较大的大型建筑混凝土结构平面施工较为适用。由于分段分层浇筑施工技术在单位时间内所需要的混凝土量较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通常会先对底部进行浇筑,浇筑厚度保持在2-3m,并且全部凝固之后,才能开展下一段的浇筑施工。浇筑方向依然是逐层浇筑,分段分层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面积与建筑厚度适中的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中较为常用。

1.3建筑工程斜坡分层浇注施工技术

斜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通常会使用在坡度在30°以内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是全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的一种升级措施。特别是当建筑物的整体长度为宽度的3倍以上时,使用斜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能够使浇注施工整体效果有效提升。在开展斜面分层浇筑施工技术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首先要对最下层的混凝土浇筑层面进行振捣,然后结合混凝土具体结构,由下到上逐步进行振捣,在确保混凝土振捣工作有效落实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浇筑施工质量。

2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浇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质量控制

混凝土计量搅拌应当依照施工配制比实施,关于材料的使用数量必须要依据真实状况科学把控。在搅拌过程中,依据原材料的温度恰当调节水温,让混凝土浇灌时的温度保持在恰当水平,让混凝土初凝时间增长,在浇灌作业时,尽可能减慢速度,进而使水和水泥发生化合反应。在拆掉混凝土模板时,应当把握好时间,即混凝土内侧和外侧温度差不可大于25,在这个时间将模板拆掉,不会让混凝土架构的稳固性受到影响。若里外温度差在25以上,在拆除模板时应当开展好保温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作业完毕后,有关人员应当马上进行养护,目的是尽可能减小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减小收缩程度,提高混凝土强度,降低后期开裂问题产生的可能性。管控混凝土温度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降温。在混凝土浇灌作业期间,提前将U型水管埋进混凝土中,依托水冷让混凝土里外温度差保持在较小水平。第二种,保温。在混凝土浇灌作业完毕后,继续进行保温工作,对混凝土外层温度进行调节,减小温差,通常要使用具有保温功能的材料。

2.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的质量控制

在浇筑混凝土期间,还应该把控好如下要点:首先,在确保混凝土坍落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其次,在夏季作业期间,可以采用泵送剂,而且要选取粒形、级配、含泥量和孔隙率较好的骨料。第三,在作业期间采取振捣棒时,要防止出现过振或者漏振的问题,在嵌入振捣棒时要快插慢拔。严格遵循浇筑流程开展工作,同时也应该依据实际作业情况科学布局施工工序。第四,还应该对业已完成浇筑并接近初凝状态的混凝土进行多次抹压或滚压,一旦察觉到表层开始硬结,或者难以抹动的时候,严禁对混凝土进行振动或者扰动,避免对混凝土初始结构形成内伤。在多次抹压及搓压期间,还要求明确混凝土的初凝时长。不仅如此,在验收工程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有关制度,把验收工作划分成检验批、分项工程以及分部工程予以逐一细致地核验。尤其是针对墙体,在最开始浇筑混凝土前,要求在下部混凝土与新浇混凝土连接部位浇筑和混凝土配比的统一的厚度约为40mm的水泥砂浆。在浇筑砂浆过程中,为了砂浆迅速抖入模中,此时要灵活利用铁铲作为工具进行入模处理。要保证混凝土总体浇筑厚度约为50cm左右,同时还要求采用分层浇筑的手段逐层捣实。

2.3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养护质量控制

养护质量对于混凝土浇灌的效果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若养护效果不理想便需返工。不仅耗费了诸多的人员、资源、时间,还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在浇筑养护期间,应当遵照下述准则:第一,作业人员要选择恰当的养护方式。详细而言,应当在浇灌地梁的时候,套上PVC管,之后依照测量放线、喷水浸湿、入场查看、浇灌、捣合、整平、养护的顺序进行。在进行测量施工时,应当把标高的管控点体现到施工面上,之后将顶板50cm的标高线引进到提前焊接完成的长度较短的钢筋上,这种情况下应当关注间隔距离,管控在200cm左右。另外,在混凝土浇灌作业以前,需要体现浇筑与混凝土配制比相一致的水泥砂浆,同时浇灌的厚度应当控制在3

-5cm之间。一般水泥砂浆浇灌在混凝土浇灌施工前十分钟进行。第二,对养护时长进行严控。一般状况下,混凝土表层养护应当在浇灌作业完毕后的十二个小时内,以喷水的方式养护,如果低塑性混凝土以浇灌完毕,应当及时实施喷雾养护。浇灌完毕的混凝土应当进行持续性养护,养护时间不低于14天,并且要确保混凝土表面湿度达标。第三,注重养护工作的开展。在混凝土浇灌初期,就要指派专业的作业人员开展养护工作,整体了解混凝土湿度情况和养护情况,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混凝土强度、硬度都达到有关要求。在混凝土浇灌以后,应当根据混凝土真实状况予以恰当养护。需指出的是,应当尽量将混凝土温度保持在恰当水平,采用保温的方式降低混凝土表面热量蒸发的速度,避免由于温差而出现开裂问题。为保证浇筑混凝土表层湿度达标,应当将草帘浸湿,或者把麻布遮盖在混凝土表面,另外应根据现实状况增长养护时间。最关键的是,应当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采取恰当的保温举措。

3

综上述,混凝土建筑工程是我国建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效益。在混凝土施工期间,浇筑是重要一环,伴随当前混凝土建筑工程趋于多元化,此时对浇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锦枫.探究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策略[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1):69-70.

[2]吴婷婷.基于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21,(12):94-95.

[3]黄泽勇.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1,(11):159-160.